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四年(1865)秋,一则来自京城皇宫的圣旨表彰通告,在我的家乡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引发全民关注和热议!毕竟,这在小地方可是难得一见的大事件。
原来,当年九月二十八日,“最高领导人”同治皇帝颁发圣旨表彰武平县训导谢国华,表彰内容为:貤封谢国华的父亲谢上苑为修职郎,貤赠其母亲罗氏为八品孺人。
这份名扬汀州、震动武平的表彰圣旨,后来被武平县训导谢国华抄录下来,制成了一方圣旨匾额。全文内容如下:
天承运
皇帝制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驰驱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尔谢上苑,乃福建汀州府武平县训导谢国华之父。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冶克勤于庭训,箕裘丕裕夫家声。兹以覃恩,貤封尔为修职佐郎,锡之敕命。于戏!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制曰:奉职无愆,懋著勤劳之绩;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尔罗氏,乃福建汀州府武平县训导谢国华之母。淑范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八品孺人。于戏!贲象服之端严,诞膺钜典;锡龙章之涣汗,允播徽音。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臣谢国华誊黄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表彰圣旨,其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是一种高度格式化的皇帝公文。全文大意如下:
皇帝制曰:
任用有才能称职之人,官员应该把青史留名作为自己的志向;
奔波操劳有成效并取得一定功劳,应予奖励树为榜样。
你谢上苑是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训导谢国华的父亲,
品行高雅朴素,秉持善良之风;
勤奋的家训世代相传,子承父训,发扬光大,使家族的名声得以远播。
现以皇恩,特赠封你为修职佐郎,赐予诏令,呜呼!
这是显功扬名的盛事,是国家的恩典并非私利;
对你全心身抚育后代给予褒奖,让臣民之心得以安慰和勉励。
制曰:
忠于职守无过失,工作勤劳,成绩显著;
出任官职为国家工作是为回报养育之恩。
你罗氏,乃是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训导谢国华之母,
良好的楷模和顺家庭,美好的仪容风范使后代昌盛。
早年相夫教子,以后又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现开皇恩,特赠封你为八品孺人,呜呼!
将礼服整端庄,承受皇恩;
特赐皇帝圣旨,将好的声名传播下去。
此处解释一下,清代县学教育系统,教谕是主管教育的主官,训导为副职。除了协助教谕主管县学教育体系,训导更重要的职责是担任官办最高学府的校长,品级为从八品。因此,前述圣旨中提及的武平县训导谢国华,其身份相当于现在的“武平一中”校长兼“教育局”副职。
一个关键问题:既然皇帝的表彰对象实质是武平县训导谢国华,那为什么圣旨中主要提及的,却是谢国华的父母并直接封他们为修职郎和八品孺人呢?
下面是关键回答。
古往今来,中国人都向往通过自己的努力,光宗耀祖。“光宗耀祖”一词,今人也都熟识,但未必知晓其确切的含义。
通常我们今人以为,个人有出息了,给家族长了脸,就算光宗耀祖了。但古人比今人讲究得多:个人发达了,其前辈或祖宗的荣誉也要落到实处——而且最好是以皇帝的名义封赠,这才算真正的光宗耀祖。于是,这就有了圣旨表彰匾。
所以说,古代皇帝很懂得笼络人心,明明是表彰中基层臣子,但在名义上却把臣子的前辈和祖先作为表彰的主角,让臣子真正体会到光宗耀祖的巨大荣耀,从而对皇帝感恩戴德。
当然了,以光宗耀祖为目的的古代封赠制度,有着严格的规矩。以清代来说,通过皇帝圣旨的名义,一品官员可往前封赠三代人,即曾祖辈、祖辈、父辈;二三品官员则可往前封赠两代人;四至七品官只可封赠其父辈。
行文至此,我们注意到,前述圣旨匾中提到的武平县训导谢国华,其级别为从八品,按照朝廷律制,他没有资格向皇帝申请封赠其父母——更不用说祖辈以上了。像这种情况,皇帝如何表彰基层臣子令他们获得光宗耀祖之荣誉呢?
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光宗耀祖的补充办法。七品以下官员,可以向皇帝申请,通过“貤赠”制度——即古代官员将自身的官位品级或妻室所受的封号移赠给长辈或先人,把自己的荣誉移赠给父母,并由皇帝以圣旨表彰的形式实现封赠。如匾所示,圣旨中可见“貤赠”字样。
当然了,所谓光宗耀祖,从来都是有门槛的。并不是说凡是清代正式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通过向皇帝申请,都能实现向其长辈、先辈封赠或貤赠品级荣誉的目的。
一句话,只有功绩卓著的官员,或按今人的说法,被评为先进个人,才有机会向皇帝请求封赠或貤赠荣耀予其前辈。而且,一般这种情况,并不需要个人主动提出,自有上级官府“单位”为其申办。
通常皇帝按惯例颁发的封赠表彰,圣旨中含“遵例”二字。而在特殊情形下如遇皇帝登基或重大官方活动时期,颁发的表彰圣旨,则含有“覃恩”二字,以彰显皇帝广施恩泽的形象。
本文前述匾,武平县训导谢国华的父母受貤赠,圣旨中明确为“覃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