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普京这趟中国没白来,中俄蒙三国一口气签30年,特朗普只能干瞪眼

0
分享至

据新华社消息,9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一场重磅会晤——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碰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普京、中国领导人和呼日勒苏赫三位领导人齐聚一堂,场面看似轻松,实则暗藏玄机。就在西方媒体还在炒作什么“俄罗斯被孤立”、“中俄蒙合作没进展”的时候,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备忘录横空出世,把所有这些质疑全都怼了回去。俄罗斯、蒙古和中国三国直接签下了天然气大单——“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每年500亿立方米,一干就是30年。这笔生意分量十足,简直能让特朗普和整个西方阵营看得目瞪口呆。

这次三国元首的会晤可不是走个过场。从俄新社、塔斯社到彭博社,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紧盯着这场会谈。天然气管道的事儿虽然早就传开了,但这次却有了新突破。普京这次访华时间特别长,俄方自己也承认,一来就是四天,这在近几年非常罕见。管道最终选择经过蒙古,不仅让俄罗斯省下了1000公里的建设成本,也让蒙古拿到了一张进入中俄市场的“黄金门票”。对中国来说呢?能源安全这块底气更足了。三方都算得明明白白,根本不需要别人来掺和。



说起来,整个管道项目的推进可谓一波三折,充满了地缘政治的博弈。俄罗斯之前一度把重心转向中俄哈线路,蒙古也在所谓“第三邻国”战略下向西方示好,连美国都想插一脚。可这几年形势变了。美国和欧盟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北溪-2管道直接被炸,欧洲市场说关就关,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被逼得没有退路。结果你猜怎么着?美国原本以为能把俄罗斯拖垮,没想到普京反手就把管道通到了中国和蒙古。这一下,什么“能源武器化”、“俄气要没了”全都成了西方自嗨的笑话。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连天然气价格也做了调整。俄气总裁米勒亲口说,输往中国的管道气价格会比给欧洲的还低。特朗普和欧盟听了这话,心里恐怕不是滋味吧?原本想用能源价格卡中国的脖子,现在反倒被中国占了主场。中国市场的体量和需求,全世界谁敢小看?中俄还顺便把东线年输送量从380亿立方米提高到440亿,远东管道也从100亿扩到120亿。数据摆在眼前,谁还敢说中俄能源合作只是“纸上谈兵”?



当然,这场三国合作不只是经济上的算账。国际安全、历史认知、话语权的博弈也同样激烈。中俄蒙三国还在二战历史观上达成一致,明确反对西方篡改历史。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和日本对这一点最敏感。毕竟,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正面临一场“失序”危机。中国在回归正轨,俄罗斯在重整旗鼓,蒙古也在重新站队。西方媒体当然不高兴,天天嚷嚷“威胁论”、“修正主义”,可惜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听他们那一套了。

再说说合作中的技术细节。这条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可不简单,涉及焊接、压力管理、跨境监控等一系列高难度工程。俄气和中石油的工程团队已经磨合多年,东线管道的成功经验就摆在那儿。这次西线项目,蒙古段的勘测和设计由俄罗斯主导,管道安全、维护、收益分成等细节早就白纸黑字写进了备忘录。30年的合作期限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实实在在把三国的工业和体系绑在一起。管道一旦建成,能源流动、技术共享、金融结算都会成为三国之间的新纽带。本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等于是用实际行动对抗美元霸权。谁还想靠着金融制裁来掐中俄的脖子?恐怕只会自讨没趣。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合作能成功落地,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三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同。每一次上合组织峰会,三国都能坐下来聊实事。大家都明白,光靠一纸声明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如果连声明都签不下来,那更什么都谈不上。普京、中国领导人和呼日勒苏赫这次可以说是把战略互信落到了实处。只要三国步调一致,外头压力再大也动摇不了基本盘。

总而言之,普京这趟访华真是没白来,中俄蒙三国一签就是30年的能源大单。特朗普眼睁睁看着俄罗斯能源南下、中国能源安全升级、蒙古经济起飞,自己却连插手的机会都没有。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领英前沿 incentive-icons
领英前沿
自媒体达人
2846文章数 404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