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为虚构小说,请勿与现实关联。
赵建国瘫坐在沙发上,眼睛死死盯着茶几上那份文件。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他头晕目眩,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就在昨天,他还信誓旦旦地对女儿说家里没什么钱。可现在,女婿刘磊坐在对面,脸上挂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表情。
"爸,您看,这上面的内容..."刘磊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砸在赵建国心上。
赵建国抬起头,看着这个平时憨厚老实的女婿,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从一开始就看错了人。
01
赵建国今年六十五岁,是钢铁厂的退休工人。邻居们都知道他过日子抠门,买菜从来不在菜市场买,专等傍晚去超市捡便宜货。身上那件蓝色工作服洗得发白,补了又补,说什么也不肯换新的。
"老赵啊,你这样省钱图什么?闺女都嫁人了,该享享福了。"楼下的王大妈总是这样劝他。
"习惯了,改不了了。"赵建国总是这样回答,然后匆匆离开。
住在同一栋楼的李师傅也经常和他开玩笑:"建国,你这么抠门,是不是偷偷藏了什么私房钱啊?"
每当听到这种话,赵建国总是苦笑着摇头:"我一个退休工人,能有什么私房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确实,从表面上看,赵建国家的生活条件在小区里算是比较差的。家具都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款式,电视是十五年前买的29寸彩电,屏幕已经有些模糊了。冰箱也是那种老式的双开门,嗡嗡作响。就连电费都要精打细算,夏天舍不得开空调,冬天舍不得开暖气。
小区里的老人们经常在楼下聊天,赵建国偶尔也会参与,但总是很谨慎。
"你们说现在这物价,退休金够花吗?"邻居老刘有一次这样问。
"够什么够,我和老伴两个人一个月就六千多退休金,除了吃穿用度,还得防着点生病,哪有什么闲钱。"赵建国立即接话道。
"是啊,我们这些老百姓,就是这命。"大家都深有同感地点头。
每天晚上十一点,老伴张秀英睡着后,赵建国都会悄悄起身,从床头拿出一个生锈的铁盒子。他会小心翼翼地翻看里面的东西,脸上的表情时而紧张,时而若有所思。这个习惯持续了很多年,但具体内容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过。
张秀英是退休的小学老师,退休金每个月三千二。她性格温和,从来不过问家里的钱财细节,只知道老头子特别节俭。她偶尔会抱怨老头子太抠门。
"建国,咱家这个电视都用了十五年了,画面都不清楚了,该换个新的了吧?"张秀英经常这样建议。
"还能看,为什么要换?现在一台好电视要好几千,够咱们生活好几个月的了。"赵建国总是这样拒绝。
"那洗衣机呢?这台洗衣机噪音这么大,楼下的张大爷都抱怨了。"
"噪音大点怎么了?能洗干净就行。新洗衣机要三四千,咱们哪有那个闲钱?"
张秀英也习惯了老伴的抠门作风,只当他是在工厂干了一辈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毕竟按照他们每个月的退休金收入,除了基本的吃穿用度,确实攒不了太多钱。
赵建国每个月的退休金是三千八,张秀英的是三千二,两人合计六千八。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除去每月一千五的基本生活费,水电煤气费四五百,再加上偶尔看病吃药,买点人情礼品,能攒个两千就不错了。
02
赵建国的节俭已经到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程度。他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会趁着小区里人少的时候做一些事情,具体做什么邻居们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总是很忙碌。
他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早上六点去菜市场,专门挑那些便宜的菜买。晚上八点去超市,很多熟食和面包都会打折。他甚至专门记住了各个超市的打折时间,制定出了一周的购物路线图。
衣服更是能补就补,绝不轻易买新的。那件蓝色工作服已经穿了十几年,上面补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补丁,但他还是舍不得扔。张秀英实在看不下去了,趁他不注意买了件新的,结果被他发现后很不高兴。
"你知道这件衣服多少钱吗?一百八十!够咱们买半个月菜的了!"那次张秀英少有地看到丈夫真正生气。
"可是你那件衣服实在太旧了,出门都不好意思。"张秀英委屈地说。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能穿就行。"赵建国最后还是把新衣服退了回去。
小区里经常有人请他帮忙修理家电,他年轻时在工厂学过一些技术,对这些比较在行。虽然他总是推辞不要钱,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如果人家坚持给钱,他也会收下。
"赵师傅,这次真是太感谢您了,我家这台洗衣机修好能再用好几年。"
"没事没事,举手之劳。"
"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虽然每次只有五十到一百块,但也算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女儿赵小慧今年三十二岁,在市里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月收入七千左右。她从小就很懂事,学习成绩优秀,从来不向家里多要钱。
