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抑制机体的反应,不能只是着眼于消除或掩盖眼前的症状,这是错误的治疗思路,会干扰疾病发展自然的“势”,错失转化的“机”。我们所能做的,是控制身体的反应强度在可接受的范围(比如,若是发热严重,可用滑石和石膏这一类甘寒药,或微苦平凉药),这样病人不会太痛苦,形气神不至于受到无谓的损坏,真气主导的抗病修复反应能够继续下去。
身体自有智慧,在“第一个医生”工作时,我们要安心且尊重它,这要求我们对“势”“机”“度”的理解要清晰。
大多数的慢性疾病,都可以用上述“得机、顺势”的原理来激发邪正相争,用温开、温通的药物唤醒“第一个医生”。当真气主导的邪正斗争出现时,“势”“机”“度”就会很清晰,“移动棋盘上的棋子”就容易了!
这个原则,在古代常用于治疗“阴证疮疡”——皮肤和肌腠部位的慢性炎症。医生会用附子、黄芪、党参、麻黄等来托举阳气。在中医外科叫“阴证转阳”,意思是补充元气中气,使得邪正斗争恢复,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症状可能会明显,甚至加重,但气机开始更好地运转,病机格局与发展方向也更明确。在“本草治疗”部分我们会有案例详细说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