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到天津了,却不看阅兵,印度土耳其安的什么心?
93阅兵结束了,中国又给了世界一点点震撼。
93阅兵来了不少国家领导人和政要,不过有一个细节却很耐人寻味
印度总理莫迪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天津开完上合峰会后,两人都没有就近北上观看阅兵,都选择了直接回国。
上合峰会的地点就在天津,时间是8月31日到9月1日,这个时间点离93阅兵是非常近,天津到北京也不远,开完后顺道来北京看阅兵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莫迪和埃尔多安却选择了离开,这又是为什么呢?
莫迪和埃尔多安这两位领导人“到了门口却不进门”的行为,背后是历史包袱、现实利益与国际博弈的多重考量。看似简单的行程安排,实则暗藏玄机。
要知道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值得细细品味,有时“缺席”比“出席”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在二战的历史上,印度和土耳其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些尴尬。
二战期间,土耳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德国、意大利保持暧昧关系,同时还和英美保持关系,主打一个谁也不得罪,一直到1945年2月,局面基本明朗的情况下,土耳其才对德日宣战。
印度的情况同样复杂。当时日本侵入印度次大陆时,部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人士与日方达成协议,接受武器与资金支持。
这些历史包袱使得两国领导人在参加纪念二战胜利的活动时格外谨慎。
现实的国际政治格局,也让土耳其和印度不敢参加咱们的阅兵。
土耳其不是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自2012年起以对话伙伴身份参与合作,简单理解土耳其就是一个观察员的身份。
但土耳其同时是北约成员国,在西方主要领导人普遍不出席的情况下,埃尔多安若单独现身北京,将被解读为“倒向中国”,土耳其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政治风险。
土耳其与西方军事同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虽然近年因库尔德武装、武器采购等问题与美国关系紧张,但其在安全与经济上仍严重依赖西方。
数据表明,土耳其近六成的对外贸易依赖欧洲市场,这种高度的经济依存度使其在外交操作上不得不保持谨慎。
而印度虽然不是北约成员,虽然喊着独立自主外交,但实际上还是偏向西方的。尽管特朗普屡次对印度冷嘲热讽,甚至以高关税羞辱印度,但莫迪仍希望通过保持“与中方保持距离”的姿态,换取美国更多战略回旋空间。
而且前不久的印巴空战,印度正是被巴基斯坦的中式装备打得落花流水。
来看咱们阅兵,只怕会勾起那些伤心的记忆。
如果莫迪站在北京亲眼看到整齐划一的中国军力展示,不仅会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也可能被国内媒体无限放大。
对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印度来说,这无疑是政治上的巨大风险。
莫迪不想把这种“高清对比”摆到全体印度观众面前。
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得不让人警惕,那就是日本。
多方消息,日本为了阻止更多外国领导人出席北京阅兵,投入了超过560亿日元作为外交活动经费,用以游说和施压。
一些国家领导人在拿到切实的“利益承诺”后,自然更愿意选择现实收益,而非仅有象征意义的出席仪式。
比如莫迪来中国之前,就先去的日本,双方宣布了未来十年日本对印度10万亿日元的投资计划。在这样的大饼面前,原本就不那么积极的莫迪,就更加不会去看阅兵了。
不过这两位虽然没来现场看阅兵,但是回去以后一定会看阅兵仪式,将来和中国怎么打交道,他们都要重新想想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