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心心念念10年的事情,在中国获得了满意答案,普京笑得合不拢嘴

0
分享至

对于普京来说,这次访华之旅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已经是收获满满了。

据多方媒体报道,中俄已经在近日就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一事达成一致,并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中俄正式敲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

俄气公司执行官米勒透露称,此管道合作期限为30年,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将多达500亿立方米,而且虽然天然气的具体价格还未商定,但米勒表示:肯定比给欧洲的价格低。

这一消息对俄罗斯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喜事。此前俄罗斯手握欧洲大客户,凭借“北溪-1”“北溪-2”赚得盆满钵满,对亚洲市场的急迫性没那么高。但随着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全面制裁,欧洲市场几乎关闭,两条北溪管道接连被炸,俄罗斯才真正体会到失去欧洲订单的“心痛”。

这两年来,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重心逐渐转移到了中国市场,同时俄气也一直在大力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协议落地,希望该管道能取代“北溪-2”。

然而该项目从立项到现在已经过去10多年了,却始终没有明显进展,原因大家也很清楚,一方面是因为作为管道“中转站”的蒙古国,在中美之间总是摇摆不定,为此次合作增添了不少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是因为中俄始终未能在管道线路以及价格方面达成一致。



【俄气总裁透露中俄能源合作细节】

但眼下情况不同了,这两年蒙古国的立场明显出现转变。尤其是在中俄关系稳步推进、中蒙经济联系加深的背景下,蒙古国越来越意识到,站在中国和俄罗斯一边,才是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选择。

就在此次阅兵期间,蒙古国方面也向中方明确表态:愿意推动管道项目落地。可以说,蒙古国的一再保证,为“西伯利亚力量-2”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中方的态度。过去十年,中俄虽有意向,但真正决定项目能否落地的,始终是中国的“点头”。

这一次中方之所以一锤定音,有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出于经济考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能源需求庞大。通过陆路管道引入俄罗斯天然气,不仅比海运更稳定,也更能避免受到外部干扰,而且米勒已经透露未来对华天然气价格将低于欧洲客户,这也意味着中方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

送上门来的好生意,中方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特朗普用关税威胁中国减少与俄罗斯合作】

但在国际关系中,做一项决定不能只从经济方面考虑,政治因素也非常重要。对于中国来说,当前中美博弈正在不断加剧,中方需要和俄罗斯在能源、战略上形成更紧密的互补关系。

而且特朗普自从重返白宫之后,就不断使用各种小伎俩离间中俄关系,不久之前还试图通过加征200%的关税,来威胁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深度合作。

此次中方一锤敲定此份能源合作协议,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向美国以及国际社会表态:中方在大国关系上有自己的逻辑,不会被外界操纵。尤其在能源安全这种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只会根据自身利益做决定,而不是看华盛顿的脸色。

换句话说,中方同意中俄蒙天然气合作,既是经济考量,更是一种政治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西伯利亚力量-2”只是个开始。与此同时,中俄还决定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增加供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可以预见,未来中俄在能源合作上的深度和广度都会进一步扩大。

心心念念了10年的事情终于落地,普京想不笑都很难。事实上,普京的笑容不仅仅是因为项目启动,更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明确的未来。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俄罗斯不仅找回了信心,也找到了新的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近史博览 incentive-icons
近史博览
博古通今知兴替, 前车之鉴后事师。 若明历史兴衰理, 以古为镜可慎思。
3859文章数 6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