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3日,北京长安街,东风-61洲际战略核导弹作为压轴装备首次公开亮相,以其磅礴气势震撼世界,标志着中国战略威慑力量迈入全新阶段。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展示了其最新型的洲际战略核导弹:东风-61(DF-61)。
这款新型战略武器的登场,不仅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最新成就,也标志着中国战略威慑体系迈入了新的历史。
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东风-61洲际战略核导弹在核导弹第一方队亮相,接受检阅。
这款新型导弹的命名打破了传统序列规则,西方曾推测东风-41的继任者为“东风-51”,但东风-61的命名暗示中国第六代战略武器体系已成型。
东风-61具备令人瞩目的技术指标,代表了当前洲际战略打击力量的顶尖水平。
全球覆盖能力:最大射程达18,000-25,000公里,这意味着从中国境内发射,其打击范围可覆盖全球任何战略目标,真正实现了“全球到达”的能力。
极致飞行速度:飞行速度高达35马赫(约每小时42,000公里),如此高速极大地压缩了敌方的预警和反应时间。
多重弹头配置:可携带6-40枚分导式核弹头(MIRV),每个分弹头的威力估计约为广岛原子弹的70倍。
东风-61的突防能力是其强大威慑力的关键所在。
它采用高超音速滑翔技术(HGV),末端速度可达27-55马赫,远超现役反导系统拦截上限。采用乘波体气动构型实现“水漂式”机动变轨,大幅降低拦截概率。
导弹还配备智能突防系统:每枚真弹头配备6个全频谱诱饵,可模拟红外/雷达特征;等离子隐身涂层使雷达探测距离缩短70%。
更令美军技术专家震惊的是其指挥链路采用的 量子纠缠通信技术。通过量子纠缠现象实现的瞬时信息传递,使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实时接收指挥中心指令。
抗干扰能力较传统系统提升近1000倍。在2023年央视公开的“红蓝对抗”演习中,DF-61在模拟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干扰强度达10万瓦/平方厘米),依然保持了100%的指令接收成功率。
![]()
东风-61支持双模式发射:支持16×16特种越野车公路机动与铁路导弹列车部署,全国范围72小时内完成战略转移。
采用“冷发射”技术,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较DF-41提升70%),无需提前加注燃料,显著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这种机动部署能力大幅提升了导弹的生存能力,使敌方难以定位和摧毁。
东风-61的服役,标志着我国首次在战略核力量领域实现“对等威慑”。
美国战略司令部2025年报告承认:“DF-61的部署使中国核武库的‘可信度’提升至与美俄相同的层级,全球核战争风险因中国的‘二次打击保证’而显著降低。”
它与“巨浪-3”潜射导弹和“惊雷-1”空基导弹共同构成了中国更加完备可靠的“核三位一体”战略打击体系,显著增强了战略威慑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DF-61的研发推动军民融合创新:量子雷达、固体燃料推进等技术已转化用于商业航天,降低火箭发射成本40%。
这种技术突破不仅确保了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可靠性,更为未来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东风-61的亮相选择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彰显中国“自卫防御”核政策。正如阅兵解说词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但有实力让霸权主义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
当27马赫的“真理之盾”划破天际,它承载的并非扩张野心,而是一个民族守护和平的终极底气:以不可撼动的威慑,熄灭任何战争妄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