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为联通世界的纽带,其发展关乎全球的未来。在全球海洋竞争与合作交织的大背景下,山东积极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海洋合作共赢打下坚实基础。
拓展多边海洋合作,提升山东向海开放水平。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山东以实打实的举措奏响海洋合作新乐章,比如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让山东向海的“话语权”分量十足。又如,加力推动全球海滨城市在海洋生态保护、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创新方面的合作,为齐鲁大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高端平台,“挑大梁”、担重任,山东信心满满开启海洋合作共赢的新征程。
国际合作中心落地,汇聚全球海洋智慧。“要想富,先修路。”推进高水平海洋合作,当然离不开坚实的载体平台支撑。而今,山东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为海洋合作共赢搭建了稳固的桥梁。据了解,“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地青岛后,成果斐然。而今,山东的一系列涉海公共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共同参与,对于促进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能力提升大有裨益,更是“将心比心”实现了知识的共享与经验的交流。譬如,高水平举办的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更是打造了重大国际交流合作的高能级平台,让青岛西海岸成为全球海洋合作的重要窗口,汇聚了全球海洋智慧,为海洋合作共赢注入了强大动力。
船舶海工基地崛起,打造合作共赢典范。产业,是海洋合作共赢的物质基础,也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内在逻辑”。船舶海工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为海洋合作共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青岛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中日韩世界船舶制造业“金三角”的中心地带。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实践随处可见,中船发动机与青岛海西重工紧密合作,实现了船用发动机及其曲轴的快速就近配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一批“大国重器”从海西湾驶出,山东在船舶海工领域的强大实力愈发凸显,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山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打造海洋合作共赢新样板。
航线网络持续拓展,“蓝色朋友圈”不断扩大。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山东一个个港口的战略“棋眼”作用日益凸显。山东港口航线总数达360余条,形成了五大优势航线组群,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为沿黄省份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就如,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阿布扎比”新航线的首航,加力推动海洋合作共赢,山东港口在国际物流运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围绕“丝路电商”,山东港口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借船出海”,进一步拓展了山东的蓝色“朋友圈”。借力港口的互联互通,山东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共同发展。继续驭海逐浪,在海洋合作共赢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一个海洋大省正在逐步走向“湛蓝的顶峰!”(文/苗瑞祥)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