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阅兵结束,普京语重心长用一句话结束行程,所有人都知他心中所想

0
分享至

9月3日晚,普京结束4天访华行程,乘坐专机离开,我国王毅亲自送行。

临行前,他用一句话结束行程,让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心中所想,也明白了不虚此行!

“所有这些活动都很精彩,非常棒,水平很高”放在普京这次破天荒的访华行程里,味道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这位执掌俄罗斯25年的领导人,从未为任何一个单一国家停留超过三天,就连访问最亲密的邻国,也严格控制在48小时内。但他为中国破了例。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以及各部委、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代表。

这些人可不是来观光旅游的,他们是来为眼下的俄罗斯开拓一条“康庄大道”的。



据悉,普京这次在中国待了四天,行程精心设计,前两天属于上海合作组织,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成了欧亚大陆的权力枢纽场。

覆盖全球40%人口的成员国在这里协调反恐立场,而中俄作为“双引擎”推动伊朗正式加入,一旦落实,中东地缘格局将迎来巨变。

第三天是重头戏,9月2日,人民大会堂的闭门会谈持续了一整天。这些会谈不仅关乎能源和防务,更关乎俄罗斯未来经济的生存线。



西方制裁让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压力,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能源的主要买家。

最后一天,普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普京如此长时间的访问和中国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反映出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俄罗斯驻华大使之前说过,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这种“最好”并不意味着没有分歧和计算。

中俄关系曾经有过相当长时间的微妙期。



2019年前,俄罗斯在中亚视中国为潜在竞争者,甚至拖延中吉乌铁路项目达二十余年,担心影响自身传统地位。那会儿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多少还带着点“高高在上”的历史遗留心态。

但是2022年后,随着俄乌冲突消耗军力,俄罗斯军援依赖少数伙伴,战场优势来之不易。这暴露了俄罗斯军事建设的短板,连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始质疑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效能,转而探索多元路径。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帮助中亚升级公路与管道网络,累计数百亿美元注入,提供了经济稳定而非军事干预的模式。这种差异让俄罗斯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明显的心态转变。

2023年,中吉乌铁路终于开工,不仅连接三国,还延伸物流链至欧洲,俄罗斯从中获益过境费与互联便利。这与之前多年的阻挠形成鲜明对比。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航空领域的合作变迁,曾经,中俄共同推动CR929宽体客机项目,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积累。但因为技术共享方面的“心病”,合作遇到了障碍。

然而当美国在2024年5月底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暂停向中国出口C919客机使用的LEAP-1C发动机时,俄罗斯迅速表态愿意提供PD系列发动机作为替代方案。



虽然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发动机进展顺利,但俄罗斯的提议确实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次,普京来华四天,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最终签约文本摆上了谈判桌,而俄方首次同意中方主导上合开发银行架构,S-550防空系统技术共享方案也进入最后磋商。

这些搁置多年的项目突然提速,原因不言而喻:西方制裁确实卡住了俄罗斯的咽喉。

这种转变不是偶然的。



普京在2025年5月第13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国际会议上的视频讲话中,明确将上合组织置于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前,视其为新型安全架构的基础。

这反映出俄罗斯对过去三年经验的总结:单凭自身难以维持区域主导,需要借助中国的影响力重塑欧亚秩序。

而9月3日的阅兵式,可能让普京感触良多。



中国展示了多种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从歼-20S、歼-35A等隐形战机,到“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这些装备展示了中国军工的全面进步。

无人装备的智能化尤其引人注目。

空中、地面、水上水下无人装备构成了完整作战体系,并且都有智能决策体系支撑。攻击-11隐身无人机能与歼-20协同作战,承担突防任务。无侦-10远程侦察机可滞空40小时,实现战略级实时监控。



阅兵式上还展示了反无人机体系,表明中国国产反无人机装备已经发展成熟,进入了实用化阶段。这种攻防兼备的全面能力,展示了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理解。

最值得关注的是战略核力量的展示。

首次集中展示的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包括“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和“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这些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



普京目睹这一切,不可能不想到俄罗斯的处境。

俄罗斯曾经是中国的老大哥,在航空、军事等领域遥遥领先。但如今,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实现反超。俄罗斯媒体自己都开始对比中俄先进武器,包括战机、坦克、核潜艇、高超音速导弹、防空导弹体系。



这种对比可能让俄罗斯领导层感到一定的心理落差,但更重要的是认清现实:俄罗斯需要调整自身心态,保持对中俄关系的正确认识。对内自省自身问题,争取在冲突结束时,摸索清楚应该走的一条路。

四天的访问结束了,但中俄关系的未来还在书写中。

俄罗斯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来调整和恢复。但这段时间里,如果能保持正确的心态,与中国携手并进,不排除欧亚大陆可能迎来新的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通文知史 incentive-icons
通文知史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
4334文章数 61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