小慧的懂事是出了名的。上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有各种漂亮的玩具,她从来不要求买。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有好看的文具盒和笔,她总是用最便宜的。中学时更是如此,校服洗得发白了也不舍得买新的。
"爸,我同桌换新校服了,她的比我的好看。"小慧有一次这样说。
"你的校服还能穿,为什么要换新的?钱要用在刀刃上。"赵建国这样教育女儿。
从那以后,小慧再也没有提过买新衣服的事情。
上大学的时候,学费生活费都是她自己申请助学贷款解决的。四年大学期间,她几乎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寒暑假还会去打工,赚点生活费。
毕业后找到工作,她第一时间就把助学贷款还清了。然后开始每个月给父母转钱。
"爸,妈,这一千块你们拿着,改善改善生活,别总是省着。"每次转账的时候,小慧都会这样嘱咐。
赵建国总是说:"你自己也不容易,这钱我们不要。"但最终还是会收下,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收,女儿会更加担心和内疚。
03
三年前的秋天,小慧带着刘磊回家见面。刘磊当时三十二岁,身高一米七五,相貌普通但看起来很踏实。他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月收入八千左右。
第一次见面,刘磊给赵建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话不多,但很有礼貌,一进门就主动帮忙拿拖鞋,吃饭的时候主动给长辈夹菜。对张秀英的厨艺更是赞不绝口。
"阿姨,您做的红烧肉真是太好吃了,比饭店的还香。"刘磊一边吃一边夸赞。
"你喜欢就多吃点,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张秀英被夸得很开心。
"您太客气了,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家常菜,是我的福气。"
但赵建国注意到了一些细节。吃饭的时候,刘磊的眼神会不经意地扫视屋子里的摆设。虽然动作很隐蔽,但还是被细心的赵建国察觉到了。特别是看到一些稍微值钱的东西时,比如客厅里那个红木茶几,墙上挂的字画,张秀英手腕上的金手镯,刘磊的目光都会停留得稍微久一些。
"刘磊,你觉得我们家这个茶几怎么样?"赵建国故意试探。
刘磊愣了一下,然后很自然地说:"挺好的,看起来很有年代感。这应该是红木的吧?现在这种材料很少见了。"
"这个茶几啊,是很多年前买的,当时也没花多少钱,现在估计不怎么值钱了。"赵建国这样说。
"怎么会不值钱呢?这种老红木现在很稀少的,而且保存得这么好,市场价应该不低。"刘磊脱口而出,然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赶紧补充道,"当然,我也不太懂这些,就是随便猜猜。"
"这孩子挺实在的,没有现在年轻人那些坏毛病。"张秀英私下对丈夫说。
赵建国表面上也点头同意,但心里却有一些说不清的疑虑。
交往期间,刘磊经常来家里,表现得越来越好。他会主动帮忙修理家里坏掉的东西,会陪张秀英聊天,讲一些工地上的趣事。也会和赵建国讨论时事新闻,看起来很有见识。
但赵建国发现,刘磊似乎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关心。
"叔叔,您在钢铁厂工作了多少年?"
"三十六年,从进厂到退休。"
"那退休金应该不错吧?钢铁厂的待遇在当时算是很好的。"
"还行吧,够生活的。"赵建国总是含糊其辞。
"叔叔您这么节俭,这些年一定生活得很充实吧?"刘磊有一次这样说。
这些对话看似随意,但赵建国总觉得有些不太自然。
婚礼办得很简单,就在一家普通酒店摆了十桌。刘磊家在农村,父母都是种地的,家境确实一般。小慧主动提出不要彩礼,也没要什么嫁妆,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简简单单地结了婚。
但赵建国注意到,刘磊的父母虽然朴实,但谈话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经济方面的话题。
"亲家,听说你们在城里生活了一辈子,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吧?"刘磊的父亲私下里这样说。
"都是工薪阶层,没什么特别的。"赵建国谦虚地回答。
"城里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会过日子。不像我们农村人,只知道种地。"刘磊的母亲说道。
这种谈话让赵建国有些不舒服,但碍于面子,也不好说什么。
04
婚后的前两年,小两口的日子看起来过得还算平静。他们在市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一千五,虽然不宽敞,但也够用。
但从去年开始,赵建国明显感觉到女儿的状态不对。以前的小慧每次回家都是开开心心的,会跟父母分享工作中的趣事,会主动帮忙做家务。现在却经常愁眉苦脸,话也变得很少。
"小慧,最近工作怎么样?"赵建国关心地问。
"还行吧。"小慧的回答总是很简单。
"你看起来有些累,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没事的,就是有些项目比较忙。"
但赵建国能看出来,女儿的问题绝对不只是工作忙这么简单。她的眼神中有一种焦虑,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
更让赵建国在意的是,刘磊来家里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以前一个月最多来一两次,现在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而且每次来,都会很自然地提到房价、投资理财之类的话题。
"爸,您觉得现在这个房价走势怎么样?"刘磊有一次这样问。
"我哪知道这些,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赵建国这样回答。
"怎么没关系呢?您和妈住的这套房子,现在市价应该不少钱吧?"
