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因纵容贫困学生迟到,被主任罚款1万,隔日主任接到领导来电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这是在害他!"主任刘建国的声音在传达室里炸响。

保安老王低着头,手里还捏着那张皱巴巴的假条。

"我只是..."

"只是什么?规矩就是规矩!你以为你这是在帮他?"

走廊里传来学生匆忙的脚步声,几个迟到的身影快速闪过。老王的眼神不由自主地跟了过去。

"看!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

这场争执,让整个明德中学的师生都知道了一件事:那个最严厉的主任,终于要对最"软心肠"的保安下手了。



01

明德中学坐落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这里既不属于繁华的市中心,也不算偏远的郊区。学校的围墙外,一边是即将拆迁的老旧小区,另一边是正在建设的新楼盘。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学校学生构成的复杂性。

有钱人家的孩子不愿意来这里,太穷的家庭又负担不起。于是,明德中学就成了那些处在中间层次家庭孩子们的选择。城市底层的工人、小商贩、农民工,他们省吃俭用,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里接受教育,将来有个好出路。

老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明德中学的保安。

王建华,今年58岁,在学校已经工作了整整五年。他不高,有些驼背,头发早已花白,但眼神总是很温和。同事们都叫他老王,学生们则叫他王叔。

老王的工作很简单:每天早上7点到岗,负责校门口的秩序维护,检查学生的校牌,阻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晚上等最后一个学生离开后,他才能收拾东西回家。

对于大多数保安来说,这就是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但老王不一样,他总是会多留意那些看起来有困难的学生。

小李就是其中一个。

李明轩,高二三班的学生,17岁,瘦小的身材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小一些。他的校服总是很干净,但款式已经过时了,应该是从师兄师姐那里接过来的。鞋子也是如此,虽然刷得很干净,但鞋边已经开胶。

第一次注意到小李,是在一个雨天的早晨。

那天下着大雨,其他学生都撑着伞或者穿着雨衣匆匆走进校园。只有小李,浑身湿透地跑到传达室门口,双手抱着书包,生怕里面的书本被雨水打湿。

老王赶紧把他拉进传达室,递给他一条毛巾。

"孩子,怎么不带伞?"老王问。

小李擦着头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忘记了。"

老王看了看他的表情,没有再问下去。但从那以后,传达室里就多了几把备用的伞。

慢慢地,老王发现小李经常迟到。不是大幅度的迟到,通常就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按照学校的规定,迟到的学生需要在传达室登记,写明迟到原因,然后由保安通知班主任。

但老王总是会问一句:"怎么又迟到了?"

小李每次都是低着头,小声说:"家里有点事。"

老王从来没有详细追问过,他只是在登记册上写下"家庭原因",然后让小李快点去上课。有时候甚至连登记都省略了,直接挥挥手让小李进去。

除了小李,还有其他几个经常迟到的学生。老王渐渐摸清了他们的情况:有的是父母离异,缺乏照顾;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早上要帮忙干活;还有的是住得太远,交通不便。

这些孩子,老王都格外照顾。

刘建国主任则完全不同。

刘建国,45岁,在明德中学工作了15年,从普通教师一路升到教务主任。他身材高大,说话声音洪亮,走路总是昂着头,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在刘主任看来,学校就是学校,必须有严格的纪律。迟到就是迟到,不管什么原因,都要按规定处理。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刘主任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纪律管理。每个月,他都会查看传达室的登记册,统计迟到、早退的学生人数,然后在教师例会上通报。

最近几个月,他发现一个问题:迟到的学生数量在增加,但登记册上的记录却没有相应增长。

"这不对劲。"刘主任自言自语地说。

他开始留意老王的工作,发现了一些端倪。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办公室的窗户边观察校门口的情况。他看到老王经常和迟到的学生聊天,然后直接让他们进入校园,而不是按规定进行登记。

"这个老王,太心软了。"刘主任摇摇头。

他认为老王的行为是对学校纪律的破坏,是对其他按时到校学生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这种放纵会产生示范效应,让更多的学生认为迟到没有关系。

但刘主任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他想先观察一段时间,收集更多的证据。

与此同时,老王对那些经常迟到的学生了解得更深了。

小李的情况最让他心疼。这个孩子每天早上要起很早,先去菜市场帮妈妈卖菜,然后才能来上学。妈妈身体不好,不能长时间站立,所以小李要负责搬运蔬菜、整理摊位。有时候遇到生意好的时候,他就会迟到。

