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8月29-31日在沈阳召开。期间,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承办的专题会议五“新时代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路径创新与价值创造”于8月29日上午顺利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产业园区40余年发展实践与未来路径创新,邀请了来自学界、业界的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园区规划的价值创造与发展方向,分享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本文字数:5632字
阅读时间:17分钟
专题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张文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兴平出席会议并做特邀主题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马健主持。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刘宇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高级城市规划师王玉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规划师王丝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刘瑶,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乔雅琦,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宋文轩,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林慧珍等学者作专题报告。
在交流环节,来自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多位专家进行了点评互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栾晓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姚扬,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英帆,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所长陈静,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朱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胡畔,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殷铭等点评专家,围绕园区规划研究的学术贡献与实践价值展开深度评议。与会嘉宾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优化、境外园区规划标准解读、新型园区功能组织演化、前沿园区空间模式、国内外园区研究趋势到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空间创新,展开了多维度探讨,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特邀主题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选择特征与空间优化
张文忠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
张文忠教授深入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与集聚机制。研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呈现出显著的集群化和网络化特征。通过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研究重点分析了区位机会、创新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环境的互动关系。在产业发展初期,区位机会是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地理环境与产业政策的交互作用往往决定了产业发展轨迹。基于国家统计局行业数据及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呈现明显集聚趋势,核心集群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这些地区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辐射力,在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来看,新兴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受到地理临近性和创新外部性的影响,形成差异化集聚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地域差异,特别是在9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产业联系更为紧密。经济发达地区的支撑性企业和龙头企业网络较为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产业支撑体系相对薄弱,面临支撑型企业不足的挑战。
报告题目:团体标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王兴平
学会理事,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王兴平教授介绍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这一团体标准的编制背景与核心内容。该指南于2023年11月18日由学会正式发布,是针对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的系统性技术指导文件,旨在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高质量的园区建设与运营。该指南的编制历程体现了其在国际产业园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其核心目标在于为境外产业园区的规划提供系统化指引,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灵活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当地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基础设施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并根据不同国别的特征进行个性化调整。指南内容涵盖园区规划类型、编制原则、工作流程、成果报告等方面,特别强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推进园区建设时所面临的特殊挑战与差异性,既关注共性要求,又兼顾本地化需求,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标准化与差异化的平衡。编制团队在过程中结合了大量境外调研数据,覆盖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多个区域,增强了该指南的国际适应性与实践性。当前,指南已在若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园区建设中得到应用,显著提升了园区的规划水平与建设质量。其发布标志着中国境外园区规划工作进入新阶段,后续仍将通过反馈收集不断优化与更新,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园区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专场
报告题目:“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合作园区建设经验启示--基于辽宁省“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目标定位
刘宇晴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刘宇晴在报告中分享了辽宁省在中俄合作园区建设中的实践经验,重点探讨了辽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与挑战。尽管外贸占比低、平台建设起步较晚,但区位条件仍为建设中俄合作园区提供了潜力。报告分析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绥芬河片区、黑河片区等典型案例,并提出借鉴跨境物流、电商等创新模式。同时介绍了沈阳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的规划实践,强调物流枢纽建设和制造业集聚的重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口岸和产业链,以提升对俄开放水平。
报告题目:建设国家战略腹地背景下大型产业园区选址方法研究--基于政企协同的视角
王玉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王玉琢的报告围绕四川省大洲市新建钢铁园区的选址研究,提出在国家战略腹地背景下,产业园区选址必须满足交通、能源等资源条件,并从政府和企业协同角度进行分析。报告指出,园区选址要考虑到区域格局、地方发展需求、公共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初步筛选与二维四象限法的综合比较,最终推荐了政府公共投入较低、整体效益更高的选址方案。报告强调,合理的选址不仅能够降低资源消耗与投资风险,还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园区的可持续运营。
报告题目:人—地—业协同视角下智能家电产业园发展模式与规划策略研究
王丝雨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丝雨的报告分析了珠三角智能家电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与规划策略,聚焦“人—地—业”协同演化视角下的智能家电产业园。研究系统回顾了从村级工业园向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转型历程,指出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智能家电产业园区正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研究提出了三种创新发展模式:基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千亿级园区模式、聚焦行业关键技术突破的创新集聚模式,以及通过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整合的发展模式。研究强调,通过提供优质的城市配套服务和低成本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题目:“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珠三角乡镇产业园更新路径研究
刘 瑶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瑶的报告探讨了“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珠三角乡镇产业园的更新路径,重点分析了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的实践案例。研究指出,珠三角地区乡镇产业园普遍面临产城分离、产业链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充分利用乡镇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升级成为关键课题。研究提出要从物质空间更新、文化经济培育和社会治理创新三个维度协同推进,通过产业链重构、文化资源优化和政策支持强化,形成系统化的转型发展路径。研究展示了赤坭镇在环境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发展、文化价值挖掘和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具有乡镇特色的产业园区更新模式。