"房子值多少钱都没用,又不能当饭吃。"赵建国这样回应。
"话不能这么说,房子就是固定资产。现在很多老人都会考虑这些问题。"刘磊继续说。
还有一次,刘磊提到了保险理财。
"爸,您有没有考虑过一些理财方式?现在银行利息这么低,很多人都在想办法让钱保值增值。"
"我们这种老人,求的是稳妥,不敢冒险。"赵建国回答。
"其实现在有很多稳健的产品,风险很低。"
这些对话让赵建国感到有些困惑。一个普通的女婿,为什么会这么关心岳父的财务规划?
周六晚上,张秀英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菜。她知道女儿明天要来,准备了小慧爱吃的红烧肉和糖醋排骨。
"建国,我总觉得咱闺女最近很不对劲。"张秀英一边忙活一边说,"上次打电话,她的声音都变了,听起来特别累。而且问她什么都不愿意多说。"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正常。"赵建国表面这样说,但心里其实也很担心。
"我怀疑她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你想想,结婚三年了,还住在租的房子里,肯定压力很大。"张秀英叹了口气,"现在的房价这么高,他们两个人的工资根本买不起房子。"
"买不起就继续租呗,租房子也能过日子。"
"话是这么说,但女人都希望有个稳定的家。而且他们年纪也不小了,如果要孩子的话,租房子太不方便了。"张秀英继续说,"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
"咱们能帮什么?自己都是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人。"赵建国说道,"而且现在的房价,不是普通工薪家庭能承受的。"
"那倒也是。"张秀英想想也对,"但是作为父母,看着孩子有困难,心里总是不好受。"
这时候,楼下传来汽车喇叭声。张秀英走到窗边看了看:"又是那个做生意的,每天晚上都有人来找他。听说现在做生意很赚钱,一年能挣几十万。"
"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需要本钱,需要经验,稍不注意就血本无归。"赵建国摇摇头,"我们这个年纪,安安分分过日子就行了。"
05
周日上午九点半,小慧提前到了。她穿着一件洗得发旧的针织衫,提着水果和补品,脸色看起来很憔悴,眼下还有明显的黑眼圈。
"爸,妈,我来了。"小慧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连平时的活力都没有了。
张秀英赶紧迎上去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怎么又花钱买这些?你们年轻人挣钱也不容易,以后真的不用买了。"
"没事的妈,这些都是超市特价买的,不贵。"小慧勉强笑了笑,在沙发上坐下。
赵建国仔细观察女儿,发现她不仅瘦了很多,而且整个人看起来很焦虑。以前的小慧虽然工作忙,但精神状态一直很好,现在却像是背着沉重的包袱。
"小慧,你最近是不是睡得不好?"赵建国关心地问,"脸色看起来不太好,而且瘦了这么多。"
"可能是工作太忙了吧,最近公司有个大项目,经常加班到很晚。"小慧说着,眼神却有些躲闪。
张秀英从厨房探出头来:"那你要注意身体啊,工作再重要也不能把身体搞坏了。对了,刘磊呢?怎么没一起来?"
"他今天有点事情要处理,说下次再来看你们。"小慧的声音更小了,而且提到刘磊时,表情显得很不自然。
这个回答让赵建国心里起了疑心。以前刘磊总是很积极地陪小慧回来,为什么今天突然有事?