另一个经常迟到的女学生小张,家里开了个早餐摊。她每天要帮父母准备早餐,等摊子开张了才能走。父亲常年腰疼,不能长时间弯腰,所以很多活都要小张来干。

还有个男孩小刘,住在城郊的农村,每天要骑自行车20多分钟才能到学校。家里经济困难,买不起电动车,更别说汽车了。碰上恶劣天气,他就很难准时到校。

老王知道这些孩子的不容易,所以总是网开一面。在他看来,这些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不应该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而受到惩罚。

"都是为了生活,能理解。"老王经常这样想。

他也知道这样做可能不符合规定,但每当看到这些孩子匆忙跑进校园的身影,他就心软了。

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对老王的做法看法不一。一些年轻老师觉得老王太宽松,缺乏原则性。但也有一些老教师理解老王的想法,认为教育应该有温度。

"老王这个人心善,但有时候善心也会误事。"一位老教师私下说。

学生们则普遍喜欢老王。他们知道王叔是个好人,总是为学生着想。每当有学生忘带校牌或者遇到其他困难时,老王都会尽力帮助。

小李对老王特别感激。有一次,他在日记里写道:"王叔是个好人,他总是理解我们的难处。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可能早就被学校开除了。"

但小李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老王的这种"理解",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刘主任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基本掌握了老王的"违规"行为。他发现,老王几乎每天都会放过几个迟到的学生,而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更让他担心的是,其他一些原本很守时的学生也开始偶尔迟到,似乎是看到了老王的宽松态度。

"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要管一管了。"刘主任下定了决心。

他开始制定计划,准备给老王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也要向全校师生表明学校对纪律管理的态度。

那个改变一切的早晨,就这样悄然来临了。

02

11月的一个周二,天气格外阴沉。厚厚的云层压得很低,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这天早上,刘主任比往常早到了半个小时。他没有直接去办公室,而是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最后来到传达室附近的一个角落,那里有个花坛正好可以遮挡视线。

他要亲眼看看老王是怎么"违规"操作的。

7点50分,上课铃响了。校园里最后几个匆忙的身影消失在教学楼里。校门口变得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小李气喘吁吁地跑到校门口,书包在背上一颠一颠的。他的脸上还有没擦干净的汗水,校服也有些凌乱。

老王看到他,立刻走出传达室。

"又迟到了?"老王的声音里没有责备,更多的是关心。

小李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妈妈今天起不来,我多干了一会活。"

老王看了看手表,已经迟到了8分钟:"赶紧进去吧,别耽误上课。"

"不用登记吗?"小李问。

"算了,快去吧。"老王挥挥手。

刘主任在花坛后面看得清清楚楚,心里的怒火蹭蹭往上涨。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10分钟后,又有两个学生迟到了。一个是小张,另一个是个刘主任不认识的男孩。

老王同样没有让他们登记,直接放行了。

"太过分了!"刘主任咬牙切齿。

他正准备冲出去当场抓获,突然又有一个学生匆匆跑来。这次是个平时很少迟到的学生,刘主任认识他,家庭条件还不错,父母都是公务员。

这个学生跑到校门口,也是气喘吁吁的样子:"王叔,我迟到了。"

老王看了看他:"怎么回事?"

"睡过头了。"学生有些尴尬。

老王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那你也快进去吧。"

看到这一幕,刘主任再也忍不住了。他大步走出花坛,直奔校门口。

"王建华!"刘主任的声音在空旷的校门口炸响。

老王吓了一跳,回头看到刘主任气势汹汹地走过来,心里咯噔一下。

那个迟到的学生见状不妙,赶紧溜进了校园。

"刘主任..."老王想要解释。

"你给我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刘主任指着校门方向,"刚才那几个迟到的学生,你为什么不让他们登记?"

老王低着头:"他们都有原因的..."

"有原因?什么原因?"刘主任步步紧逼,"学校的规定你不知道吗?迟到就要登记,这是纪律!"

"我知道,但是..."

"但是什么?"刘主任打断他,"你知道你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吗?其他学生看到了,都学着迟到,学校还要不要纪律了?"

老王想为自己辩护:"那些孩子家里确实困难,小李每天早上要帮妈妈卖菜,小张要帮家里做早餐..."

"那又怎么样?"刘主任冷笑,"困难就可以不遵守纪律?那别的学生怎么想?他们按时到校,反而成了傻瓜?"