报告题目:国内外产业园区规划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乔雅琦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乔雅琦的报告以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为工具,回顾了国内外产业园区规划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研究发现,自1998年以来,国外研究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与高端产业布局,而国内研究则更多聚焦于产业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指出,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同时要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协同性。研究建议,通过加强园区的弹性空间设计和推动生态型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园区的适应能力,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衔接。
报告题目:城市旧工业园区更新的产业转型与空间升级策略研究——以义乌市荷叶塘工业园区为例
宋文轩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宋文轩的报告以义乌市荷叶塘工业园区为例,探讨了城市旧工业园区的产业转型与空间升级策略。研究首先分析了该园区存在的土地资源紧缺、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指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空间错配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研究提出要从产业结构和空间形态两个维度同步推进更新改造:在产业层面,通过引入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优秀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在空间层面,通过科学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生态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功能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研究强调,产业转型与空间升级的协同推进将为旧工业园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报告题目:新质生产力导向下武汉都市圈产业空间研究
林慧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林慧珍的报告围绕武汉都市圈产业空间展开,研究了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产业空间的发展。研究指出,武汉都市圈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评估了武汉都市圈三大核心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存在核心区域资源负荷过重与外围区域要素供给不足的双重问题。研究强调,创新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创新人才的有效集聚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研究建议,通过建立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完善创新服务设施网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武汉都市圈的产业协同和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专家点评
栾晓帆
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
栾晓帆对辽宁省规划院的中俄合作园区报告表示肯定,认为这一研究契合全球化转型,特别是在中俄合作的空间层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他建议引入更多的理论框架,以进一步深化案例分析并为规划项目提供更强的理论支持。
姚 扬
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姚扬对成渝地区战略腹地园区选址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准确把握了区域产业转移的趋势。他建议在选址中增加更多环境因素的考虑,例如气候、风向等,以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王英帆
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
王英帆认为珠三角智能家电产业园的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展现了产业园区从劳动密集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型。他期待能进一步探索产业园区的新变化,并将其与陕西等地区的情况进行类比分析。
陈 静
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所长、教授级高工
陈静点评乡镇产业园更新路径的研究,认为该报告很好地分析了乡镇产业孤岛的转型问题。她建议从多元视角进一步拓展研究,以确保全产业链的升级与整合。
朱 凯
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朱凯认为产业园区规划必须与地区发展紧密相连,报告很好地展示了产业集聚带来的效益。他强调产业园区的规划应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推动中国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胡 畔
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胡畔对旧工业园区更新的报告提出了建议,认为需从宏观视角分析荷叶塘园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她建议通过调研获取多元化的要素,从而提出更符合未来需求的更新路径。
殷 铭
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殷铭对团体标准的编制表示感谢,认为其对产业园区“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他特别提到参与英文版翻译与国际推广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调,标准的根本目的不是编制而是应用,呼吁大家积极使用并及时反馈问题,以便编制团队和专业委员会能够快速响应和完善,将中国的规划经验推广至国际。
总 结
会议最后,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负责人王兴平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产业园区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筑牢经济基础、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基本路线的的核心平台。从《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基本功能,到近年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系统性谋划的高度重视,均体现出产业园区作为就业创造和产业支撑空间的重要作用。
回顾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基地,到改革开放后的各类开发区,再到现阶段的各类新型园区,规划始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产业园区也成为现代城市空间中典型的以系统规划引导发展与建设的空间单元,产业园区规划既是是园区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建设开发的引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治理的根本保障。当前产业园区规划已逐步从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独立出来,发展出成为具有自身技术逻辑和特色内涵的规划体系,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规划技术体系创新最活跃、特色最鲜明的部分。王兴平教授指出,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前期经过了十年的蓄积与筹备,具有较为扎实的建设基础。未来产业园区在全球化、区域竞争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王兴平教授呼吁以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为平台,吸引和推动专业力量向产业园区规划领域汇聚,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规划理论、技术和方法、实践的创新发展,为全球和我国产业空间高水平规划建设与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会议在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青年规划师的实践分享以及学术专班的前瞻部署,共同为产业园区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多维度思考与路径探索,充分展现了该领域的现实关切与理论潜力。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
年会官网
官方信息,权威发布,请认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年会官方小程序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会议日程、调研路线、最新资讯......随时都能查看!
年会专题
想知道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具体是什么?年会专题地址:https://www.planning.org.cn/2025anpc/index.html
年会官网
年会小程序
年会专题
与此同时,欢迎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澎湃政务号、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账号~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六: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规划何为?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 | 学术研讨会二:多维统筹视角下的立体城市规划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二:时代需求与发展、国土、建设总体规划创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