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大爷相亲直言要性生活,大娘笑着回:当然可以!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部分细节经艺术加工,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王大爷,您这话说得太直接了吧?"红娘李姐尴尬地笑着。

"直接怎么了?我都65了,还拐弯抹角干什么?"王大爷毫不在意,转向对面的张大娘,"您觉得呢?"

张大娘放下茶杯,淡然一笑:"当然可以,这有什么不能说的。"

整个相亲角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张小桌子上...



01

春日的午后,西山公园里樱花正盛。相亲角依然是那副热闹景象,红色的遮阳伞下,一张张小桌子摆得整整齐齐。

每张桌子旁都坐着神情各异的中老年人,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在翻看对方的资料,有的则在红娘的撮合下初次见面。

王建国坐在角落的一张桌子旁,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白色衬衫,胸前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

他今年65岁,退休前是市建筑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三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后,他就独自住在那套90平的老房子里。

"王师傅,今天给您介绍的这位张老师,人很不错的。"红娘李姐是个50多岁的热心女人,在这个相亲角干了快十年了,"她也是退休教师,有文化,人品也好。"

王建国点点头,目光投向公园入口。不一会儿,一个身材中等、穿着朴素蓝色外套的女人走了过来。她就是张慧敏,62岁,退休前在市第三中学教语文。

"张老师,您好。"王建国起身相迎。

"王师傅,久仰久仰。"张慧敏的声音很温和。

两人在李姐的介绍下坐了下来。李姐很会活跃气氛,先是聊了聊两人的基本情况,然后借口去给其他人张罗,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王建国直视着张慧敏:"张老师,我想直接一点,不想浪费彼此的时间。"

"好啊,我也喜欢爽快的人。"张慧敏倒了杯茶。

"我老伴走了三年了,孤单得很。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回来不了几次。"王建国的语气很平静,"我想找个伴,能一起过日子的那种。"

"我理解。我离婚十多年了,一个人过惯了,但确实也需要个伴。"张慧敏点头表示同意。

相亲角里,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中老年人寻找伴侣,无非就是想要个能相伴到老的人。但王建国接下来的话,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身体还行,各方面需求也正常。"王建国突然停顿了一下,"包括那方面的需求。"

李姐正好端着茶壶经过,听到这话差点把壶摔了。周围几桌的人也都竖起了耳朵。

"老王,您这..."李姐脸有些红。

"有什么不能说的?"王建国语气很自然,"都是成年人,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张慧敏似乎并不意外,她放下茶杯,看着王建国:"您说得对,这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亲角里开始有窃窃私语声。一对60多岁的老人如此直白地讨论这种话题,确实让人意外。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身体和精神都要合适。"王建国继续说道,"我不想等结婚后再发现不合适。"

"您考虑得很全面。"张慧敏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感情基础、生活习惯、身体状况,这些都很重要。"

李姐在一旁听得脸红心跳,但又不好打断。这种话题在相亲角确实很少有人如此直白地谈论。

"那您的意思是?"王建国问道。

张慧敏想了想:"我觉得可以先接触一段时间,看看彼此的感觉。"

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一个大妈压低声音对身边的人说:"现在的老年人真是开放,什么话都敢说。"

另一个阿姨摇头:"这样也好,省得以后有矛盾。"

王建国似乎对周围的议论毫不在意。他继续说道:"我每天晚上都会出去散步,习惯了。您能接受吗?"

"我也喜欢散步,这个没问题。"张慧敏回答。

"我喜欢看书,家里书很多。"

"我也爱读书,这正好。"

两人的对话渐渐回到了正常轨道,但刚才那段关于"身体需求"的对话已经在相亲角传开了。

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走过来,拍拍王建国的肩膀:"小王啊,你这话说得有道理。我当年要是能这么直接,也不会闹出那么多误会了。"

王建国笑了笑:"张大爷,您过奖了。我就是觉得,都这个年纪了,没必要遮遮掩掩的。"

张慧敏也赞同地点头:"确实,坦诚一点对彼此都好。"

李姐这时候回过神来,有些尴尬地问:"那你们...是不是需要再聊聊其他的?"

