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扩区方案赋予的78项改革任务,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0项,其中全国首创193项”“进出口额从2020年的约480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超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实现翻番”“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超过17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
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在舟山片区的基础上,新增宁波、杭州和金义片区,形成了“一区四片”的新格局。这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9月5日上午,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上,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胡真舫介绍,2024年浙江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1/4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19.2%的外贸、17.6%的外资和8.9%的税收收入。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现场
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了从“块状扩容、一区四片”到“纵深发展、战略提升”的跨越,成为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改革试点的“先行地”、服务地方的“新高地”、营商环境的“示范地”。
具体来看,在承接国家所需方面,浙江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实现新提升,持续贡献“浙江经验”。比如,全力保障国家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推动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建成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2024年,浙江省炼油能力达7500万吨,是2020年的1.5倍;还吸引了包括托克、维多、嘉能可等一批国际油气贸易巨头,油气贸易额达1.4万亿元。
在重大改革试点落地成效上,浙江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争取并推动贸易、投资、资金、运输等领域共71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例如,知识产权工作持续破题,聚焦质押融资、跨境交易等,形成全国首单含游戏动漫版权的证券化产品等系列创新成果,让“知产”变“资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实现浙江自贸试验区全覆盖,全省18家银行机构参与推广,累计开立账户超40万户,提升企业跨境资金管理便利度;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将企业退税环节从“清关离境后”提前到“启运港装运”,退税周期缩短5~20天。
挖掘地区所长、服务地方发展也结出了新硕果。浙江以制度型开放与系统性改革并举,有力带动四个片区所在地市高质量发展。
舟山片区自2017年设立以来,落地浙石化炼化一体化、LNG接收站等一批重大项目,与沙特阿美等一批国际油气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助推舟山市GDP年均增长8.4%,成为长三角发展最快的地级市之一。
宁波片区深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推出13项外汇政策改革,优质企业跨境资金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并将其中效果好的政策扩大至全省实施,助力浙江省已备案审慎合规银行45家,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超120万笔。
杭州片区则发挥数字领域创新优势,将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纳入扩区方案,并成功争取政策落地,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投资签约额达4300亿元,推动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地浙江。
金义片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周边集聚了50余家上下游企业,带动金华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规上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时,实现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省内全覆盖,10个联动创新区总面积达1178平方公里,扩区以来取得联动创新成果58项,发挥各地禀赋,带动全省共享自贸发展的机遇。
而在营商环境优化上,浙江自贸试验区积极回应企业所盼。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海事服务、税务服务等热点领域,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比如贸易通关方面,搭建特殊生物制品一体化通关平台,采取无纸化一站式通关模式,特殊生物制品的通关时间压缩60%以上。
胡真舫表示,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五周年、设立八周年的新起点上,浙江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力做强大宗、数字、枢纽、商贸“四张金名片”,推动四个片区各展所长、合力共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