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妈,我真的求你们了,能不能借给我三十五万块钱,谭建超他真的很需要这笔钱来救命啊!”
董海棠跪在地上,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她的父母相互看了一眼,脸上没有一丝温度地说:“那些钱是给你弟弟准备的。”
董海棠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这不仅仅是拒绝,更像是一把刀,直接插进了她的心里。
董海棠是农村家庭的长女,从小到大,她一直都在为家里付出。
可是当她最需要家人支持的时候,却被最亲的人拒之门外。
看看弟弟受到的宠爱,再看看父母的冷漠,董海棠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丈夫谭建超得了重病,父母又这么无情,她对这个家已经彻底失望了。
董海棠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
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围着弟弟董思博转,董海棠好像一直是个不被需要的人。
上学那会儿,父母给董思博买最好的文具,董海棠只能用弟弟用过的东西。
家里条件不好,但董思博要什么有什么,董海棠想要点什么,却总是被一句“女孩子别乱花钱”给打发了。
尽管如此,董海棠从来没怪过父母。
她觉得作为姐姐,照顾弟弟是应该的。
但这种想法,在她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开始慢慢变了。
她嫁给了谭建超,一个老实巴交的好男人。
虽然日子不富裕,但两口子感情很好。
直到谭建超查出尿毒症,董海棠觉得命运真是太捉弄人了。
那时候,谭建超的病情来得很突然,医生说肾移植是唯一的希望,但手术费至少要三十五万。
董海棠感觉天都塌了。
这些年,她和谭建超省吃俭用,也只攒了几万块钱,离手术费差得太远了。
没办法,董海棠只能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回到娘家。
她原本以为父母会帮她一把,这可是救命的大事啊。
可没想到,现实给了她一记重击。
“你爸妈不是拿了拆迁款吗?听说有四百万呢!”
谭建超躺在病床上,虚弱地对董海棠说。
董海棠只能默默地点点头。
她心里清楚,父母确实拿到了一大笔钱,而且不止一次提起要送董思博出国深造。
心里挣扎了好几日,她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去找父母借钱,哪怕只有三十五万,也能救谭建超的命啊。
那天,她到家时,董思博正和父母谈笑风生,家里气氛温馨。
她鼓起勇气,直接开了口:“爸,妈,谭建超的病情很严重,医生说必须做肾移植。我想跟你们借三十五万……”
话刚说完,她就看到母亲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你弟弟还等着这笔钱出国呢!我们哪里有钱借给你?”
“可是谭建超命都快没了!就三十五万,我以后一定会还的!”
董海棠哽咽着,声音里满是恳求。
董思博皱了皱眉,显得有些不耐烦:“姐,这钱是爸妈的,他们怎么安排是他们的事,你不用管。你这事也不能总让我们家为难啊!”
“我不是不还!这是救命的钱啊,谭建超还这么年轻,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走!”
董海棠的声音颤抖着,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可她的父母却无动于衷。父亲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悦悦,你弟弟的事更重要。谭建超这情况,治了也不一定有好转,不如早点做打算。”
那一刻,董海棠觉得心痛如绞,连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冷得让人窒息。
她终于明白,在父母眼里,弟弟永远是最重要的,而自己,哪怕卑微地跪地哀求,也换不来一丝温暖。
离开父母家时,董海棠的脚步踉跄,几乎站不稳。
她不敢相信,这就是她叫了三十多年的“爸妈”。
她曾无数次幻想过父母能有一丝丝怜悯之心,但现实总是那么无情。
回到医院,谭建超看着她,声音微弱得像蚊子一样:“他们……不愿意帮吗?”
董海棠咬着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流下来,摇了摇头。
“没事,我知道你尽力了……”谭建超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但董海棠心里清楚,那笑容背后藏着无尽的绝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谭建超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的希望也随着手术无望而渐渐破灭。
董海棠每天都守在医院,陪伴着病床上的丈夫,心里无数次问自己:“难道真的没办法了吗?”
终于,那个最黑暗的时刻还是来了。
谭建超走了,带着对生命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深深遗憾。
而董海棠,只能在寒风中抱着孩子,站在灵堂前,眼神空洞无神。
她以为这就是命运的终点,但她想错了。
谭建超去世后不久,董海棠的公婆也因悲痛过度相继离世,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命运却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她家所在的片区突然面临拆迁,董海棠和儿子因此得到了三套房和六百万的赔偿。
一天傍晚,董海棠正准备带儿子出门散步,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
她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她的父母站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