"不是这个意思..."老王急了,"我只是觉得这些孩子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帮?"刘主任的声音更大了,"你这是在害他们!让他们觉得规则可以随意违反,将来走向社会怎么办?"

围观的师生越来越多,大家都停下脚步,远远地看着这边的争执。

老王感到很尴尬,但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刘主任,这些孩子真的很辛苦,他们不是故意迟到的。"

"辛苦?谁不辛苦?"刘主任指着教学楼,"那些每天按时到校的学生就不辛苦吗?他们的家长就不辛苦吗?"

老王被问得哑口无言。

"我告诉你,王建华,"刘主任严厉地说,"学校是有规矩的地方,不是你可以随意施恩的慈善机构。你的职责就是维护校门口的秩序,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不是当什么好人!"

"我..."老王想说什么,但刘主任没给他机会。

"从今天开始,任何迟到的学生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登记、通知班主任、记录档案,一个都不能少!"刘主任下达了死命令。

老王点点头,但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主任转身要走,突然又回过头来:"对了,你觉得那些学生可怜,我也很同情。但同情不能代替纪律,规则就是规则。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因为各种理由违反规则,那这个社会还怎么运转?"

这番话说得很重,周围的师生都听到了。老王的脸涨得通红,但又无法反驳。

从那天开始,老王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每个迟到的学生都要登记,没有例外。

小李第二天又迟到了,他习惯性地想直接进校园,但被老王拦住了。

"登记一下。"老王的语气有些生硬。

小李愣了一下:"王叔,我..."

"按规定来。"老王避开他的眼神。

小李只好在登记册上写下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迟到原因。写完后,他看了看老王,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走进校园。

老王看着小李离开的背影,心里很不好受。

类似的情况接连发生。小张、小刘等几个经常迟到的学生都被要求严格登记。他们眼中的困惑和失望,让老王非常难受。

更让老王难受的是,有些学生开始对他产生了误解。他们觉得老王变了,变得不近人情了。

"王叔怎么也变成这样了?"有学生私下议论。

"可能是被主任批评了吧。"另一个学生说。

这些话传到老王耳朵里,让他更加痛苦。他想解释,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一周后,刘主任来查看登记册。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迟到记录,他满意地点点头。

"这就对了,"刘主任对老王说,"你看,一严格管理,迟到的人数就下降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之前那些迟到都是可以避免的。"

老王想反驳,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确实,严格执行规定后,迟到的学生少了很多。一些原本偶尔迟到的学生,现在都能按时到校了。但那几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依然会迟到,只是现在他们每次都要承受登记的尴尬。



最让老王心疼的是小李。这个孩子每次迟到后都要登记,然后被班主任叫去谈话。有一次,班主任甚至威胁要请家长。

小李听到这话,脸色刷地就白了。他求班主任不要叫家长,说妈妈身体不好,经不起这种刺激。

班主任看他可怜,暂时没有执行,但警告他不能再迟到了。

可是小李怎么能不迟到呢?家里的情况摆在那里,他每天早上必须帮妈妈干活,这是没办法改变的现实。

老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多次想找刘主任说情,但都被拒绝了。

"规定就是规定,"刘主任冷冷地说,"如果他家里确实有困难,可以申请转学,去那些管理更松散的学校。"

老王听到这话,气得直发抖,但又无可奈何。

事态在一天天恶化。小李的迟到次数越来越多,每次登记时都显得很沮丧。其他几个困难学生也是如此。

老王开始失眠,每天晚上都在想这件事。他觉得自己背叛了那些信任他的孩子们,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终于,在一个周五的早晨,事情到了爆发点。

03

那个周五,天空阴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息。

小李又一次迟到了。这已经是本周第四次。

他站在登记册前,手有些发抖。旁边还站着其他几个迟到的学生,大家都默默地排队等候登记。

老王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登记册。他的心情很复杂,既同情这些孩子,又不得不执行规定。

"李明轩,高二三班。"小李小声说着,在登记册上写下自己的信息。

当写到"迟到原因"这一栏时,他停了下来。以前老王从来不要求他们详细写原因,但现在必须写清楚。

"家里卖菜,帮忙干活。"小李写下了这几个字。

老王看到后,心里一阵酸楚。这孩子每次都是同样的原因,但他必须每次都写,每次都要承受这种尴尬。

就在这时,刘主任突然出现在传达室门口。

"又有这么多人迟到?"刘主任皱着眉头。

老王站起身:"按规定都登记了。"

刘主任走过来,看了看登记册:"李明轩,这个学生本周已经迟到四次了。"

小李听到自己的名字,身体微微发抖。

"是的。"老王点头。

"四次!"刘主任的声音提高了,"一个星期迟到四次,这还了得?"