"当然要聊。"王建国说,"比如经济状况、子女态度、生活习惯这些。"



张慧敏接话:"我退休工资不算高,但够自己花。有一套房子,和儿子分开住。"

"我也是,房子车子都有,退休金也够用。"王建国说,"孩子们都在外地,基本不用我操心。"

两人开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情况。王建国有一儿一女,都在上海工作,平时很少回来。张慧敏有个儿子在深圳,也是一年难得见几次面。

"我平时除了散步,就是看看书,偶尔和老同事聚聚。"王建国说,"生活很规律,但也很单调。"

"我的生活也差不多。"张慧敏点头,"退休后时间太多了,有时候真的很无聊。"

"所以我才想找个伴。"王建国很诚恳,"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照顾,就是想要个能说说话的人。"

"我理解这种感觉。"张慧敏的眼中闪过一丝共鸣,"一个人久了,真的会很孤单。"

相亲角里的其他人都在偷偷观察着这一对。刚才王建国的那番"直白"发言已经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

"你们看那个老王,说话够直接的。"一个阿姨小声说道。

"人家说得也没错啊,都是成年人了,有什么不能谈的?"另一个大妈反驳。

"就是,总比那些虚情假意的强。"旁边一个老爷爷插话。

王建国和张慧敏的谈话还在继续。两人从生活习惯聊到了兴趣爱好,从健康状况聊到了未来规划。

"您身体怎么样?"张慧敏问道。

"还行,血压有点高,但控制得不错。"王建国回答,"您呢?"

"我也差不多,有点糖尿病,不过不严重。"张慧敏很坦诚。

两人都到了这个年纪,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这很正常。关键是要找到能够相互理解和包容的人。

"如果我们真的在一起了,您希望是什么样的生活?"王建国问道。

张慧敏想了想:"我觉得可以各自保持独立,但也要有共同的时间。比如一起吃饭、散步、看电视。"

"我也是这么想的。"王建国赞同,"既要有自己的空间,也要有彼此陪伴的时光。"

谈话进行了近两个小时,两人的交流越来越深入。王建国发现张慧敏是个很有思想的女人,读书多,见识广。张慧敏也觉得王建国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说话有条理,做事稳重。

"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王建国看了看时间。

"好的。"张慧敏站起身来,"今天聊得很愉快。"

"我也是。"王建国也起身,"如果您不介意,我们可以互相留个联系方式。"

两人交换了手机号码。李姐看到这个结果,心里很高兴。作为红娘,能撮合成一对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王师傅,张老师,你们今天聊得不错啊。"李姐笑着说。

"是的,很谈得来。"张慧敏回答。

"那就好,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随时联系。"李姐很热心。

王建国和张慧敏告别后各自离开了相亲角。但他们刚才的那段"直白"对话却成了相亲角里的热门话题。

"你们说,那个王师傅是不是有点太直接了?"一个阿姨问道。

"我觉得挺好的啊,老老实实的。"另一个阿姨回答。

"就是,总比那些花言巧语的强。"一个大爷插话。

"但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那种话,还是有点..."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

相亲角里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傍晚。大家对王建国的"直白"褒贬不一,但都承认这确实是个敢说真话的人。

02

第二天下午,王建国按照约定来到了张慧敏所在的小区。张慧敏住在一个建于90年代的老小区里,环境还不错,有不少绿化。

"王师傅,您来了。"张慧敏在楼下等他。

"是的,路还挺好找的。"王建国笑着说。

张慧敏带着王建国在小区里转了一圈,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她住在四楼,是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收拾得很干净。

"请坐,我给您倒杯茶。"张慧敏很客气。



王建国坐在沙发上,打量着这个房子。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显得很有文化气息。

"您这房子布置得很雅致。"王建国夸奖道。

"随便收拾收拾,一个人住,也没什么讲究的。"张慧敏端着茶坐了下来。

两人又开始聊天。这次的聊天比昨天更加深入,涉及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等方面。

"您以前的婚姻怎么样?"王建国问道,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但他觉得有必要了解。

张慧敏沉默了一会儿:"说实话,不太好。我前夫是个很自私的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不体谅别人。"

"所以您才选择离婚?"

"是的,拖了很多年,最后实在过不下去了。"张慧敏的语气有些无奈,"现在想想,早点离婚也许更好。"

王建国点点头:"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没有对错之分。"

"您和您爱人的感情怎么样?"张慧敏也问道。

"很好,我们相伴了40多年,几乎没有大的争吵。"王建国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暖,"她是个很温柔的女人,把家庭照顾得很好。"

"您一定很怀念她。"

"是的,每天都想。"王建国的声音有些沉重,"但生活还要继续,我不能一直沉浸在回忆里。"

张慧敏理解地点头。丧偶和离异虽然都是失去伴侣,但感受是不同的。丧偶的人往往要承担更多的思念和痛苦。

"您的孩子们支持您再找伴侣吗?"张慧敏问道。

王建国摇摇头:"他们没明确反对,但也不太赞成。觉得我这个年纪了,应该安心享受晚年。"

"我儿子也是这么想的。"张慧敏有同感,"他觉得我一个人过挺好的,没必要再折腾。"

"孩子们不理解我们的孤单。"王建国叹了口气,"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不知道一个人的夜晚有多难熬。"

