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铭记伟大胜利 坚持和平发展——“红厅论坛”国际研讨会热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贡献

0
分享至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题:铭记伟大胜利 坚持和平发展——“红厅论坛”国际研讨会热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贡献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许晓青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通讯社5日联合主办“红厅论坛·高端对话:东方主战场的世界意义”国际研讨会,并共同发布《回望历史 捍卫正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伟大贡献》智库报告,深入阐释了东方主战场的历史贡献和世界意义,引发中外专家热议。

  报告指出,中国最先点燃反抗法西斯主义的烽火,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战略合作,构筑了最坚固的东方堡垒,参与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推动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中。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颖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主动作为,开辟敌后战场收复失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日军、进行根据地各项建设广泛动员群众推动全民族抗战,不但有效消耗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资源,而且在战略上牢牢牵制住侵华日军。

  抗日战争的经验表明,弱小民族完全可以通过持久斗争战胜强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战争理论,强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游击战和根据地建设,为亚非拉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越共中央党校)哲学系主任阮明环表示,东方主战场不仅是地缘政治的战场,更是价值观的战场,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力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王毅认为,从近代中外冲突中的消极应战到抗战时期全国上下的积极奋战,从被动接受列强规则到主动参与国际秩序的构建,这些转变彰显了中国逐渐走出“弱国无外交”的困境,转向“以民族力量争取外交主动”。这些都折射出,伴随着抗战胜利,国人开始摆脱自卑心理,以平等眼光去审视中国与世界。

  正确的二战史观,是科学认识二战历史的基础。只有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才能正确认识二战历史,才能深刻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巴西隆德里纳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弗朗西斯科·塞萨尔·费拉斯认为,中国战场作为二战关键战区,不仅为同盟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更塑造了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但西方史学界受欧洲中心主义、冷战压力和话语壁垒影响,低估了中国贡献。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首席研究员维罗妮卡·吉奥达诺说,关于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及其与拉美的联动关系,仍有大量历史空白亟待填补。联通世界各国人民,意味着一个连接知识、文化与文明的宏伟愿景。“这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契合。当今世界面临新的困境与挑战,深化拓展文明交流互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阮明环表示,东方主战场的经验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为越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三点启示:第一,坚持民族独立与国际团结相结合;第二,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主体性;第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和平、合作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说东方主战场证明了国际团结的力量,那么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则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表明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而是可以立足本国国情,根植于悠久文明传统,追求发展与公平、效率与和谐的统一。”阮明环说。(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华社 incentive-icons
新华社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609280文章数 24211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