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70才醒悟:孩子不敬父母时,不必伤心愤怒,记住“乌鸦定律”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请理性阅读!

72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曾以为养出医生儿子、高管女儿就是人生赢家。

谁知晚年等来的,不是天伦之乐,而是儿女为卖房步步紧逼,连孙辈都嫌弃他是“老古董”。

心寒之际,他偶遇当年最调皮的学生,对方却满怀感恩:“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正当他感慨万千时,儿子突然来电:“爸,借我五万块应急。”

王建国沉默片刻,提出了一个让儿子愣在电话那头的条件……



01

我叫王建国,今年七十二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

前半生勤勤恳恳工作,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和抚养孩子上。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个成功的父亲——儿子王强在城里当医生,女儿王丽在外企做主管,两个孩子都有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

特别是过去两年,他们连过年都很少回来看我和他们妈妈。

"老王,孩子们这个月给你打电话了吗?"妻子李秀英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中透露着期待。

我放下报纸,摇了摇头:"没有,上次通话还是上个月初,王强说医院太忙。"

"丽丽也一样,说是公司项目紧,连视频都没时间。"李秀英叹了口气,"你说我们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孩子们都这么忙,连父母都不管了。"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我强装镇定,但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又酸又涩。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女儿王丽打来的。

李秀英一把抢过手机,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丽丽啊,你终于想起我们了!"

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略带不耐烦的声音:"妈,我长话短说。下周六是小明的生日,想请你们过来帮忙看孩子,我和他爸要出去应酬。"

"好好好,当然没问题!"李秀英连连答应,生怕女儿反悔。

挂了电话,她兴奋地对我说:"老王,丽丽让我们去帮忙带孙子!"

我皱了皱眉:"就为了让我们去当保姆?"

"你这人怎么这样!"李秀英不满地说,"能见到孙子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我没再吭声。

这些年来,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备用工具"——需要带孩子时想起我们,有困难时记得我们,其他时候,我们这对老人仿佛并不存在。

周六一早,我们乘车赶到女儿家。

王丽和女婿匆匆打了个招呼就出门了,留下我们和六岁的外孙小明。

"外公外婆,我想玩游戏。"小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平板电脑。

"先吃点水果吧。"我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外公给你切。"

"不要!我要玩游戏!"小明大声嚷嚷,"妈妈都让我玩的!"

"可是玩太久对眼睛不好。"我耐心解释。

"你们懂什么!"小明突然发脾气,"你们这些老古董,只会管东管西!我爸妈说了,你们这一代人思想落后,根本不懂教育!"

我愣在原地,心头一阵刺痛。

这就是我苦心抚养的女儿教出的孩子?小明的话语中,分明透露出他父母对我们的不屑。

晚上,王丽和女婿回来了,看到小明正在玩游戏,我忍不住说:"丽丽,孩子玩电子产品时间太长不好。"

"爸,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像你们那会儿。"王丽不以为然,"再说了,孩子开心最重要,您就别干预了。"

女婿在一旁冷笑:"就是,现在的教育理念和你们那时候完全不同,您就别用老观念来束缚孩子了。"

这话说得我哑口无言。

当了一辈子教师的我,竟被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嫌弃"不懂教育"。

回家路上,李秀英看我闷闷不乐,安慰道:"孩子们工作压力大,难免说话冲一点,你别往心里去。"

我沉默不语。

心中的失落和悲哀无人可诉。

为了孩子,我们省吃俭用,倾其所有,如今却换来这般冷漠与轻视。



02

"爸,我过两天带小红回来看您和妈。"周日早晨,儿子王强罕见地打来电话,"顺便商量一下房子的事。"

"什么房子的事?"我一头雾水。

"就是您和我妈住的那套老房子啊。"王强语气轻松,"我和丽丽商量了,准备把它卖了,换一套小点的给您二老住。老房子太大了,您们打扫也费劲,小区环境也不如新小区好。"

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这套房子是我和李秀英一辈子的心血,存满每一个回忆。

更何况,当初买房时,明确说过这是要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房子是我们的名字,为什么你们能决定卖不卖?"我强忍着怒气问道。

"爸,您别激动。"王强的语气变得有些不耐烦,"这不是为了您和我妈好吗?再说了,您们年纪大了,名下有这么贵重的财产不安全,还是过户给我们更妥当。"

挂了电话,我气得浑身发抖。李秀英在一旁劝道:"老王,别生气,伤身体。孩子们也是为我们考虑..."

"为我们考虑?"我打断她的话,"他们是在惦记这套房子!这些年,我们有困难时他们在哪?现在看中我们的房子了,倒是勤快得很!"

李秀英沉默了,眼中闪烁着泪光。

两天后,王强带着儿媳小红来了。

一进门,小红就开始东张西望,仿佛在盘点这个家值多少钱。

"爸,这房子您住着不方便,电梯老是坏,您膝盖又不好。"王强开门见山,"我们看中了江南新区的一套小户型,环境好,适合您养老。"

"我不搬。"我态度坚决,"这房子住了二十多年,哪都熟悉,为什么要搬?"

"您这就不讲道理了!"王强提高了声音,"我们是为您好!"

"为我好?"我冷笑一声,"那你说说,新房子多少钱,旧房子卖多少,差价谁出?"

王强支支吾吾:"这个...差价肯定是从旧房子里出..."

