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旨在引导育龄人群和孕产妇增强营养健康意识,掌握营养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孕育健康新生命。
为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组织制作了《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共 20 条,涵盖了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各阶段,供广大群众特别是育龄夫妇学习使用。
(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孕前和孕期应当避免接触铅、汞、苯、甲醛、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放射线。不宜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饮食、皮肤接触或其他途径进入体内对母婴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简单来说可分为物理、化学及生物有害物质。物理物质如X线、CT及肿瘤放疗等放射线在达到一定剂量后可造成胎儿死亡、染色体断裂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甲醛、农药甚至某些药物等,在备孕期接触会增加不孕、流产等风险;在孕期接触会显著增加胎儿畸形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等风险。生物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各种病原体,如备孕期或孕早期女性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均可能导致胎儿出现畸形。
卵子的生长发育周期约为85天,因此孕前3个月及早孕期女性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识别和远离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不进行非必要的放射性检查;接触宠物时戴手套、勤洗手;烹饪时煮熟食物;有用药需求时,务必咨询医生。
(7)计划怀孕的夫妇应当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指在计划怀孕前3-6个月夫妻双方进行的医学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影响孕育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需要夫妻同时进行,主要提供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特别是生殖系统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抗体、艾滋病检测等;超声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早孕和妊娠结局跟踪等服务。
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发现影响生育的疾病或风险因素,为夫妇提供个性化的备孕建议,可以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孕期健康和宝宝出生质量。
我国政府为备孕夫妇提供免费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大家可到当地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咨询相关政策。
(8)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当到医疗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
遗传病家族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出现从父母遗传到子女身上的缺陷或者疾病,通常与基因有关。在一个家族中首先被确诊或怀疑患有某种遗传病的个体被称为先证者。
夫妇任何一方有遗传病家族史,应该在孕前到医疗机构就诊,以便有充足时间进行先证者的遗传学诊断。医生需要收集详细的家族疾病情况,并针对先证者做遗传学的相关基因检测。若明确为某种基因疾病,则需要检测夫妻双方是否携带此基因,并为后续的生育提供指导,如建议携带致病基因的夫妇怀孕后进行胎儿产前诊断或采用辅助生育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选择正常胚胎受孕等。
不良孕产史是指怀孕或生育时曾出现过异常情况,包括孕妇曾经发生孕期合并症或并发症,或者发生过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等。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在下一次怀孕前进行孕前检查,专科医生会根据不良孕产史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及咨询,如检测夫妇双方染色体、生殖系统情况等,规避或纠正相关病因,为下一次怀孕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以免重复出现类似的不良情况。
(9)积极治疗自身疾病,维持良好孕育条件
疾病会影响夫妇健康生育,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糖尿病、甲亢等疾病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流产以及孕妇的分娩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高血压患者妊娠后可能出现子痫前期、子痫等严重并发症,对母胎均会造成不良影响。患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孕妇,可能会出现流产、胎儿生长受限或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增加了子痫前期等发病风险。
医生会对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对病情平稳可以备孕者,会了解治疗情况及服用药物是否对孕育产生影响,必要时需调整用药;对病情不平稳不具备备孕条件者,会指导积极治疗及监测,需待病情稳定后再指导备孕。
在计划怀孕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慢性疾病。因患有慢性疾病者妊娠后母儿风险增加,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自身疾病,并按照医生指导,待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后再备孕。妊娠后需积极进行多学科管理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适当增加产检次数,密切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母儿健康。
(10)孕期谨慎用药,必要时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孕期患病可能会对母亲和胎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孕妇患病应当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既不要擅自用药,也不要因过度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而拒绝服用必需的药物。
药物在孕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12周之内的妊娠早期,此时胎儿的各器官正在分化形成,是致畸的敏感期。多种药物,包括某些抗生素、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均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孕妇切忌自行用药,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医生会综合评估孕妇的病情和胎儿的安全性,优选对母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对于慢性病如哮喘、高血压或甲状腺疾病,通常会选择更安全的替代药物或将药物控制在最小有效剂量。虽然各种中药和营养补充剂被视为“天然”选择,但因成分复杂且机制不明确,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孕期如果确实生病了,也不应该讳疾忌医,有许多药物在孕期使用都是安全的,未及时治疗的病症可能对母胎带来更大风险。在疾病控制与药物安全之间,医生会帮助孕妇做出最佳决策,以保障母胎健康。
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