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6iao,Merriam-Webster,Treehugger,Natrue。
对于大部分可以合法获得的动植物来说,如果它发生了颜色变异,那大概率是会受到人类的追捧的,毕竟“物以稀为贵”的理念确实是贯彻人类社会的所有环节。
当一个物种以不同寻常的颜色出现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收藏品的存在,拥有它就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时也可能被赋予象征意义。你回想一下,每次新闻出现变异成白色的物种,是不是新闻稿都以“祥瑞”“纯洁”之类的好词来称呼?
说白了“稀缺性”是它们价值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有专业的繁育者刻意筛选和培育成功这些变异个体,并进行大肆推广,那它们的稀缺性就瞬间下降,从难得一见变成各大购物网站点点手指就能买到的商品。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广东男子钓获白色黑眼甲鱼
2025年8月26日,IP地址为广东的博主“@6iao”分享了自己钓到的渔获物,配文非常简单:“这是什么鱼?”很明显视频里就是一只甲鱼,他会这么问显然是这只甲鱼有什么异常了。
首先要吐槽的是他的手机真该换换了,拍摄动态的东西的时候相当模糊,我搞出来的动图都相当模糊,截图的质量更是堪忧,大家将就一下。这种情况估计是他的手机的对焦硬件故障到导致的对焦问题;也可能是软件的自动对焦算法错误。随口说的,这个不重要。
重点是视频内的甲鱼并非常规绿褐色或者暗褐色,而是米白色的,略微有点发黄。此时的它 嘴咬着鱼钩,在水面疯狂的挣扎扑腾企图逃生。奈何越扭,可能钩子就越深,它在水面转了好几圈也没有成功。直到视频最后它都还是这个状态。
这次倒是没人一直喊着让他放生,大家都在惊叹这只甲鱼的异常,说是非常稀罕的玩意儿,是“千年鳖”!
这是啥情况?
这只甲鱼肯定是产生变异无疑,但它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大部分网友默认这是白化变异,但有个网友认为是黄化现象,因为白化变异的眼睛都是红色的。他看得很仔细,确实视频中的甲鱼眼睛明显是正常颜色的,不过我觉得更有可能是白变现象,如果是黄化,体色应该会更金黄些,大概率不会就这么淡淡的黄。
那么网友说的眼睛问题是怎么回事?白变和白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遗传缺陷,虽然都会导致体色变白,但根本区别很好理解:白化会让生物体完全不产生黑色素,而白变只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和分布,并没有白化那么极端。
白化直接影响是色素生产,它会导致体内无法合成酪氨酸酶,而这种酶是生产黑色素的关键,没有它,那生物全身任何地方都没有办法产生黑色素,包括毛发、皮肤甚至是眼睛。
眼睛的虹膜和视网膜虽然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是因为其后面的色素细胞挡住了光线,所以展现了颜色,当缺乏黑色素时,光线会直接穿透虹膜,映射出眼底血管的血色,因此眼睛看起来就是红色的。
而白变导致的是色素细胞缺失或者无法正常迁移,但身体依然是保留了生产色素的能力。白变物种的黑色素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法从神经嵴正常迁移到皮肤、毛发等目标位置,要么是这些细胞根本就没能成功生成。而眼睛的色素细胞来源不同,其发育和迁移路径独立于皮肤和毛发的黑色素细胞。所以白变一般不会影响眼睛的颜色。
无论如何,这只甲鱼确实是变异了。
真的那么值钱?
虽然咱们分析了一通,但在市场上,白化和白变大部分人是不会分那么细的,算是同一个品类罢了,所以下面我拿白化说,因为市场上的主流还是白化个体。
最开始咱们就说过了,稀缺性是这些变异物种高价值的主要原因,很多网友就是认为白化的甲鱼相当罕见,于是认定其非常值钱!有个网友表示收藏价值很高,遇到想买的,卖个三五千不夸张,甚至更高价格都可能。
不过有网友却对这些说法不屑一顾,认为不如直接炖了吃。有网友直言在购物网站上,白化的甲鱼不过几十元。
能不能卖上千元不好说,万一卖家很会忽悠,然后真就遇到不懂行的呢?但要论价值,确实是不值那么多的。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但在人们发现了野生白化甲鱼的高价值后,马上就有人开始着手培育这种本应该是遗传缺陷的白化甲鱼,具体做法简单说就是让白化个体繁殖,不断迭代,最终培育出稳定白化的个体。
白化个体稳定后,意味着稀缺性就消失了,野生的也许还是贵的,但是人们无法区分所谓野生的是否为人为放生或养殖场出逃,因此价值一路下降。以至于我随便去购物网站一搜,小苗确实不过就30多块钱,就算养大到视频里那个体型,也就是上市级别,同样贵不了太多。
白化甲鱼的价值仅限于观赏,基本上不会有人特意买白化甲鱼回去吃的,也会将其当成是食用商品甲鱼去饲养,毕竟白化甲鱼因为缺乏黑色素,对光线极度敏感,非常容易患上皮肤病且视力很差。这使得它们体质孱弱,成活率远低于正常甲鱼,饲养成本高且风险大。
同品类的黄化甲鱼就受欢迎很多,因为在稀缺度差不多的情况下,金色的显得比白色的更加喜庆。但黄化甲鱼同样是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价格也是非常便宜。
只有那些没有被人类培育出稳定变异性状的物种,它们的变异体在野外被发现的时候,网友们喊的“天价”才有可能成真。
像是这样的变异甲鱼,无论是“白玉甲”还是“黄金甲”,市场供求关系都确定了它们真的不太值钱,连带着野生变异甲鱼都被“拖下水”,变得泯然众人矣,感觉这都不是生物学,是经济学的范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