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赤侠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现代化武装力量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凝视着屏幕上东风导弹方阵通过长安街的画面。
这位以"美国优先"著称的政治人物,在波兰总统到访的官方场合,出人意料地向记者谈论北京阅兵:
“这是一个美丽的庆祝,我认为让人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确实在看……”。
说完这段即兴发言,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又来了一出含沙射影的奇特表态:
他先提到对于当年中国抗日,美国对中国的“巨大支持和浴血牺牲”,这一点不能被忘记;然后,祝愿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度过一个伟大而持久的庆祝日”。
最后,又用明显酸溜溜的语气说:
“请代我向弗拉基米尔·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最热烈的问候,正值你们在密谋反对美利坚合众国。”
不得不说,这种"既羡慕又警惕"的矛盾心理,相当耐人寻味。
历史总是充满微妙呼应,八十年前,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宣告了东方战场的胜利;
八十年后,北京用21世纪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向历史致敬,而华盛顿则以F-35战机的呼啸声作出隔空回应。
特朗普特意向媒体强调,白宫上空的飞行表演是纪念波兰坠机飞行员,但这个临时安排的"迷你阅兵"与北京活动的同步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他2018年观看法国国庆阅兵后,执意要在华盛顿复制"能盖过所有国家"的阅兵式的往事。
此次飞越白宫的12架战机中,有8架来自安德鲁斯联合基地的"首都警戒"中队,这支部队通常只在美国独立日等重大节日才进行飞行表演。
特朗普对北京阅兵的特殊关注,反映出美国政治精英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
他在社交媒体上特意提及"美国对中国的巨大支持和浴血牺牲",这源自二战期间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和史迪威将军的中缅印战区等历史事实。
美国国家档案馆数据显示,1941-1945年间,美国通过驼峰航线向中国运送了65万吨物资,牺牲飞行员超1500人。
但特朗普紧接着对中俄朝领导人的"问候",又暴露出其将历史记忆工具化的倾向。
过去这么多年,美国一直试图重构二战叙事,将太平洋战争简化为美日对决,淡化中国战场牵制75%日本陆军的重要史实。
这种叙事调整与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形成呼应,旨在削弱中国作为二战胜利国的法理地位。
军事展示背后的政治计算,远比表面更深刻。
特朗普任内曾三次尝试举办大型阅兵:2018年独立日计划因3.5亿美元预算被国会否决;2020年阵亡将士纪念日方案因疫情取消;
直到2025年6月14日,借陆军建军250周年之机,他才终于实现"坦克开上宪法大道"的夙愿。
但这场耗资9200万美元的阅兵式,《华盛顿邮报》用"杂乱无章的装备游行"来形容,与北京阅兵的精确到秒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落差或许解释了为何特朗普要对北京阅兵作出"非常非常深刻"的评价——作为精于形象塑造的媒体人,他比普通政客更理解标准化正步背后代表的组织效能。
特朗普未亲临北京的决定,实际暴露出其面临的政治困境。
虽然此前曾多次表达访华意愿,但2025年夏天开始发酵的"钢铁关税法案"争议,使任何对华示好都可能被解读为对铁锈地带选民的背叛。
若在中期选举前访华,可能激化民粹选民对"对华软弱"的质疑。在关键摇摆州,62%的蓝领选民认为"中国军事崛起直接威胁就业安全"。
这种民意基础,迫使特朗普即便在称赞北京阅兵时,也必须搭配对"中俄朝轴心"的警告。
北京阅兵展示的DF-61高超音速导弹和歼-20S隐身战机,实际上触动了美国军事优势的核心焦虑。
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025年度报告,中国在定向能武器和无人机蜂群技术领域已形成局部领先。
有意思的是,就在阅兵次日,美国防部宣布加速"下一代空优战机"项目,计划2028年前投入900亿美元。
这种应激反应,与2019年伊朗展示无人机后特朗普紧急批准"复仇者"无人机计划如出一辙。
更深层的博弈在于国际秩序主导权,特朗普推文中提到的"重构国际体系"并非虚言,他在任期内先后退出《巴黎协定》《中导条约》等15个国际协议,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
美国对国际秩序的挑战已从言论转向机制性破坏,根据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2025年8月备忘录,美国连续17个月拖欠会费,累计达23亿美元。
这种"选择性多边主义"的实质,是削弱二战确立的集体安全机制。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特别强调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的重要性。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阅兵对话",本质是两种文明逻辑的碰撞。
北京通过分列式展现的是"止戈为武"的传统智慧,每个方阵都精确对应国防白皮书公布的军事战略。
而特朗普的即兴飞行表演,则延续着"实力即正义"的美式思维。
当中国解放军以阅兵展示战略威慑时,美国军工利益集团更需要通过制造"危机感"来维持预算增长。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特朗普要把对北京阅兵的赞叹,包装在"警惕中俄朝联盟"的叙事框架里。
八十年前,中美士兵曾在滇缅公路并肩作战;八十年后的今天,当北京阅兵的画面通过卫星信号传入白宫,历史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倾斜。
特朗普那句"他们希望我在看"的直觉或许没错,但他真正想表达的,是对错过一场盛会的遗憾。
毕竟,能跟中俄朝三国领导人站在一起的机会,错过就真的没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