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有个哥们小江,前两天跟我老公吐槽:我老婆丢下我和2个孩子,和姐妹们去新疆旅游了。
小江刚开始还一脸轻松,让老婆放心去玩:我正好一直想尝试下,一人带2个娃是什么感觉。
没想到,小江刚带了两天娃,就生无可恋:感觉很好,下次不尝试了……
我老公调侃他:
“你在家里享福多好,带娃又不累,想睡觉就睡觉,想干啥就干啥,不要埋怨了。”
“娃睡你就跟着睡,娃吃饭你就跟着吃呗,累啥。”
“你老婆让你享福,你真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就是在家带个孩子么,有什么累的。”
看来,带孩子这件事,真是谁带谁累!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陪孩子特别累
其实,陪孩子是世界最甜蜜的“负担”。
但同时,这个“负担”更多的是沉重,而非甜蜜。
不是洗不完的衣服和奶瓶;
不是换不完的尿不湿;
不是捡不完的玩具;
不是读不完的绘本;
不是做不完的辅食;
简单来说,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
是那不确定性和被支配感,持续时间久了就人觉得很累。
最累的是情感回应,情绪价值的供给最消耗人。
“妈妈,我们过家家吧;妈妈,你为什么不理我;妈妈,你怎么老是看手机;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你怎么总是嗯嗯嗯……”
孩子的话太多了,要不停地回应,不回应又觉得孩子可怜。
妈妈的情绪一直得不到休息,做任何事都处于一个,随时要被打断的状态。
一整天的时间,全是碎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生的痛苦,主要来源于现实控制的欲望。
而孩子,恰恰刺破了这种掌控的幻想。
我一直相信,能量总是守恒的,如果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工作的其他事情上,就没有精力陪伴孩子,就会觉得陪孩子很累。
精力有时和孩子的累,是呈负相关的,越投入可能越不累,越三心二意可能越累。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陪孩子很累,是因为陪伴变成了一项任务,夹杂在工作、生活的琐碎中,我们内心不断地挣扎、分神,就会越来越疲惫。
而当你真正投入地陪伴时,内心反而更轻松,精力也更充沛,因为那时的你没有挣扎,没有内耗。
专注,本身会带来安定感和满足感,这种状态本身就会减少疲惫。
其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陪伴孩子时,尽量多给一点全身心的投入,不需要太久,甚至半小时、二十分钟的完全专注,都胜过几个小时的心不在焉。
养娃已经很辛苦了,夫妻之间就不要再内耗
我有个朋友,周末她带孩子户外玩了一天,回家后孩子突然发烧了。
她老公说了一句:孩子的身体也太弱,动不动就发烧,你今天带儿子去哪儿了?人多的地方病毒也多。
朋友一听这话,立马火了:你不帮忙给孩子喂药就算了,还怪起我来了……
小两口大半夜是大吵特吵。
那一晚,朋友是又气又累,觉也不睡不着。
朋友原以为陪孩子是最累的,现在才发现,和老公闹别扭更让人崩溃。
生活里,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孩子生病了,你焦急不已,却听到伴侣的指责,将问题归咎于你身上;
出现问题,你想尽办法解决,可是出一点错,有人就不停地埋怨你……
在一个家庭里,最让人感到疲惫的,不是繁重的家务,不是带孩子,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内耗。
那种没完没了又细碎的纠缠,才是让人疲惫的根源。
想起一句话:
养娃已经很辛苦了,夫妻之间就不要再内耗!这世上,没有一个妈妈不辛苦,没有一个爸爸很轻松!
深以为然。
养娃这条路,本来就已经很累、很辛苦了。如果夫妻之间再内耗,那这个家,只会越来越沉。
生活里什么事,都得夫妻俩一起面对。妈妈很累,爸爸也不轻松,一起齐心协力,家庭才会越来越好
一家人能有多大仇多大怨呢,如果有了分歧就好好谈谈,不要变成洪水猛兽。爸爸妈妈都很累,要相互扶持。
我和老公偶尔会吵架,孩子每次都害怕到哭。夫妻关系,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偶尔的争吵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安心的拥抱。
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家不是一个人的事,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酸甜苦辣才是生活本质,油盐酱醋是生活,没有不碰锅的勺子,没有不咬舌头的牙齿。
生活有磕碰很正常,但不要因为这个伤害彼此……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心去维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