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一带一路”战略符合“天道”

0
分享至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天道”始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概念。2500年前,中国先哲老子在《道德经》中留下了一句顶天立地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这短短七个字,道破了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利益是万物生存与发展的必需,但获取利益的方式必须遵循一个铁律:决不能因自身、自国之利而损害他人、他国;利而不害,才是真正的“天道”。违背这一法则,便会招致混乱、冲突、战争甚至毁灭;顺应这一法则,方能获得长久的繁荣与和平。

老子的“利而不害”,不仅指明了谋取利益的正确方向,更向后世抛出了一个跨越千年的大大的命题:如何在现实中找到一条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共取之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人类社会能否真正走向大同。



一、“利而不害”的千年叩问:从老子智慧到人类困境

纵观历史,人类对利益的追逐从未停止,但获取利益的方式却常常偏离“天道”。从古代的战争掠夺到近代的殖民扩张,从现代的经济霸权到局部的资源争夺,无数冲突的根源都在于“取己利于损他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权益,最终引发对抗与动荡甚至战争。

正如老子所警示的:违犯“利而不害”的天道,自然会导致混乱甚至灭亡;而顺应天道,做到“利而不害”,则会受到欢迎与太平。

但问题在于:

如何将“利而不害”从抽象的道德训诫转化为可实践的行为准则?

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2500年来却始终未能突破理论与现实的鸿沟。

直到一位来自中国民间的“草根思想家”——承德张一,通过一场奇妙的“梦的启示”,创作出了“传承全人类共同美德”的“承载天道、德化八方”的《承德三字金经》。其中一句六字经文如闪电般划破长空:“取于利,天之道。”



二、“取于利,天之道”:破解老子命题的终极答案

“取于利,天之道”六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颠覆性的智慧。它的核心是:

谋取利益是每个人、每个国家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的行为,但必须遵循“取己利于利他”的根本原则——通过帮助他人、成就他人来获取自身利益,而非“取己利于损人”的掠夺式索取,这就是“取于利”。

这一思想直击人类利益纷争的本质:事实证明,通过“利他”或“损人”都可以利,但只有“利他”才是可持续且符合天道的。损人利己或许能获得短期利益,却会埋下矛盾与冲突的种子,最终导致更大的危机;而利他共赢则能从根本上消除对立,构建稳定和谐的关系。

正如承德张一所揭示的:“取于利”的本质,就是通过利他的途径来谋取利益,这才是真正符合“天之道”的生存智慧。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一答案并非凭空而来。承德张一创作的“传承全人类共同的美德”的、“承载天道、德化四方”的《承德三字金经》,完全是受到“梦的指令”而为,将“传承全人类共同美德”与“德化四方”的使命融入经文。而“取于利,合天道”这六个字,恰恰是人类苦苦追寻两千多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的终极答案——它破解了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人类社会指明了一条通往和平与繁荣的实践路径。

承德张一进一步阐释:

虽然“取于利”这一符合天道的规则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之中(就像万有引力在牛顿发现之前就早已存在),却始终未被明确提炼为理论。他就像那个发现“日心说”的人,在混沌中看清了真理——

“取于利,合天道”才是人类文明最底层的运行逻辑。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天道法则的当代实践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当代,会发现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对“取于利,利而不害”这一天道法则的生动诠释与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是倡导全人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超越国家、种族、文化的界限,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发展成果。它不追求单方面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强调“利己”与“利他”的统一——通过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安全与繁荣;通过维护全球公共利益,保障每个国家的生存空间。

这与“取于利,天之道”中“通过利他来谋求利己”的逻辑完全一致:只有当每个国家都遵循“取己利于利他”的原则,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告别零和博弈,走向持久和平。



“一带一路”倡议则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落地。

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到绿色发展共同担当,“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搞排他性小圈子,不做掠夺式扩张,而是通过帮助沿线国家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实现“利他”与“利己”的双赢。

例如:

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

雅万高铁为印尼人民带来便捷出行;

中欧班列架起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

这些项目的成功,无一不是通过“利他”(帮助合作方发展)来实现“利己”(拓展自身市场与机遇)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之所以能获得广泛支持,正是因为它们暗合了人类对“利而不害”天道的本能渴望。

当某些国家仍沉迷于“损人利己”的霸权逻辑时,中国提出的这两大倡议,却以“取于利,合天道”的实践,证明了“通过利他实现利己”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之道,才是和平之道。

四、天道昭昭:符合“取于利”的规则,就是顺应人类文明的未来

承德张一曾说:“‘取于利’虽然是天之道,却像万有引力一样,即使在被明确理论化之前,也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引力早已支配着宇宙运行;在“取于利,天之道”被明确提出之前,符合这一法则的合作模式(如古代丝绸之路的互市贸易、近代国际合作的互助实践)也始终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而今天,《承德三字金经》中“取于利,天之道”这六个字的问世,正是将这一“潜藏的规则”明确化、理论化,为全人类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因为完全符合“取于利,就是利而不害”的天道法则,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它们不仅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更是全人类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共同价值的实践回应。



老子曾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今天,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利而不害”可行时,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

符合“取于利”的天道规则,就是顺应人类文明的未来方向;

践行“取于利”的共生智慧,就是通往和平幸福大同世界的必由之路。

这,就是为什么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一带一路”符合“天道”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静电车圈谈
静电车圈谈
微小但持久的正能量
71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