"所以,你们是打算拿我的房子换一套便宜的,剩下的钱自己花?"我直接戳穿了他们的心思。

"爸!您怎么能这么想!"王强涨红了脸,"我们辛辛苦苦工作,您却这样怀疑我们!"

"辛苦?"我忍不住嗤笑,"我和你妈把你们拉扯大,出钱供你们上学,买房子给你们结婚,这些年来有困难的时候,你们帮过我们一次吗?现在看上我们的房子了,就说为我们好?"

儿媳小红在一旁冷声道:"爸,您这话就不对了。我们小两口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照顾您?再说了,父母养儿防老,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天经地义?"我气得胸口发闷,"那你告诉我,我们老了,你们尽什么义务了?"

"我们每个月不是都给您生活费吗?"王强辩解道。

"一个月两千块,你们觉得很多?"我反问,"知道我们的退休金加起来有多少吗?每个月八千多!这些年,你们有困难,我们拿出多少积蓄帮你们?买房子、买车、结婚,哪一样不是我们出钱?"

房间里一片沉默。

王强和小红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爸,您这是翻旧账。"最后,王强冷冷地说,"既然您这么不领情,那这事就到此为止吧。"

他们匆匆离开后,李秀英忍不住哭了起来:"老王,你何必说得那么难听?好歹是自己的儿子啊!"

"难听?"我苦笑道,"难道实话就这么难以接受吗?"

当晚,女儿王丽打来电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指责:"爸!您怎么能那样对我哥说话?我们做子女的有什么错?还不是为了您好!您这样对我哥,是想让我们兄妹寒心吗?"

我沉默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丽丽,你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尊重。但这套房子,是我和你妈的心血,不会卖的,也不会过户。"

挂了电话,我看着墙上全家福照片,那是十年前拍的,照片里,我们一家人笑得多么灿烂。

可如今,亲情却变得如此脆弱不堪。



03

自从房子风波后,孩子们几乎断绝了与我们的联系。

偶尔打个电话,也是公事公办的语气,仿佛我们成了陌生人。

周末,我独自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不少和我年纪相仿的老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而我,只能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发呆。

"王老师?真的是你啊!"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抬头一看,是我多年前的学生林小刚。

他曾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不好,经常惹是生非。

如今的他却西装革履,举止得体,完全变了个人。

"小刚?好多年不见了!"我惊喜地站起来。

"王老师,您还记得我?"林小刚眼中闪烁着感动,"我一直想找您,可惜学校说您退休了,也没留下联系方式。"

"你现在工作怎么样?"我好奇地问。

"还不错,开了家小公司,做互联网服务的。"林小刚谦虚地说,"都是托您的福啊!当年要不是您对我不离不弃,我早就辍学了,哪有今天。"

我们找了个茶馆,聊起了往事。

林小刚告诉我,当年他叛逆期很长,几乎所有老师都放弃了他,只有我始终相信他能改变。

正是这份信任,让他慢慢找回了自信,最终走上了正途。

"您知道吗,王老师?我现在有个女儿,刚上小学。"林小刚说着拿出手机给我看照片,"我经常给她讲您的故事,说您是怎样改变了我的人生。"

看着照片中可爱的小女孩,我心中一阵温暖。

多年的教书生涯,我帮助过无数学生,却不曾想到会在晚年收获如此感动。

"王老师,能冒昧问一下,您的子女现在怎么样?"林小刚突然问道。

我的笑容僵在脸上。

该怎么回答呢?说他们只在需要我们帮忙时才想起我们?说他们眼巴巴地盯着我们的房子?

"都挺好的。"我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儿子是医生,女儿在外企工作。"

林小刚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但没有继续追问。

临别时,他坚持要送我回家。

"王老师,这是我的名片。"他郑重地递给我一张名片,"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我欠您的,这辈子都还不完。"

看着林小刚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

曾经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学生,如今却比亲生儿女还要懂得感恩。

回到家,我把遇见林小刚的事告诉了李秀英。

"这孩子真懂事。"李秀英感叹道,"不像我们的儿女..."

"我在想啊,"我若有所思地说,"为什么我们拼命爱的孩子,反而不如我们帮助过的外人懂得感恩?"

"可不是嘛。"李秀英叹气道,"我们对他们百依百顺,他们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儿子王强打来的。

"爸,实在不好意思,能借我五万块钱吗?"王强的语气出奇地客气,"医院里有个培训机会,需要交培训费,我手头有点紧..."

我愣住了。

前几天还为了房子的事闹得不可开交,今天就来借钱?

"你不是挺有钱的吗?怎么会手头紧?"我忍不住问道。

"爸,您就别挖苦我了。"王强的语气变得有些不耐烦,"借不借就一句话。"

"我退休后每个月就那点退休金,哪来的闲钱借你?"我故意这样说,想看看他的反应。

"爸!您别装了!"王强终于忍不住提高了声音,"您和我妈那么多积蓄,怎么可能拿不出五万块?您是不是还在为房子的事生气?"

"我装?"我冷笑一声,"儿子,你什么时候开始这么了解你父母的财务状况了?你知道我们有多少积蓄?你知道我们每个月的开销?你又知道我们有什么理财计划?"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王强生硬的道歉:"对不起,爸,我不该这么说。但这次培训真的很重要,能帮我一次吗?"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儿子,这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您说。"王强急忙问道。

我说完后电话那头的儿子似乎是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