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诸位对上面4位才俊有印象么?
他们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京城IT四少”,从左至右依次是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
他们都是“80后”,在2006年被媒体推崇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从而名闻全国,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事业偶像。
转眼十多年过来,戴志康、李想、高燃目前依然是行业标杆人物,唯独茅侃侃已经在几年前自杀辞世。
“IT狂人”茅侃侃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下面就看看他的人生故事。
1、混世魔娃
在业界,茅侃侃有“混世魔娃”的称号。
1983年5月,茅侃侃出生于北京,家境普通,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公司普通职员。
茅侃侃是家中独生子,自然很受父母宠爱,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难免有任性一面。
茅侃侃和同龄学童最大的不同是,他特别喜欢玩电脑,这是因为父亲是工程师而家里有电脑的缘故。
而且,茅侃侃痴迷电脑,父母也是持赞许、支持态度。
通常,茅侃侃都是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晚饭后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往往到12点才罢手。
如此的痴迷与拚劲,茅侃侃自然是电脑高手。
他不仅网络游戏打得好,而且到12岁的时候,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软件的玩法,还能自己动手开发一些小程序,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电脑杂志上定期发表文章,这是当时很多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水平。
1995年9月30日,我国社交平台的领跑者“瀛海威时空”投入运营,还在读初一的茅侃侃就申请成了它的首批论坛版主,也是最年轻的BBS版主。
在瀛海威时空,茅侃侃犹如鱼儿得水,他热衷于他的程序论坛,总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
在周末,他还组织联谊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探讨行业发展。
在校内(北京育英中学),茅侃侃也是电脑“大咖”,那时候,以他为主力的校代表队常常参加北京市的各种计算机比赛,难遇对手。
毫无疑问,学生的主体任务是文化学习,茅侃侃在副业(电脑)上花费时间太多,势必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
读到高一,茅侃侃的“麻烦”不期而至: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还是不及格,于是,按照相关政策,他的高考资格没有了。
这样的事在北京育英中学是史上第一次,众人愕然,他的家人同样难以接受。
茅侃侃反而心中窃喜,因为他早就想不读书,专注电脑了。
父亲通过关系安排儿子回老家(四川成都)重改学籍,重修外地课程,以图“曲线”重获高考资格。
无奈茅侃侃的去意已决,在老家学校没停留多久就返回北京,作为辍学生,正式步入IT江湖。
2、IT狂人
茅侃侃“自绝”读大学的机会,他的母亲内心难免难过与失望,但是,母亲还是给了儿子安慰与鼓励:“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择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
茅侃侃曾经说,母亲当年的这些话后来一直在自己耳边回响,激励着他一步步地往前走。
辍学后的茅侃侃更加专注电脑!
2000年下半年,17岁的茅侃侃连续考取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这两张证书在当时含金量非常高,极少部分人才能拥有。
尤其是微软公司的认证考试,号称“全亚洲最难”。
难度极高的认证资格和中学地理会考,谁难谁易,对茅侃侃来说,关键还是在心态上。
有了牛逼认证的茅侃侃顺利在一家网站找到工作,和一大群高材生朝夕相处,月薪3600元,在那时的IT行业,这个价位属于中档水平。
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也就是在他的同学正在课堂专心学习的时候,茅侃侃先后换了六份工作,工作不稳定。
他在网站、游戏公司、研发机构、电视台等地方工作过,其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落脚点是北京市科委软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