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45个方(梯)队依次通过,多数武器装备为首次公开亮相。
当新型战略核导弹和歼击机编队的身影掠过天际时,这场展示国家实力的盛会也在国际舆论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美国《国家安全杂志》在同一天发表的文章中,罕见地流露出一种审慎基调,劝告美国保持冷静与克制。
《国家安全杂志》这篇文章的标题直接点明主题——《中国已经准备好了,将直接击沉美国航母》。然而与其说是分析中国军力,不如说是在告诫美国需要理性。
文章将东风-21D称为“原罪”,东风-26为“关岛杀手”,东风-17则获得了“银弹”的称号。这种标签化背后,反映出美国战略精英阶层对中国军事能力的高度关注。
杂志承认中国仅东风系列导弹的打击能力,就足以瓦解美国过去三十年建立的全球控制力。这种直言不讳的评估,与传统美媒惯用的夸张渲染手法呈现出明显区别。
此次阅兵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成果。地面突击方队派出了22辆战车,以“箭”形排列通过天安门广场。
100坦克、100支援战车等新一代装甲装备亮相,彰显了陆军地面突击力量的飞跃。这些装备能够执行远程快速部署、战役目标夺控和战术纵深突击等多样化任务。
远程火炮方队的191远程箱式火箭炮,具备射程远、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箱式弹药补充方式大幅缩短了作战准备时间,集战役打击和战术支援于一体。
阅兵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陆海空基战略核力量的集中展示。“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和“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共同亮相。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的登场,以其全球覆盖的打击范围,展示了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全面提升。这种展示不是炫耀武力,而是体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决心。
《国家安全杂志》的文章透露出美国战略界的深度焦虑。文章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军度过了高枕无忧的30年,获得了空前的全球控制力。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战略平衡。该杂志承认,中国的发展已经使得美国过去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这种心态转变在美国政府近年来的各种战略文件中也有体现。从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到多次提及中国带来的挑战,美国正在调整自己的认知框架。
面对中国展示的国防实力,日本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当着媒体记者的面承诺:“日本将始终坚持和平之路,绝不重蹈战争覆辙”。
这一表态与前不久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曾试图阻拦各国出席九三阅兵,还进行了高超音速武器试射,让美国把“提丰”导弹部署在境内。
日本首相石破茂还打破惯例,不在9月2日进行首相讲话,拒绝对当年的侵略历史道歉1。但看到中国阅兵展示的实力后,日本态度明显趋于谨慎。
面对“中国阅兵是否是对美国的挑战”的敏感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选择了低调回应。他在白宫记者会上连用三个“不”字明确表态:“不,不,不!中国需要我们,我们关系很好,我不认为阅兵是对美国的挑战”。
这一回应与美国国内某些鹰派人士的预期截然不同,甚至在共和党内部引发了认为此举过于“示弱”的批评。但特朗普的回应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考量。
特朗普的“软化”并非偶然,其背后有多重现实压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正遭遇严重阻力,传统盟友的反应令美方失望。同时,国内经济反噬的压力也让特朗普不得不调整对华姿态。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正在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过去几个月,五角大楼密集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施压,要求其明确在台海局势升级时的角色。
但盟友们的反应令美方失望。澳大利亚始终未公开表态是否军事介入,日本虽口头与美保持一致,实际部署却极为谨慎。
韩国总统李在明更是直接回应:“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我才会考虑这个问题”。这种半开玩笑的拒绝方式,反映了美国盟友体系的松动。
美国国内经济压力也是促使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美国大豆协会向白宫发出公开信,要求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原因是中国因“对等关税”政策大幅减少自美大豆进口,转而与巴西签订更多采购协议,导致美国豆农订单缩水、仓储积压。许多农场面临亏损甚至破产。
这仅是冰山一角,制造业、芯片、汽车出口、能源等领域也因对华政策遭受连带伤害。在通胀压力持续、失业率难以稳定的背景下,美国国内企业对特朗普的对华强硬政策越来越不耐烦。
更关键的是,美国司法体系的一记重锤让特朗普的“关税武器”濒临失效。几天前,联邦上诉法院正式裁定其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大多数条款越权、不合法。
这一政策曾是特朗普对外经济施压的核心工具,如今被判非法,不仅意味着政策即将终结,还可能面临退还已征关税的财政压力。尽管特朗普已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诉,但胜算不高。
一旦败诉,其经济体系将全盘崩塌,强硬总统形象也将遭受重创。这一法律层面的挫折,极大地限制了美国对华采取强硬经济措施的空间。
全球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上海合作组织在天津峰会期间发布的《天津宣言》,罕见地点名批评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行动。
宣言明确支持对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改革,认为现有国际治理体系已无法应对全球性挑战。这种集体发声表明,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天津宣言》的一个亮点在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签字,展现了上合组织作为对话平台的独特价值。这种“冻结冲突”的方式与美国的“极限施压”形成了鲜明对比。
华盛顿的决策者们逐渐意识到,特朗普那句“不,不,不”的表态背后,不仅仅是外交辞令。
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美国“极限施压”策略频频失效——正如上合组织《天津宣言》获得全票通过所展示的那样,国际社会正在重新评估单边主义与多边合作的实际价值。战略克制不再是软弱的标志,而是面对现实的一种理性选择。
信息来源:日方回应“如何看待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2025-09-03 13:36·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