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章真丢了?还是有人想“偷”走这家国民企业?
9月4日,汇源果汁相关负责人的一则紧急声明,将这场本就迷雾重重的企业内斗推向高潮:“公司原有印章至今仍妥善保管,不存在遗失、毁损情形,目前已委托律师见证并报案处理。”这番表态直指8月19日某媒体刊登的“汇源公章及营业执照遗失”声明纯属伪造。
![]()
一场围绕企业控制权的暗战,就此彻底浮出水面。
作为陪伴国人二十余年的“国民果汁”,汇源为何会陷入如此荒唐的“公章罗生门”?这场风波背后,是重整方承诺的8.5亿“救命钱”迟迟不到位的资本困局?是创始人朱新礼的悄然回归?还是现任董事长起诉自家公司的治理乱象?
从“救命稻草”到“致命陷阱”
2022年6月,在债务危机中挣扎多年的汇源果汁,终于迎来重整曙光——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方高调入场,承诺投入16亿元资金重启这个民族品牌,甚至计划三至五年内推动其登陆A股。
彼时,文盛资产通过旗下诸暨文盛汇、天津文盛汇,分别持有重整后北京汇源60%、10%的股份,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外界一度以为汇源“稳了”。
然而三年过去,剧情却彻底反转。汇源工会委员会在声明中怒斥诸暨文盛汇:“打着重整投资的旗号,却连半数投资义务都未履行。”
据汇源披露,截至目前,重整方承诺的16亿投资中,尚有8.5亿元逾期超一年,即便经过11次催缴,仍未实缴到位。更令人震惊的是,已到账的资金里,约6.5亿元长期处于“趴账”状态,从未投入实际生产经营。
这种“只控股、不投钱”的操作,直接引爆了企业治理危机。
8月中旬,诸暨文盛汇单方面召开临时股东会:不仅让自家提名的监事主持会议,更在表决环节“强行关联职工监事的麦克风,阻止其发言”。汇源方面直指此次会议程序严重违法,而会议核心议题——“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更被质疑是“逼迫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变相剥夺其选择权”。
“画饼充饥”的资本游戏,让汇源再度陷入绝境。公司坦言,重整后好不容易通过债权人延债、员工拼搏积累的利润与现金流,正因为资本断供快速消耗。
当“救命稻草”变成“致命陷阱”,这场由资本主导的重整,俨然成了一场闹剧。
创始人、董事长与资本的三方混战
公章遗失声明的背后,是更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这场混战中,三个关键角色的身影愈发清晰。
第一个是久违的创始人朱新礼。今年6月,汇源官方文章配图中,疑似朱新礼的身影出现在“董事长座谈会”场景;随后,有核心人士发布视频显示,朱新礼近期还现身公司,为员工开展培训。这位曾感叹“市场无情,波涛汹涌”的企业家,在汇源最危急的时刻选择回归,无疑为这场权力斗争增添了更多变数。
第二个是现任董事长鞠新艳。天眼查信息显示,她至今仍是北京汇源法定代表人,但当被问及“现任董事长是谁”时,汇源客服却直言“无法回答”。更具戏剧性的是,鞠新艳已将北京汇源告上法庭,要求确认公司某项决议的效力,案件定于9月15日开庭。业界分析,这种罕见的“董事长诉自家公司”,要么是挑战资本方决议,要么是资本方内部角力的体现。无论哪种,都意味着汇源的控制权已陷入彻底混乱。
第三个角色,便是作为重整方的文盛资产。虽然汇源未直接点名,但接近企业的人士明确透露:“刊登遗失声明的疑似投资方文盛资产,因在投资、经营上与北京汇源现有管理层矛盾激化,才搞出了‘营业执照和公章遗失’这出戏。”这种疑似伪造公章、试图强行夺权的操作,将资本与管理层的矛盾推向了白热化。
三方角力之下,员工成了最两难的群体。
汇源工会呼吁全体员工“不承认、不执行”资本方主导的股东会决议,直言其已威胁到员工的“生存命脉”。一位匿名员工无奈表示:“现在公司里人心惶惶,大家都不知道该听谁的,只希望能安安心心做好产品。”
![]()
法律战升级,市场信心持续流失
虚假挂失公章绝非“小事”,背后藏着多重法律风险。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刘仁堂指出,若汇源公章确未遗失,发布虚假声明的第三方将面临多重追责:依据《印章治安管理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面临罚款与拘留;若存在骗取新印章的意图,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若涉嫌伪造公文证件印章,则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
北京市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智阳进一步补充,根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提交虚假材料取得企业登记的,最高可处100万元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目前,汇源已委托海勤律师事务所见证——确认公章由总裁办公室人员李凤奇妥善保管,并正式向公安机关报案,这场法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法律纠纷之外,市场对这个民族品牌的信心正在加速流失。
尼尔森数据显示,汇源全品类果汁市占率从2016年的53.4%骤降至2020年的15%;2025年宇博智业调研则显示,其以11.0%的份额位列行业第三,落后于可口可乐(14.6%)与味全食品(11.6%)。
“汇源正在吃老本儿。”曾任职于汇源的分析师肖竹青直言,新茶饮品牌的崛起、NFC(非浓缩还原)、HPP(超高压杀菌)等新型果汁产品的流行,正不断挤压传统果汁的市场空间,而汇源迟迟未能拿出破局的新产品。
更严峻的是,资本内斗已开始影响供应链稳定。有供应商透露,近期汇源的回款周期明显延长,部分区域甚至出现零星断货。
当消费者在货架上找不到熟悉的汇源果汁时,这场控制权之争的代价,最终可能由几代人的品牌记忆来买单。
谁能拯救“国民果汁”?
从“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国民品牌,到如今深陷“公章罗生门”的争议企业,汇源的坠落令人唏嘘。
法律界人士建议,当前亟需强力第三方介入——要么监督重整方履行投资承诺,要么引入新战略投资者为企业注入活力。
但在9月15日鞠新艳诉北京汇源案开庭前,这场资本与创始人的博弈,恐怕还将持续升级。
当“国民果汁”这样的民族品牌沦为资本角力的筹码,当象征企业主权的公章成为控制权争夺的“武器”,最终买单的不仅是企业员工与债权人,更是怀揣着“有汇源才叫过年”情怀的亿万消费者。
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9月5日,部分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经理人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时代周报、时代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