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2025年1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郭宏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稳步向前,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与多地区建立合作机制的重要载体。为此,郭宏伟委员建议,推动中医药成为向北开放的“新亮点”,在教育、医疗、科技、服务贸易、大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催生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全球传统医药传承创新。郭宏伟委员建议,打造远东地区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特色品牌,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资源优势,推进国际间高校产学研用合作,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平台,促进“以医带药”模式,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充分发挥龙江医派等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医药科普团队,展示推广中医药文化。坚持系统思维,打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强化中医药健康产业和服务贸易顶层设计,推动龙江中医药全方位“走出去”。
分析认为,郭宏伟校长提出“坚持系统思维,打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是立足国家战略、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自身定位的深刻考量,具有多层次的背景和意义:一、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号召: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本身就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郭校长提出这一方向,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
二、契合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破解发展瓶颈: 中医药面临传承创新不足、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系统性、整体性的解决方案,而非零敲碎打。
(二)释放创新潜能: 中医药蕴含着巨大的科学价值。通过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与传统智慧深度融合,可以催生新的诊疗技术、药物研发模式、健康服务形态和产业业态,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提升国际竞争力: 要在全球健康领域占据更有利位置,中医药需要以更高水平、更成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三、“系统思维”是解决中医药复杂性的关键钥匙:
(一)学科交叉性: 中医药学本身是融合医学、药学、生物学、农学、化学、信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复杂系统。其发展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
(二)产业链条长: 涉及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炮制、研发、生产、流通、临床服务、健康管理、文化传播等多个环节,相互关联影响。
(三)知识体系独特: 强调整体观、辨证论治、复方用药等,其现代化研究需要理解并整合这些复杂关系,不能简单套用西药研发模式。
(四)“系统思维”要求: 打破学科壁垒、贯通产业链条、统筹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协调传承与创新、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这是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中医药整体跃升的必要方法论。
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定位与担当:
(一)作为区域龙头中医药高校: 肩负着引领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如黑龙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的重任。系统性地打造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学校服务能力的关键。
(二)人才培养的核心: 培养适应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将系统思维融入教育体系,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科技创新的驱动: 学校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坚持系统思维,有助于组织跨学科团队,聚焦关键核心问题(如中药作用机理、复方优化、智能诊疗设备、道地药材可持续利用等),实现从0到1的突破和集成创新。
(四)促进成果转化: 系统性地考虑研发、中试、产业对接、市场推广等环节,能更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社会。
五、“打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内涵:
(一)科技创新驱动: 利用现代科技赋能,实现中医药理论、技术、方法的突破性创新。
(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推动中药材规范化智能化种植、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数字化健康服务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要素创新配置: 优化人才、资金、数据、平台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组合,形成更高效的创新生态。
(四)内涵式发展: 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六、总结来说,郭宏伟校长提出这一理念的核心动因在于:
(一)战略引领: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
(二)问题导向: 破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系统性、复杂性难题。
(三)方法创新: 强调“系统思维”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高校使命: 发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的核心功能,引领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为国家和区域发展贡献不可替代的“中医药力量”。
因此,郭宏伟校长提出“坚持系统思维,打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郭宏伟校长作为高校领导者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布局。
郭宏伟,男,196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药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国医学教育史及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相关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经七十年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2022年两次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3年获批成为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 学校下设16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728人。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