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5年特赦,其中有13人不符合相关标准,毛主席大手一挥:全部特赦

0
分享至

2019年6月29日,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九次特赦决定。其实,“盛世特赦”的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且特赦的对象针对的都是积极接受改造的人,然而,有一次特赦却尤为特殊。

1975年,随着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缓和与台湾的关系问题再一次引发讨论。

在这次讨论中,有人提出可以通过释放战犯来缓和与台湾的关系。可是,对于释放的对象却有不同的争议,对此,毛主席大手一挥,表示:“全部释放,这是向台湾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展现我党胸怀的大好时机。”

于是,在1975年3月19日,在押战犯全部被释放,并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一、特赦的由来

“盛世特赦”的传统由来已久,在我国唐朝就已经开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九次特赦,其中,1975年的特赦尤为特殊,而且决定实现这次特赦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战犯的管理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整顿时期,如何提高国民经济是当时的重要任务。对所有战犯实行特赦不仅可以节省我国的经济资源,而且可以加强经济建设为人民谋福祉。

其次,从政治上来说,新中国已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刚成立的时候相比,国家政权更加巩固,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控制战犯来震慑反动行为。



最后,从国家未来的发展上来说,统一是大势所趋。因此,对所有战犯实行特赦,可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进而可以提升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人民心中的正面形象。

总之,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在1975年3月19日,在押战犯全部被释放,不仅赋予了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而且在工作、生活、乃至医疗方面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二、全部释放展胸怀

1975年的这次特赦决定,不仅对特赦对象没有任何要求,而且对所有战犯都进行了释放,无论是在台湾问题还是在国际上,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

在台湾问题上,这次特赦,缓和了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人民的友好态度和和宽广胸襟。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并未回归中国,因此,如何缓和与台湾的关系成为萦绕在领导人心中的一件大事。

随着中国的腾飞,我国的政权更加巩固,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缓和与台湾的关系这件事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尤其是毛主席,对这件事特别上心,常常借助各类事件对台湾人民释放善意,希望能够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1975年的这次特赦,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台湾人民释放善意的结果。

要知道,在对待战犯方面,我国虽然做到了善待战犯,不杀一人,但是,对于释放战犯的工作一直都非常严谨。

自新中国成立起到1975年以前,我国一共进行了6次特赦,每次特赦的对象都是经过严格考察后确定的。这些被特赦的对象,像溥仪、杜聿明等人,都是在内心真诚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改造自身,承认错误之后被特赦的。



然而,在1975年,在讨论战犯的释放问题时,有人问毛主席说:“在这些战犯中,有13个人,一直没有承认错误,并没做到积极地改造自身,到底该不该释放呢?”

对此,毛泽东回复说:“必须全部释放,这是个好机会。”

于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下,1975年3月19日,在押战犯全部被释放,并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人民的友好态度和和宽广胸襟,在缓和中国大陆与台湾人民的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国际上,这次特赦,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宽容和自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战犯的处置问题在国际上一直多有猜疑,有的人甚至认为我国所说的尊重战犯的人格,保证战犯的健康只是一句空话,是为了树立一个正面形象而放出的一个烟雾弹,可见,国际上对我国的误会之深。

因此,在这次战犯的特赦工作中,我国不仅为这些人举办了欢送会,而且对这些人做了妥善的安排,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对于想要留下来工作的人,为其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能;对于丧失工作能力,需要医疗救助的人,为其进行了恰当的医疗救助;对于想要离开中国大陆,回到台湾与亲人团聚的人,也为其安排了行程,并表示如果想要回来,也随时欢迎。



如此妥帖的安排,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讨论。毫无疑问,这些讨论都是正向的,不仅消除了国际上对于我国不利的谣言,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充分展现了新中国的宽容和自信,在世界人民面前给中国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的正面形象。

三、特赦后何去何从

我党对于这次的特赦人员全部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其中周养浩、王云沛、赵一雪、张铁石等10人选择了回到台湾与亲人团聚。

然而,与我党的宽容政策不同的是,台湾方面并没有打开大门欢迎他们,而是选择了把他们拒之门外。



就这样,他们走向了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像周养浩等4人,去往美国安度晚年;王云沛等2人,去往了香港;赵一雪等3人则留在了内地,为中国的发展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最让人感慨的就是张铁石,在绝望中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一生。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决定是高明的,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宽大胸襟。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慧说史家
慧说史家
看历史,谈历史,带你发掘历史趣味!
259文章数 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