他转向小李:"你叫李明轩是吧?"

小李点点头,不敢看刘主任的眼睛。

"为什么总是迟到?"刘主任质问。

"我..."小李支支吾吾,"家里卖菜,我要帮忙。"

"帮忙?"刘主任冷笑,"上学是你的主业,帮忙卖菜是次要的。你搞颠倒了优先级。"

小李想解释:"可是妈妈身体不好..."

"身体不好可以找别的工作,可以申请低保,但不能影响孩子上学。"刘主任毫不客气,"你这样下去,不仅学习成绩会下降,还会影响班级的整体纪律。"

小李的眼圈红了,但努力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

老王看不下去了:"刘主任,这孩子确实不容易..."

"不容易?"刘主任转向老王,"不容易就可以违反纪律?老王,你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

老王被堵得无话可说。

刘主任继续对小李说:"我现在正式通知你,如果再迟到,就要请家长。如果家长来了还不能解决问题,就要考虑劝退。"

"劝退?"小李脸色瞬间煞白。

"对,劝退。"刘主任态度坚决,"学校有学校的纪律,不是慈善机构。"

小李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他转身就跑,冲进了校园。

其他几个迟到的学生也都吓坏了,匆匆登记完就跑走了。

传达室里只剩下老王和刘主任两个人。

"刘主任,你这样会逼死这孩子的。"老王终于忍不住了。

"逼死?你这话说得太严重了。"刘主任不以为然,"我这是在帮他,让他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

"可是他家里真的困难..."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成为违反纪律的理由。"刘主任打断他,"老王,我发现你的思想有问题,总是站在违纪学生一边,而不是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

老王急了:"我只是觉得应该人性化一些..."

"人性化?"刘主任冷笑,"对违纪者人性化,就是对守纪者的不公平。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每天按时到校的学生怎么想?他们的家长怎么想?"

这个问题把老王问住了。确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刘主任的话也有道理。

"我..."老王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我告诉你,王建华,"刘主任严厉地说,"你的职责很明确,就是维护校门口的秩序,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别干这份工作了。"

"我能做到。"老王勉强说道。

"能做到就好。"刘主任缓和了一些语气,"老王,你要明白,严格管理是为了学生好,也是为了学校好。短痛总比长痛强。"

说完,刘主任就离开了。

老王一个人坐在传达室里,心情非常复杂。理智上,他知道刘主任的话有一定道理。纪律确实重要,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就破坏整体秩序。

但感情上,他又无法接受看着那些困难学生受苦。小李的眼泪,小张的无奈,小刘的尴尬,都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这种矛盾让老王非常痛苦。

更糟糕的是,下午放学时,小李的班主任找到了老王。

"王师傅,"班主任说,"李明轩这个学生最近迟到太频繁了,已经影响到班级纪律了。其他同学有意见,说为什么他可以经常迟到,别人就不行。"

老王心里一沉:"那您准备怎么办?"

"我已经找他谈过话了,但效果不大。"班主任摇头,"如果再不改善,我只能按照刘主任的指示,请家长了。"



老王想为小李求情:"他家里确实困难..."

"我知道,但是..."班主任也很为难,"其他同学的家长也会有意见。有个家长昨天还问我,为什么他们家孩子偶尔迟到一次就要被批评,而李明轩经常迟到却没事。我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让老王无言以对。

"而且,"班主任继续说,"刘主任已经下了死命令,任何学生的迟到问题都要严格处理,不允许有例外。"

老王明白了,这不仅仅是小李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学校管理制度的问题。

晚上回到家,老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老王,"妻子说,"你心肠是好的,但有时候也要考虑自己的处境。你就是个保安,管不了那么多事。"

"可是看着那些孩子受苦,我心里难受。"老王叹气。

"难受也没办法,"妻子摇头,"你要是把工作搞丢了,咱们家怎么办?我的病还要花钱治疗呢。"

老王的妻子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老王的工资不高,每个月3000元,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就是妻子的医药费。这份工作对他们家来说很重要,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

"我知道,"老王说,"但是..."

