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所有日用品、食品,都会在包装上面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般来说,只要还在保质期内,就可以放心食用。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些物品,一旦开封之后,保质期就开始“失效”了。它的保存时间将会大幅缩短,原有的保质期也不再完全适用,对于保存的环境也有很多的讲究。
今天就跟大家盘点生活中常见的5种物品,开封后保质期就“失效了”。看似还能吃,其实早变质了,记得要经常检查!
一、蚝油:鲜味杀手变细菌温床
蚝油,作为厨房烹饪的“鲜味担当”,一旦开盖后就会变得非常“娇气”。
瓶身上写的“常温保存”,仅仅只针对未开封状态。一旦打开之后,其富含的蛋白质与水分极易滋生微生物。尤其是在灶台旁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快会发酵变稀、发霉变味。
如果发现蚝油状态变稀、有异味或瓶口长霉,请立即丢弃。
正确的保存方法:
蚝油开封后记得冷藏保存,每次用完务必擦净瓶口,并且拧紧。
二、食用油:大包装≠更省心
大桶食用油的性价比高,但若开盖后存放不当,反而伤身。
食用油开封之后,油脂接触空气容易氧化、酸败,尤其在光照强、温度高的灶台边,会产生“哈喇味”,出现浑浊和沉淀。这样的油营养价值下降,还可能生成有害物质。
建议:
如果烹饪频率并不高,建议选择小瓶装的食用油。大瓶装的食用油,开封后尽量3个月内用完,并存放在阴凉避光的橱柜中。
三、桶装水:你喝的是水还是菌?
水本身是不会变质的,但是,桶装水开封后,细菌问题就不容小觑。
研究显示:开封3天后菌落数便开始快速上升,7天后可能超过安全标准。每次接水时,空气和饮水机内部都可能带入微生物。
建议:
桶装水开封后一周内喝完,人少的家庭更推荐用小容量包装。
四、奶粉:别让“没过期”误导了你!
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食品还在保质期内就是安全的,即便是奶粉也可以放心饮用。
但是,奶粉开罐后极易吸潮结块,滋生细菌。再加上小宝宝的抵抗力很低,很可能导致孩子腹泻甚至中毒。如果发现奶粉有结块、酸败味,即使刚开罐也不应继续食用。
正确的存储方法:
开盖之后的奶粉,存储务必密封、防潮、避光。一旦开封之后,最好一个月内用完。
五、坚果:香味背后藏风险
坚果里面富含不饱和脂肪,开封后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甚至黄曲霉素,危害健康。一旦尝到苦味或霉味,务必吐掉并漱口。
建议:
购买小规格包装,拆封后尽快吃完。如果没有吃完,就要用密封罐+干燥剂双重保护。
文末总结
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保质期”,一旦开封之后,保质期就“失效了”。以上5种物品,开封后容易产生“隐形变质”而不易察觉。短期内食用可能没事,但是会日积月累影响健康。尤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更要当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