吃饭的时候,气氛显得格外沉闷。小慧几乎没怎么动筷子,只是偶尔象征性地夹一点菜放在碗里,然后就在那里发呆。张秀英几次想活跃气氛,问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但小慧的回答都很简单,明显不想多谈。
赵建国看在眼里,心里越来越担心。他太了解自己的女儿了,小慧从小就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只有遇到真正的大困难时才会这样沉默寡言。
饭吃到一半,小慧突然放下筷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息像一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湖面,让餐桌上的气氛更加凝重。
"小慧,到底怎么了?"张秀英忍不住问道,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担心,"你有什么事就说出来,憋在心里对身体不好。"
小慧抬起头,眼眶已经有些红了。她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嘴唇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但又咽了回去。
"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了?"赵建国试探着问。
"不是工作的事。"小慧摇摇头,声音有些颤抖,"爸,妈,我...我有个事想跟你们商量。"
听到这句话,赵建国的心猛然一紧。他能感觉到,女儿要说的事情肯定很重要。
"什么事?你说吧,爸妈都听着。"赵建国尽量保持平静的语调。
小慧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开口:"是这样的,我和刘磊最近看中了一套房子。"
这句话一说出口,餐桌上立刻安静下来。张秀英停下了夹菜的动作,赵建国的筷子也僵在了半空中。
"在哪里?多大的房子?"张秀英小心翼翼地问。
"在新区那边,靠近地铁二号线,九十平米,小三室两厅一卫。装修还可以,家具家电基本齐全。"小慧的声音越来越小,"总价是...一百三十万。"
张秀英倒吸了一口冷气:"一百三十万?这么贵?"
"妈,现在的房价都这样,这套房子位置算是不错的了,交通方便,周围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全。我们看了很多套房子,这个性价比算是比较高的。"小慧苦笑了一下,"而且这个地段以后肯定还会涨价。"
房间里瞬间安静得只能听到时钟的滴答声。
小慧咬了咬嘴唇,继续说道:"我们算过了,按照现在的政策,首付需要百分之三十,就是四十万左右。这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攒钱,现在手里总共有十万块钱。但是离四十万的首付还差三十万..."
她的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开始往下掉:"银行那边说了,因为这套房子比较抢手,如果这周内交不上首付,就要把房子给别人了。我知道这个要求很过分,但我们真的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小慧哽咽着继续说:"爸,妈,我真的不想一辈子租房子住。我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想有个稳定的地方,想...想要个孩子,过正常人的生活。可是这三十万,对我们来说真的是..."
这番话让张秀英的眼眶也红了。她伸手握住女儿的手:"小慧,妈完全理解你的想法。哪个女人不想有个稳定的家?可是咱家的情况..."
赵建国看着女儿期待又忐忑的眼神,心情复杂。沉默了很长时间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很低:"小慧,你知道爸爸这辈子没什么大能耐,就是个普通工人。这些年省吃俭用,战战兢兢地过日子,也就攒了五万块钱。你要是急用,这钱你拿去,但爸爸的能力就这些了。"
小慧愣住了,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完全没想到,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竟然只攒了五万块钱。
"五万?爸,您辛苦了一辈子,就只攒了五万?"她的声音颤抖着。
"嗯,就这些了。"赵建国避开了女儿的目光,"爸爸对不起你,没能给你更好的条件。"
小慧哭着站起来,紧紧抱住父亲的肩膀:"爸,您别这么说!是我不懂事,不应该给您提这种要求。这五万块您一定要留着,我们想别的办法。"
张秀英也红了眼眶:"是啊,咱们年纪大了,得留点养老钱。小慧,你们还年轻,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
"不,我不能要这钱。"小慧坚决摇头,"您和妈年纪大了,这点钱留着以防万一。房子的事我们再想想办法。"
送走女儿后,赵建国感觉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张秀英收拾着茶几上的杯子,动作很慢,显然还在为刚才的事情难过。
"你真的只有五万块钱吗?"张秀英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赵建国心里一跳:"你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有些..."张秀英欲言又止。
"真的就这些。"赵建国的语气很坚决,"你想想我们每个月的开销,能攒几个钱?"
06
第二天下午,赵建国正在小区里修理公用自行车。这是他退休后的爱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帮助邻居们。
"赵师傅,又在做好事啊!"路过的邻居总会这样夸赞。
"闲着也是闲着,能帮点忙就帮点忙。"赵建国总是谦虚地笑笑。
正当他专心致志地工作时,身后响起了熟悉的声音。
"爸,您在这儿啊。"
赵建国回头,看到刘磊站在身后不远处,手里提着一个袋子,脸上带着平时那种朴实的笑容。但今天看到他,赵建国莫名感到了一丝不安。
"刘磊?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赵建国放下工具,拍了拍手上的机油,"小慧呢?"