"没有但是,"妻子打断他,"孩子们可怜,咱们也可怜。你要是因为这事丢了工作,那些孩子也帮不了咱们。"

妻子的话很现实,但也很有道理。老王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之中。

第二天是周六,不用上班。但老王还是早早起床,在家里坐立不安。他一直在想小李的事,想那些困难学生的处境,也在想自己的职责和立场。

周日下午,他决定去学校看看。虽然不是工作时间,但他想在传达室里静静地待一会儿,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刚到学校门口,他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小李,正在校门外徘徊。

"小李?你怎么在这里?"老王走过去问。

小李看到老王,有些尴尬:"王叔,我...我来看看。"

"看什么?"

小李低着头,小声说:"我在想,是不是应该退学了。"

"退学?"老王吓了一跳,"为什么要退学?"

"我总是迟到,影响了班级,也让您为难了。"小李的眼圈又红了,"也许我本来就不应该上学,应该全心全意帮妈妈卖菜。"

听到这话,老王的心像被刀子割一样痛。

"傻孩子,不要这样想。"老王拍拍小李的肩膀,"上学是好事,不能放弃。"

"可是我做不到不迟到,"小李哭了,"妈妈需要我帮忙,不帮忙她一个人搬不动那些菜。但是学校要求严格,我夹在中间,不知道怎么办了。"

老王看着这个17岁的孩子,心里满是同情和愤怒。同情这个孩子的处境,愤怒制度的不人性化。

"小李,你听叔叔的话,"老王说,"再坚持一下,也许会有转机的。"

"转机?"小李抬起头,"什么转机?"

老王也不知道会有什么转机,但他不想看到这个孩子绝望。

就在这时,老王的手机响了。是刘主任打来的。

"老王,你在学校吗?"

"在。"

"正好,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有事和你说。"

老王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

他让小李先回家,然后去了刘主任的办公室。

刘主任坐在办公桌后面,表情严肃。

"老王,我刚刚接到几个学生家长的投诉。"

"投诉什么?"老王心里更加不安。

"投诉你执法不严,对一些学生过于宽松。"刘主任拿出几份材料,"这些家长说,他们的孩子偶尔迟到一次就要被严格处理,但有些学生经常迟到却没事。他们认为这不公平。"

老王想解释,但刘主任继续说:"还有家长反映,你在执行规定时态度不一致,对一些学生很严格,对另一些学生却很宽松。这样会给孩子们造成错误的价值观。"

"我..."老王不知道该说什么。

"更严重的是,"刘主任的语气更加严厉,"有家长举报说,你私自放行迟到学生,不按规定登记。这是严重的违纪行为。"

老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些举报可能会让他丢掉工作。

"刘主任,我..."



"你什么都不用说了,"刘主任打断他,"事实就摆在那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必须对这种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老王的心沉到了谷底。

"经过研究决定,"刘主任宣布,"对你进行经济处罚,罚款10000元。同时,这是你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再有类似行为,将予以开除。"

"一万?"老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一万。"刘主任态度坚决,"这笔钱从你的工资中扣除,分十个月扣完。每月扣1000元。"

老王的脸瞬间煞白。他的月工资才3000元,扣掉1000元,只剩2000元。这点钱根本不够维持家庭开支,更别说给妻子治病了。

"刘主任,能不能..."老王想求情。

"不能!"刘主任态度强硬,"这是必须的处罚,没有商量余地。"

老王站在那里,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点同情心,竟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10000元,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第二天一早,刘主任刚到办公室,桌上的座机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铃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喂,刘主任吗?"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刘主任瞬间紧张起来。他赶紧关上办公室的门,压低了声音。

"是,是我...什么事?"刘主任的声音有些发颤。

"昨天你们学校保安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

话音一落,刘主任感到后背瞬间冒出冷汗。他握着话筒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怎么这么快就传到教育局了?是哪个家长投诉的?还是学校内部有人举报?

"领导...这个...我们是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的..."刘主任试图解释。

"你先别说话,听我说完。"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平静,但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刘主任的脸色变了又变。从最初的紧张到震惊,从震惊到不敢置信,最后变成了深深的恐惧和后悔。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衬衫的后背也被汗水浸透了。

"明白了吗?"电话那头问。

"明...明白了。"刘主任的声音几乎是颤抖着说出来的。

"那就立即处理,我们下午会派人过去了解情况。"

"是,是的,我立即处理。"

电话挂断后,刘主任久久地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校园,脸色苍白如纸。他的双手还在微微颤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电话里的内容。

这通电话,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他现在终于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