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有这样一句话,即“阴阳失衡,百病生”,其实在中医看来,我们人体之所以会生病,无非就是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当身体里的阳气过于亢盛时,就很容易诱发热病,毕竟阳气具有温热的特性,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上火”、“阳亢”等疾病的出现。
针对身体里的热邪病症,中医一般会使用清热降火的药方加以缓解,但是,大多数药方都仅仅只能将身体里的部分脏腑热邪化解,那么,在众多的中医药方里,究竟有没有可以将五脏火热通通化解的妙方呢?其实是有的,并且还是一个很有名的古方,若是能够合理使用,往往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就是黄连解毒汤。
![]()
关于这个药方,很多人都觉得是出自张仲景的经典方剂,毕竟其中的中药组合都是张仲景的经典配伍,但实际上,这是一张唐方,出自《外台秘要》,整个方剂仅由四味中药材配伍而成,即黄芩、黄连、黄柏还有栀子,具有泻火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炽盛,“火热”在身体里聚集过多,就会慢慢形成“热毒”,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解毒”这一命名,方剂里的中药材,可以说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都具有很强大的清热泻火解毒功效,常用于热毒、火毒等病症的治疗和改善,现代临床也常用此方剂来治疗发热、身体脏腑感染等急性炎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身体脏腑系统,且同时伴有火热症状的病症时,对于药材的用量往往也是大有讲究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因为清热解毒的药材,药性上都过于苦寒,这很容易对身体里的脾阳造成一定耗损,所以,这一方剂的药材用量通常为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那么,仅这几味中药,究竟是如何将身体里的火热完全化解的呢?
![]()
首先,方中的黄连具有苦味,是中药“四大苦药”之一,从中医角度来说,黄连味苦性寒,主要归入体内的心、脾、胃、胆以及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时、泻火解毒的作用,善于清泄心、胃里面的火热。
而如果说黄连是将心里的火热降下来,那么方中的黄芩则更偏重于降肺里的热邪,此外,黄芩还可以将胆里的火热化解,比如医圣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里的一个经典药方小柴胡汤,就是将柴胡、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以及大枣这六味中药和黄芩合用,不仅能和解少阳,同时还可以化解胆里的火热,对于胆火重的人来说,大多会表现出口苦咽干,且有严重的目眩之症。
而黄柏这味中药药性苦寒,入肾经、膀胱经和大肠经,主要针对的是下焦湿热病症的缓解,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去骨蒸的作用,在不少清泄下焦湿热的药方里,都会用到黄柏这味中药。
![]()
最后的就是栀子了,这味中药非常厉害,因为它可以化解三焦里的实火,与此同时,还可以让热邪经由小便给排出去,也就是说,体内脏腑的热邪,几乎都可以通过栀子来加以改善,除此之外,在中医看来,三焦还是水液运行的通道,这也就代表着栀子不仅可以清热,而且还具有利水的能力。
这个千古良方,堪比「灭火器」,无论是五脏有火,还是三焦有火,合理运用,都能将火热通通化解。这个药方虽然针对火热病症的改善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所用到的药材都是苦寒药材,因此对于自身虚冷的患者来说,就不要轻易使用,以免加重自身病症。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