"是啊,他们以为给我们钱,偶尔打个电话就够了。"张慧敏也有同样的感受。

两人聊着聊着,话题又回到了昨天的那个敏感问题上。

"王师傅,您昨天的话很坦率。"张慧敏主动提起,"我觉得您说得对,这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您不觉得我太唐突了?"王建国有些担心。

"不会,我反而觉得您很真诚。"张慧敏摇头,"很多人不敢谈论这个话题,但它确实很重要。"

王建国松了口气:"我以前和我爱人的关系很和谐,这方面我觉得挺重要的。"

"我理解。"张慧敏点头,"夫妻之间的和谐不只是精神层面的,身体层面也很重要。"

"您能这么想,我很欣慰。"王建国很诚恳,"我不希望将来因为这个问题产生矛盾。"

"不会的,我们都是明白人。"张慧敏的态度很坦然。

就在两人谈论得投入的时候,门铃响了。张慧敏去开门,进来一个30多岁的男人,是她的儿子张磊。

"妈,您在家啊。"张磊看到王建国有些意外,"这位是?"

"小磊,这是王师傅,我昨天和您提过的。"张慧敏介绍道。

张磊礼貌地和王建国打了招呼,但脸上明显有些不太自然。

"您坐,我去给您倒水。"张慧敏对儿子说道。

张磊坐了下来,打量着王建国。王建国也感受到了对方审视的目光。

"王师傅是做什么工作的?"张磊问道。

"退休前在设计院工作,现在退休了。"王建国回答。

"哦,设计院。"张磊点点头,"家里还有什么人?"



"一儿一女,都在上海。"王建国很配合地回答。

张慧敏端着水出来,发现气氛有些尴尬。

"小磊,你今天怎么有空回来?"张慧敏问儿子。

"我路过,想来看看您。"张磊的目光在王建国和母亲之间游移,"妈,我有点事想和您谈谈。"

王建国很识趣:"那我先走了,改天再来拜访。"

"不用,王师傅您坐着就行。"张慧敏有些不好意思。

但王建国已经起身了:"确实该走了,今天聊得很愉快。"

张慧敏送王建国到楼下,回来后发现儿子脸色不太好。

"妈,您这是要干什么?"张磊直接问道。

"什么干什么?我就是交个朋友。"张慧敏有些不悦。

"交朋友?我听小区里的阿姨说,您去相亲角了?"张磊的语气有些急躁。

张慧敏没有否认:"是去了,有什么不对吗?"

"妈,您都这个年纪了,还折腾什么?"张磊很不理解,"一个人过得不是很好吗?"

"好什么好?你一年回来几次?"张慧敏的情绪也上来了,"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您可以和邻居聊天啊,可以参加社区活动啊。"张磊试图说服母亲。

"那能一样吗?"张慧敏摇头,"我需要的是一个能相伴终生的人。"

母子俩的争论一直持续到晚上。张磊坚持认为母亲没必要再找伴侣,而张慧敏则坚持自己的选择。

与此同时,王建国回到家后也接到了女儿的电话。

"爸,听说您在相亲?"女儿王丽的语气有些担心。

"是啊,怎么了?"王建国很平静。

"爸,您这样合适吗?妈妈才走三年。"王丽的语气有些责备。

"三年了,我一个人也够久了。"王建国解释道。

"爸,您要是寂寞,我们可以多回来陪您。"王丽试图劝说父亲。

"你们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我不想成为你们的负担。"王建国很明白。

"您不是负担,您是我们的父亲。"王丽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我知道你们孝顺,但我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王建国很坚持。

父女俩的通话也是不欢而散。王建国感到很无奈,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理解他的需求呢?

03

几天后的傍晚,王建国和张慧敏约好一起去公园散步。这已经是他们第五次见面了,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今天天气不错。"王建国说着,和张慧敏并肩走在公园的小径上。

"是啊,春天就是好,到处都是生机。"张慧敏指着路边盛开的花朵。

两人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聊天。偶尔遇到其他散步的老人,大家会互相打招呼。

"王师傅,您女儿那边怎么样了?"张慧敏关心地问道。

"还是不太赞成,但也没有强烈反对。"王建国苦笑,"您儿子呢?"

"差不多,觉得我瞎折腾。"张慧敏也无奈地摇头。

"孩子们不理解我们也正常。"王建国安慰道,"他们还年轻,不知道孤单是什么滋味。"

"是啊,等他们老了就明白了。"张慧敏点头。

两人走到公园里的一个凉亭,坐下来休息。夕阳西下,给整个公园笼罩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张老师,我觉得我们挺合适的。"王建国突然说道。

"我也觉得。"张慧敏看着远方,"这几天下来,感觉我们很多观点都一致。"

"那您愿意和我交往吗?"王建国问得很直接。

张慧敏转过头看着他:"您的意思是?"