"她在上班,我今天休假,在附近办点事,想着顺便来看看您和妈。"刘磊从袋子里拿出一条软中华和一瓶五粮液,"一点小心意。"
看到这些东西,赵建国有些意外。刘磊平时来家里最多买点水果牛奶,从来没有买过这么贵的礼品。
"这太破费了,以后真的不要买这些。"赵建国一边说着,一边观察女婿的表情。
今天的刘磊确实和平时有所不同,眼神显得有些游移不定,而且手里一直握着手机,好像在等什么重要的消息。
"走吧,上楼坐坐。"赵建国收拾好工具。
上楼途中两人都很安静。进屋后,刘磊环视了一圈:"妈不在家?"
"下午去社区活动中心了,要五点多才回来。"赵建国倒了茶,"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工地那边不是很忙吗?"
"确实很忙,但有些事情比工作重要。"刘磊端起茶杯,看着赵建国,"爸,昨天小慧回去后,一直很不开心。"
听到这话,赵建国的心跳开始加速:"房子的事确实让人头疼,我们也很无奈。"
"是啊,房子的事。"刘磊点点头,将茶杯轻轻放在茶几上,"爸,我今天来,就是想跟您好好谈谈这件事情。"
"谈什么?我昨天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赵建国的声音开始紧张,"家里就那点钱,如果你们需要,都可以拿去用。"
刘磊没有立即回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份房产资料,缓缓放在茶几上。
"爸,我想先给您详细看看这套房子的情况。虽然您说家里只有五万块钱,但不管怎样,您和妈的意见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毕竟,这是我和小慧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
赵建国接过资料,认真地翻看起来。房子确实不错,南北通透,采光很好,小区环境也整洁。
"房子挺好的,你们眼光不错。"赵建国把资料放回茶几上,"位置好,交通方便,以后有了孩子也方便。"
"是的,我们也是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刘磊笑了笑,但这个笑容看起来有些勉强,"而且这个小区的前景也很好。"
说完这句话,刘磊又从包里慢慢拿出了另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用牛皮纸袋装着,看起来比较正式。当它被放在茶几上的时候,赵建国心里突然涌起了强烈的不安感。
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
"爸,除了房子的事,我今天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想跟您商量。"刘磊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刚才脸上那种朴实的笑容也消失了。
赵建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险气息,但还是努力保持镇定:"什么事?你说。"
刘磊没有急着打开那个牛皮纸袋,而是先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水。这个动作看起来很平常,但在此刻的氛围下,却显得格外具有威胁性。
然后他放下茶杯,直视着赵建国的眼睛。
"爸,我想跟您确认一件事情。"他的声音很平静,但赵建国能清楚地听出其中隐含的深意,"关于咱们家的真实情况。"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赵建国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手心瞬间布满了汗水。
"什么真实情况?我昨天不是说得很清楚吗?"赵建国拼命想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但明显在颤抖,"家里就那些钱,没有别的了。"
刘磊缓缓打开了那个牛皮纸袋,从里面抽出了一份文件。
"爸,在说这件事之前,我想先跟您道个歉。"刘磊一边说着,一边将文件慢慢展开,"我做了一些您可能不喜欢的调查。"
当赵建国的视线落在那份文件上时,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瞬间崩塌。
那是一张银行流水打印单。工商银行的抬头清晰可见,上面显示着他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那串让他魂牵梦绕的数字。
"这...这不可能..."赵建国的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整个人瘫软在沙发上。
"爸,这是您在工商银行主账户的流水记录。"刘磊的声音依然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赵建国的心上,"我想您应该对上面的数字很熟悉。"
房间里的空气彻底凝固了。时钟的滴答声变得格外刺耳,仿佛在为即将发生的一切进行倒计时。
赵建国死死盯着那张流水单,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实,那么令人绝望。
刘磊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赵建国。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在他的身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那影子仿佛一把利剑,直直地指向沙发上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的老人。
当刘磊转过身来的时候,赵建国看到了一张完全陌生的脸。那种平日里的朴实和憨厚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的算计和深不可测的心机。
"爸,现在您是不是应该跟我好好解释一下,"刘磊的声音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威胁感,每个字都清晰得可怕,"为什么昨天告诉小慧,咱们家只有五万块钱?"
赵建国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完全发不出声音。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拆穿了所有谎言的罪犯,无处可逃,无法狡辩。
而眼前这个男人,这个他以为憨厚老实的女婿,正用一种猎食者的眼神盯着他,仿佛早就算准了这一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