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鸠山由纪夫回国第一时间表态:怀着反省和谢罪心情参加纪念大会!

0
分享至



2025年9月4日傍晚,东京机场的大厅里,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面对记者的镜头,说出了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发言。

这位曾于2009至2010年担任日本首相的政治家,刚刚结束在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行程。

他身着深色西装,神情肃穆地表示:"回顾对于夺去很多人生命的过去(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我作为一个日本人怀着反省和谢罪的心情参加了纪念大会。"

这番表态迅速通过各国媒体传遍世界,成为战后八十周年这个特殊历史节点上最具象征性的场景之一。

鸠山由纪夫的北京之行并非偶然。作为日本政坛著名的"亲华派",他长期主张正视历史、促进中日友好。

其祖父鸠山一郎是日本第52、53、54代首相,父亲鸠山威一郎曾任外务大臣,这个政治世家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19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期。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鸠山家族保存着周恩来总理赠予的书法作品"饮水思源",这句成语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鸠山由纪夫此次北京之行的精神内核。

在纪念大会现场,他与包括俄罗斯总统、韩国总理在内的多国政要共同聆听了中国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其中特别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深刻含义。



日本共同社注意到,鸠山是纪念活动中日方最高级别的出席者,其表现出的反省姿态与当前日本政府部分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学者指出,鸠山由纪夫的言论延续了1995年"村山谈话"的精神内核。当年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战后五十周年发表的讲话,首次以首相身份承认日本"通过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

这份被视作日本官方历史观重要表述的文件,在后来历任首相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或偏离。

东京大学现代史教授田中宏一在接受NHK采访时分析,鸠山此次表态的特殊意义在于:这是日本政治人物首次在中国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上进行公开反省,且选择在回国第一时间向国际媒体表明立场,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政治考量。

中日关系专家普遍认为,鸠山由纪夫此举反映了日本国内健康力量对历史问题的清醒认识。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日本社会始终存在正视历史的理性声音,只是近年被某些政治势力刻意压制。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2024年民调,45%的日本民众认为政府应当更积极地对战争历史进行反省和道歉,这一比例在30岁以下年轻人中高达58%。

早稻田大学和平研究所2025年发布的《东亚和解进程报告》显示,中日韩三国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是区域合作的基础。这些数据表明,鸠山由纪夫的立场实际上代表着相当比例的日本民众意愿。



从更广阔的历史维度看,日本对待战争历史的态度始终影响着中日关系走向。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明确表示"深刻反省过去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

1982年"教科书事件"、1995年"村山谈话"、2001年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等关键节点,每次都引发中日关系剧烈波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历史认知问题如同横亘在中日之间的"心灵之墙",只有真诚反省才能逐步拆除。

值得注意的是,鸠山由纪夫在任首相期间(2009-2010)曾提议建立"东亚共同体",并因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题词"和平友爱"引发日本右翼强烈反弹。此次北京之行,可视为其政治理念的延续。

当前国际格局下,鸠山由纪夫的发言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5年8月报告指出,亚太地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历史遗留问题与地缘政治竞争相互交织。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近期强化与北约合作、大幅增加防卫费等举动引发邻国忧虑。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宋国友分析,鸠山选择在此时强调历史反省,实质是对日本当前外交路线的一种温和批判。

韩国《中央日报》社论则认为,此举为改善日韩关系创造了有利氛围——两国同样因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长期对立。

从具体史实来看,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伤害不容否认。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1931-1945年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按1937年币值计算达1000亿美元。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指出,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仍通过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手段扭曲历史认知。

在此背景下,鸠山由纪夫明确使用"侵略战争"的定性表述,承认需要"反省和谢罪",其进步性值得肯定。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曾评价:"只有承认历史真相的民族,才能获得真正的尊严。"

展望未来,鸠山由纪夫在机场强调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确实指明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提出,历史问题解决需要"双向努力":日本应真诚反省,中国也需以建设性态度对待日方的积极举动。

近年来,中日民间交流持续深化,2024年两国人员往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120%,经济互补性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愈发凸显。中国日本商会《2025年在华日企白皮书》显示,83%的日企计划维持或扩大在华投资。

这些积极迹象表明,尽管政治关系时有波折,两国社会层面的联结已难以切断。正如鸠山由纪夫最后表示的"感谢受邀出席,这非常有意义",这种跨越历史的对话本身,就是和解进程的重要组成。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战争记忆的转化是每个民族都必须面对的命题。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为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重新接纳。

同样,日本唯有彻底清算军国主义遗产,才能真正成为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和田春树在其著作《未完的战后》中写道:"记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确保悲剧不再重演。"

鸠山由纪夫北京之行的价值,或许正在于为这个陷入历史认知困境的民族,展示了一种可能的前行方向——承认过错不是耻辱,而是一个民族精神成熟的标志。

当采访结束时夜幕已降临东京,但这位前首相的话语,却为东亚和平的未来投下了一缕曙光。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奔跑吧巨人 incentive-icons
奔跑吧巨人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133文章数 11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