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3日,中国迎来了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
三军列阵,导弹林立,战机轰鸣,一切都按部就班、气势恢宏。
但就在阅兵落幕后,网上讨论最热的内容除了新装备外,还有对于法新社的吐槽。
现如今,每逢重大场合,中国网友都会热切盼望法新社出图,而不是本国官方照片,因为大家要的不是高清,不是清晰度,而是一种“黑魔法”般的神秘滤镜。
这一次阅兵,法新社确实来了,也确实拍了,但发布的照片却令无数网友大失所望。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法新社为什么突然“变温柔”了?
中国网友与法新社之间的“滤镜情缘”,要从三年前说起。
2022年,法新社在报道中国军演时,使用了低饱和、灰暗色调、逆光仰拍的摄影风格。
照片中,士兵表情冷峻、画面压抑、色调苍凉,很快引发争议。
起初不少人认为这是在故意丑化中国军队,营造所谓“中国威胁论”。
但慢慢地,网友们却发现,那种“压迫感”和“工业感”,居然意外地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仰角拍摄让导弹变得更加高大,逆光让每个军事动作都显得庄严肃穆,就这样,曾经被批判的滤镜,逐渐走红于网络。
2024年,这个滤镜更是直接“破圈”了,当时,一段拍摄故宫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加了类似“法新社滤镜”的后期处理,色调阴郁、猫咪神秘,网友纷纷转发,称这是法新社拍的故宫黑猫帕帕。
后来这件事被证实是误会,原视频其实是国内摄影师所拍,但滤镜风格太像,才引发误解。
这件事不仅没有引起反感,反而让“滤镜梗”彻底出圈。
从军事圈走向大众文化圈,法新社的“祖传滤镜”成为一种网络视觉符号,化身为中国网友口中的“反派BOSS滤镜”。
时间到了2025年初,法新社摄影师佩德罗·帕尔多来到了北京军事博物馆,他拍摄了一组毛主席雕像的照片,用的依旧是“祖传三件套”:灰暗、低饱和、逆光仰拍。
照片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狂欢,评论区有的说这才是滤镜拉满,还有的表示这是一黑顶十粉,帕尔也因此彻底成了中国网友心中“黑暗摄影宗师”的代表人物。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接下来的几个月,网友们开始自发“催更”。
进入7月,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发布中欧战略对话消息,评论区瞬间沦陷。
大家不讨论外交事务,而是齐刷刷留言:
“九三大阅兵,法新社你们一定要来。”
“滤镜不要变,祖传风格请保持。”
“九三阅兵其他国家可以不来,法新社必须来!”
这种调侃式的催更,不是出于对中国摄影的厌恶,而是对“黑魔法风格”的一种审美期待,大家已经不再将滤镜视为“妖魔化”,反而觉得那是一种别样的“中式硬核美学”。
9月3日上午,法新社终于还是来了,当大家因为整齐划一的方队和各种新式武器过足眼瘾后,又开始期待法新社这次能带来什么惊喜。
但可惜的是,法新社发的图却让大家大跌眼镜。
法新社出图
照片色调明亮,饱和度提升,背景清晰,甚至带着一点清新感。
网友一眼便看出不对劲,纷纷质疑是不是“摄影师换人了”。
法新社出图
法新社出图
评论区也是神评不断:
这是换摄影师了吗,能不能把原来那批人换回来
法新社!现在!立刻!马上!把原来的摄影师请回来!!!
怎么回事?是因为被吓到而眼神清澈了吗?还是喜欢他们桀骜不驯的样子,能不能恢复一下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对一张外国媒体的照片如此执着?
原因其实不复杂,过去很多中国网友对外国媒体有天然戒备,认为他们带节奏、有偏见,但
但随着法新社这些照片的流传,大家逐渐发现,即便初衷是“丑化”,他们拍出的画面反而更能凸显中国军队的威严与震撼。
法新社九三阅兵出图
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官方摄影,经常出现“拍不好”的情况,航母拍成小渔船,导弹被拍成了路边铁皮盒,甚至还有人质疑某些照片是审美出了问题。
于是网友把希望寄托在“外援”身上,他们不是不爱国,而是希望中国的力量被更好地呈现出来。
其实从这种“滤镜情结”也能看的出来,它变成了一种网络自信的象征。
这种转化过程,其实是中国舆论场的一种成熟表现,从最初的批判,到中期的接受,再到后来的主动呼唤,网友们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重构了“视觉话语权”。
从一个滤镜的改变,反映出的是一代年轻人对于形象表达、审美转变、文化自信的全新理解。
过去我们担心被误解,现在我们反过来用他们的手法讲我们的故事。
信息来源:
2025-09-03 14:38·极目新闻 法新社镜头下的中国阅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