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今天看到一则消息的时候,心中确实是震惊的,那就是小米直接开始做骨传导耳机,其实做肯定是早就做了,关键只要看过小米骨传导2的宣传口号的人都会清楚“现在小米开始有底气玩音质了”,这怎么看?讲实话,不是我吐槽,也不是我批评,在我这里只有一句话“奉行天道说一些大实话”
“小米谈音质?能响就行。”
“骨传导就是听个响,别纠结什么 Hi-Fi。”
“699?加点钱上索尼大法不香么?”
以上这些声音,是我在差不多15年前曾混迹耳机吧和各个音频论坛见到过的,当时有个很熟悉的词叫“索尼大法好”,反正作为一个专注音频与手机爱好者我来讲,眼看耳机从 3.5 mm 走到真无线、再走到骨传导
这里我直接和大家交个底,小米做耳机,到底能不能谈音质,可以是肯定,但程度建议要明白,毕竟凡骨传导,凡真无线,我说个实话“归属数码,而非音频”
音质,什么是音质?
可能音频爱好者闭眼都知道的东西,但数码爱好者或许就有点不太清楚,所以这里必须要界定清楚;频响、失真、声场、三频是客观音质,而场景、功耗、佩戴也可以称得上是音质“但这个音质是广泛层面”也就是说后者无法起到听音提升的作用,所以此刻是否能得出什么是音质?我跟你讲就是“本以能还原原本声音的叫客观音质”,如果不是还原而是美化,那就是广泛音质;
那么带着以上的思维,你们自行理解小米骨传导耳机到底属于哪一类音质。
小米骨传导耳机2,几个基本前提必须认清,永远记住骨传导基本为开放式,另外骨传导基本应用于户外“譬如运动、逛街等”,适合人群根本为小米用户,其次才是健身党、耳道敏感者,脱离以上前提,基本都是抬杠!
曾经,我可能认为小米做耳机就是一种滑稽!但是此刻简单回想一下,小米的耳机历程,讲实话音质方面肯定是无法达到传奇档次,但“能用”到“能听”基本完全可以实现的,一个基本例子就是你们都知道的小米活塞耳机,另外还有小米圈铁 Pro曾经也获得VGP 金奖,要问内在原因“主要在频响曲线第一次追上 500 元档国际厂”
而在此之后还有小米真无线,小米第一个骨传导耳机,虽然音质方面肯定不可能专业,但我综合一个评价“低频量感到位,中频人声拿捏基本还可以”虽然在味道上或不算极致细腻,不管总而言之“算进步大于一切的”
※简单科普一下:骨传导耳机的并非玄学,真正的天花板是物理力学,俗称振子贴颅骨→颞骨→耳蜗,而骨传导耳机有几个缺陷,当下品牌很难做到,如果你正好追求这些,我建议就不要选择骨传导了,“低频极致档次不行,高频的细节不行,漏音是最大的痼疾”,因为前面不是说了么?骨传导为开放式,而开放必漏音,就像我自己用的飞利浦X2就是开放式,但是关于HiFi的开放式耳机和骨传导又有区别了,我认为HIFI的开放式在高频与低频上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前提受制于大耳机”
简单说一下小米骨传导耳机 2到底升级在哪儿?我个人认为振膜面积肯定提升非常多,而振膜提升带来的好处自然就是低频有明显的增强,官方宣传 150 Hz的低频提升 4 dB,另外在音腔上采用360度封闭定向设计,这样可以减少漏音,还有EQ三挡调节
“不是音频圈有一个这样的舆论么?音质不好,EQ来凑”,而小米骨传导耳机2的音质完全可以通过EQ来设置,真正让低频和人声有质的提升,另外防水和续航必定提升“这是蓝牙设备的常规”我不想多说~总之如果要让我说一下这个耳机的音质,一句话“低频略厚、高频略亮,漏音继续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