"就是作为男女朋友交往,看看彼此适不适合结婚。"王建国解释道。

张慧敏想了想:"我愿意,但我们要慢慢来。"



"当然,我们都不年轻了,需要更加慎重。"王建国表示理解。

两人就这样确定了关系。虽然都是60多岁的人了,但内心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一起买菜、做饭、看电视、散步,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王建国发现张慧敏是个很细心的女人,会关心他的饮食起居,提醒他按时吃药。张慧敏也发现王建国是个很体贴的男人,会帮她做家务,陪她聊天解闷。

"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结婚了。"一个月后,王建国提出了这个想法。

"这么快?"张慧敏有些意外。

"我们都不年轻了,没必要拖太久。"王建国解释,"而且我觉得我们很合适。"

张慧敏考虑了几天,最终同意了。两人决定先把这个想法告诉各自的孩子。

王建国打电话给女儿,告诉了她这个决定。

"爸,您这是认真的?"王丽很震惊。

"当然是认真的,我们都想好了。"王建国很肯定。

"爸,您才认识她一个多月,这么快就结婚,会不会太草率了?"王丽担心父亲受骗。

"一个多月足够了解一个人了。"王建国不赞同女儿的观点。

"爸,您能不能再等等?至少让我们见见这个人。"王丽提出要求。

"好的,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王建国同意了。

张慧敏那边也遇到了同样的阻力。儿子张磊强烈反对母亲这么快就结婚。

"妈,您这是在开玩笑吧?"张磊觉得不可思议。

"我没开玩笑,我们已经决定了。"张慧敏很坚决。

"妈,您了解这个人吗?万一他是为了您的房子和存款呢?"张磊担心母亲被骗。

"他有自己的房子和存款,不需要图我的。"张慧敏解释道。

"那也不能这么快结婚啊,至少要交往个一年半载的。"张磊试图说服母亲。

"我们都这个年纪了,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张慧敏不想再等。

两家的孩子都对这个决定表示了强烈的担忧和反对。他们觉得父母太冲动了,没有充分了解对方就要结婚。

王建国和张慧敏决定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双方的孩子都见见面,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父母。

会议定在了周末的下午,地点选在张慧敏家里。王建国的女儿王丽特意从上海赶回来,张慧敏的儿子张磊也专门请了假。

"大家坐,不要客气。"张慧敏招呼大家坐下。

气氛有些尴尬,两个年轻人都在打量着对方的父母。

"我觉得我们应该开诚布公地谈谈。"王建国首先开口,"我知道你们对我们的决定有疑虑。"

"王叔叔,不是疑虑,是觉得你们太匆忙了。"王丽很直接。

"是啊,我妈才认识您一个多月。"张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一个多月确实不长,但足够我们了解彼此了。"张慧敏解释道。

"妈,您怎么能确定他是真心的?"张磊质疑道。

"因为我们彼此需要。"王建国回答,"我需要一个能陪伴我的人,她也需要。"

"可是您也可以找别人啊。"王丽不理解。

"找了一个多月,也就她最合适。"王建国很肯定。

孩子们还是无法理解父母的急迫心情。在他们看来,老年人应该安享晚年,没必要再去寻找爱情和伴侣。

"你们不用担心财产问题。"张慧敏看出了孩子们的顾虑,"我们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财产,互不干涉。"

"我们也会签订婚前协议。"王建国补充道。

听到这些,两个年轻人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不太赞成。

"爸,您真的想好了?"王丽最后问道。

"想好了,这是我深思熟虑的决定。"王建国很坚决。

"那好吧,既然您决定了,我们也不能强行阻止。"王丽无奈地妥协了。

张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妈,既然您坚持,我也不反对了。"

得到孩子们的默认后,王建国和张慧敏开始准备结婚的事宜。他们决定办一个简单的婚礼,邀请一些亲朋好友。

消息传开后,相亲角里的人都很震惊。大家都记得那个说话很"直白"的王建国和那个"开明"的张慧敏。

"没想到他们真的成了。"李姐感叹道。

"王师傅那天说的话确实管用啊。"一个大妈笑着说。

"人家说得对,都是成年人了,有什么不能谈的?"另一个阿姨赞同。

相亲角里的其他人也开始效仿王建国的"直白"风格,觉得这样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

婚期定在了下个月,两人都很期待新的生活。但就在准备婚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正当所有人都在议论这对"出格"的老人时,王建国的女儿匆匆赶到相亲角。她拉住父亲的手,眼中含泪:"爸,您别再这样了,妈妈刚走三年,您这样对得起她吗?"

王建国看着女儿,又看了看张慧敏,突然站起身来。张慧敏也缓缓起身,两人对视了几秒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