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4日,联合国大会现场。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晰、坚定、不卑不亢。
没有选边站队,没有煽风点火,只有一句冷静而有力的判断:
“当前已进入谈判解决的关键窗口期。”
这话不是说给一方听的,而是说给整个世界听得。
乌克兰危机打到今天,战场僵持、舆论撕裂、外交困局。有人说“只能打到底”,有人说“还得继续军援”,却很少有人冷静地说一句:是时候认真谈一谈了。
但中国说了。
而且,这不是第一次。
一、谁在递刀,谁在劝和?
三年多了。
从危机爆发至今,中国始终站在劝和促谈的一边。
不输送武器、不煽动对抗、不炒作威胁。
我们做了三件事:
保持沟通:与俄、乌双方都保持对话,不切断任何一方渠道;
穿梭外交: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先后访俄、乌及周边国家,听声音、传信息、提方案;
搭建平台:联合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起成立“和平之友小组”,凝聚非西方世界的和平共识。
这些动作,不张扬,却务实。
不讨好谁,却尊重所有人。
二、中方的四条路径,句句戳中要害
耿爽这次在联大提出的不是空话,而是四条清晰、可操作的路径:
1. 共同引导和谈,而不是各自为战
中方呼吁:保持谈判势头,争取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
反对的是:某些国家一边喊着“和平”,一边继续递刀施压。
2. 推动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
明确提出“三不原则”: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
有些国家,嘴上说着“控制冲突”,行动却在扩大冲突。
3. 管控外溢影响,而不是转移危机
早日停火止战、停止单边制裁,才是正道。
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付出沉重代价。
4. 构建欧洲安全架构,而不是制造安全黑洞
呼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冷战思维、阵营对抗、伪道德表演——解决不了热冲突。
三、中国的立场,从来不是“骑墙”
有人质疑中国“中立”,说我们“不选边”。
但劝和,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平民一边、站在常识一边。
从危机一开始,中国就提出“四个应该”:
主权领土完整必须尊重;
联合国宪章必须遵守;
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必须重视;
一切促和努力必须支持。
这四条,至今仍是破解僵局的钥匙。
四、世界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
当今国际舆论场,充斥着各种极端叙事、道德绑架、信息战。
真正坚持说理、冷静、负责任的声音,反而被淹没。
但中国一直在说。
在联合国说,在双边场合说,在G20、金砖、上合等多边机制中说。
我们或许不能单方面解决危机,但中国的存在,让“和平”二字不至于彻底失语。
结语:镜子已经擦亮,照见的是人心
乌克兰危机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
谁在递刀,谁在劝和;
谁在制造恐慌,谁在倡导理性;
谁在表演和平,谁在实干铺路。
中国的声音,未必能立刻止战,但它值得被听见、被认真对待。
因为这关乎的不仅是乌克兰,更是我们是否还相信:外交能解决问题,理性还能主导人类命运。
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这不是软弱,而是勇气。
不是妥协,而是智慧。
中国再次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