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普京访华注定满载而归,中俄蒙签字同意,俄罗斯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0
分享至

前言

三国达成共识,供气协议已敲定!

9月2日,中俄蒙三国已正式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共同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及过境蒙古国的“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建设。

西方多次要求中方减少与俄的深度合作,但中方并未理会此类诉求,中方送普京这一份“大礼”,解了俄罗斯燃眉之急,也是能源地缘政治领域的重大转折点。



为何普京这么想要这份协议?中方此举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一张没标价的支票

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抵达中国,随行代表团中一个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总裁米勒,他的出现,几乎预示了此行的核心议题。

果然,一份涉及中、俄、蒙三方的天然气管道谅解备忘-录很快被签署,外界普遍认为,普京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这是一场重大的外交与经济胜利。



然而,如果我们拨开这层胜利的迷雾,仔细审视这份协议的内核,就会发现,它的象征意义似乎远远超过了当下的实际价值。

这与其说是一份板上钉钉的商业合同,不如说是一场交织着政治宣示、地缘妥协与经济现实的复杂博弈,一幅宏伟但细节仍待填充的蓝图。



这份备忘录的核心,是那个被称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宏大项目,规划中的管道将从俄罗斯出发,首次穿越蒙古国,最终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

单看纸面上的数据,确实惊人:每年50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规模直逼当年输往欧洲的“北溪-1号”,合同期限更是长达30年。



俄方对外宣称,这份新签署的备忘录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听起来像是一锤定音,但懂行的人都明白,在国际惯例中,谅解备忘录(MOU)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政治承诺或合作框架的角色,其法律强制力往往比较弱。

真正的症结,也是这类长期能源交易中最难啃的骨头,在于价格,天然气到底卖多少钱一立方米?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项目就始终存在变数,普京自己早在2022年就坦言,除了价格,项目的大部分参数其实都已敲定,这恰恰说明,价格才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博弈点。



有消息称,俄方为了促成交易,向中方提供了低于欧洲市场的优惠价格,可即便如此,只要最终的价格合同没有落笔签字,所谓的“法律约束力”就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用来锁定合作框架,排除其他干扰,它确保了大家在同一张牌桌上继续谈,但最终的筹码还没亮出来。

从绊脚石到过路费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之所以进展缓慢,一个绕不开的因素就是蒙古国,这条管线规划要过境蒙古,而在过去,这被视为一个巨大的地缘政治风险。



中方对此一直存有顾虑,毕竟蒙古国奉行着“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试图引入美国等外部力量来平衡身边的两个大邻居。

这种不确定性让谈判充满波折,一度有报道称,蒙古国甚至将这条管道项目从其五年经济规划中移除了,俄罗斯也并非没有后手,他们曾探讨过绕道哈萨克斯坦的备选方案,这足以说明打通蒙古这一环的难度有多大。



然而,地缘政治的力学平衡,终究会受到经济现实的引力影响,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其“第三邻国”战略的施展空间天然受限。

同时,在它的国土上修建和维护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高昂的成本对其有限的经济水平也是一个严峻挑战,它自己也计划通过这条管线进口俄气,这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绑定。



更关键的变量来自俄罗斯自身,在与欧洲能源市场彻底脱钩、国内能源设施又频繁遭遇袭击的巨大压力下为陆上管道天然气寻找新买家,成了莫斯科最迫切的任务。

这种紧迫感,使得俄罗斯必须做出重大让步,去说服并稳住蒙古国这个关键的过境方,今年年初,俄蒙就相关条件重新达成共识,正是这种变化的体现,曾经的“绊脚石”,如今成了必须支付“过路费”才能通过的战略支点。



中方不孤单

普京此行,当然不是只为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愿景,在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备忘录的同时,他还敲定了另外两份实实在在的增供协议,这体现了一种务实的平衡术。

其中一项,是为已经投入运营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扩容,这条管线原本计划在今年底才能达到380亿立方米的满负荷输气量,但由于俄乌冲突后对华出口猛增,这个目标被提前实现,现在,双方同意在此基础上再增加60亿立方米,将年输气量提升至440亿立方米。



另一项协议则涉及“远东天然气管道”。这条从库页岛出发,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进入中国东北的管线,规划年输气量也将提升至120亿立方米,尽管项目尚未正式动工,但合作框架已经明确。

这种“长短结合”的策略堪称高明,宏大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像是一张期货,向世界宣告俄罗斯战略东移的决心和潜力,其政治象征意义巨大。



而“西伯利亚力量-1号”增加的这60亿立方米,则是立即可见的“现货”,是能马上产生收益、缓解财政燃眉之急的真金白银。

所以,普京这次访问确实是满载而归,但他拿到的东西,需要分两面看,他拿到了一份锁定未来的战略蓝图,这份蓝图让他能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向国内和世界展示俄罗斯并非孤立无援,同时,他也拿到了一笔能够解近渴的现实收益。



路透社2日报道援引专家分析称,西方多次要求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深度合作,但中方并未理会此类诉求。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中国能源研究主管米哈尔·梅丹指出:“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相关消息的宣布,是能源地缘政治领域的重大转折点,这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再关心西方的看法,而且中国并不孤单。”



结语

“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这份备忘录,标志着谈判终于扫清了外围障碍,进入了最核心的“深水区”。

未来的焦点,将从路线图的确认,彻底转向真金白银的价格博弈,而这场终极博弈的结果,将最终决定这幅横跨欧亚大陆的能源蓝图,究竟何时能从纸上走到地面。



信息源:

《中俄蒙签天然气大单,“中国不在乎西方怎么想”》观察者网2025-09-03
《“中俄蒙签了!每年对华输送多达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观察者网2025-09-02
《中俄已就“西伯利亚力量”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达成协议?外交部回应》环球时报2025-09-02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策略述 incentive-icons
策略述
半碗端不平,笔下有乾坤
821文章数 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