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那时候,咱们军队前前后后有27个军去朝鲜打仗。这27个军里头,要是说起50军,没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50军的辉煌战绩数不胜数。他们曾凭借步兵战胜坦克,整营歼灭英国皇家重装坦克部队。解放汉城时,50军是我军首支入城队伍。在汉江战斗中,他们不惜血洒战场,打出地表最强防御阻击战。
很多人不太清楚抗美援朝结束后50军去了哪儿。特别是威名远扬的50军,为啥最后番号被裁撤,说法各种各样。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
### 困境中的抉择
锦州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处境越来越糟。特别是长春,已经被东北野战军围得水泄不通,城里弥漫着悲观绝望的气氛。
当时这情形,驻守长春的国军将领郑国洞不想干等着被围死。他一面拼死组织救援,一面打算突出包围圈,去抢占机场。这样就能恢复和沈阳的空中联络,得到足够的补给,好接着负隅顽抗。
可最后,这次突围失败了。国军突围部队撤回长春后,60军军长曾泽生觉得老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就悄悄联系了新7军军长李鸿。
那时,曾泽生和李鸿经过一番讨论,最后一致认为长春的国民党军队肯定会失败。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一方面,长春城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了好些日子,粮食严重短缺,部队里人心惶惶。另一方面,东北野战军在锦州取得了重大胜利,整个东北就只剩长春和沈阳两座孤立无援的城市了。
这种局面,基本上没啥办法挽回了。
突围根本成功不了,死守明摆着也是死路,下一步咋走?这必须要面对的难题,摆在了曾泽生跟前。
曾泽生当了好些年兵,军人嘛,本就不怕死。可他带领着60军,手下那些兄弟跟了他多年,这局势摆在眼前,他得给兄弟们找条活路。
关键在于,60军是滇军出身,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而且,60军184师还在海城发动了起义。这两件事叠加,使得60军遭受的猜疑愈发严重。
海城起义后,60军大多时候都被当“炮灰”使。一有仗打,就得他们先上。平常呢,装备和补给还总被克扣。曾泽生心里门儿清这些事儿,可他也没办法。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再考虑到长春当时的状况,曾泽生心里便有了不同的念头。
当时,我党有地下党员成功打入60军。他们暗中察觉到曾泽生的一些思想动向,就立刻展开工作。经过一番努力,曾泽生最终坚定了起义的念头。
虽说曾泽生心里有起义的念头,可一个军起义可不是小事,要考虑的事儿太多,顾虑重重,他就一直拿不定主意。就在这节骨眼上,蒋介石一道手令,无意中推动并坚定了60军起义的决心,最终促成了起义。
话说长春被围困了好长时间,蒋介石害怕长春的国民党军队最后被四野全部消灭,就命令郑洞国和曾泽生他们必须想办法突围。但郑洞国也想突围啊,关键是,到底咋个突围,蒋介石却没讲。
既不给出主意,也不派遣援军。相反,在手令里表明,要是违抗军令,就会受到“最严厉之军法制裁” 。
这样的要求,差不多就把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逼到绝境了。
曾泽生于是彻底打定了起义的主意,马上就派了联络员去和东野方面对接。得到东野的肯定答复后,他就开始筹备起义相关事项。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正式宣布起义。
![]()
说起来,在曾泽生和60军正式起义的两天前,郑国洞就得知了这事儿。他当时特别震惊,可也清楚自己没办法阻拦,最后只能无奈长叹:“由他去吧。”
过了几天,60军起义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春剩下的国民党军队就接连起义投诚。形势变了,郑国洞没办法,最后也只能放下武器。就这样,长春顺利解放了。
和锦州解放比起来,长春解放的过程要“平和”不少。这种“不打仗就获胜”的结果,对老百姓好处最大。资料记载,长春在当年10月21日宣告解放。仅仅过了6天,也就是27日,全市的商店就开门营业了。到29日,全市的中小学也都恢复上课了。
城市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秩序,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军不战而胜。要说促成这一好结果,最大的功臣就是60军和曾泽生将军。当时,曾泽生将军带领60军在关键时刻果断起义,这一举动影响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