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感悟十四年抗战中的彭州印记

0
分享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起感悟十四年抗战中的彭州印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万花种就江山阔

——记抗战中的李一氓


李一氓(1903—1990),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被陈毅元帅赞誉为“党内的红秀才”和“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1925年,李一氓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担任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科长、秘书长,南昌起义参谋团长、陕西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我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中联部常务副部长、中顾委常委。1990年12月4日,李一氓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李一氓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经历了一场接一场的大风暴”。其中,抗日战争是民族、国家、个人处于最危急时刻的一场巨大风暴。1937年,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毛泽东委托李一氓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四川执行一项重要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快出川保家卫国,共同抗日,从而形成全国统一的抗日战线,最终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紧要关头,李一氓深感自身责任重大,于炮火纷飞中,提着脑袋四处奔波,几经曲折而不退却。他先从西安去往上海,找到当时四川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潘汉年,在他的介绍下辗转汉口、重庆,找到四川军阀头子刘湘的代表刘航深,陈明利害,将毛泽东亲笔信交给了他。后又通过刘航深回到成都找刘湘。可惜刘湘此时已去武汉,未能见面。但李一氓并不气馁,继续拜访多位川军将领、旧友同学,还将朱德、刘伯承所写信件不辞艰苦地转交给四川的高级军事将领刘文辉、田颂尧等人,为四川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巨大努力。

完成这项重任之后,李一氓回到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后在党的安排下继续投身到新四军的组建中。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抗战胜绩累累。然而,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以重兵围攻从皖南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面对敌人的绞杀,李一氓在皖南事变中死里逃生,新四军奔逃一批,又陆续聚拢一批。1942年7月,李一氓在新四军的文化刊物《新知识》杂志发表了诗作《七七感怀》,诗曰:

触目四郊多敌垒,半年游击出张圩。

琴书冷落诗人老,慷慨平生付马蹄。

七月战云仍黯黯,六塘堤柳自青青。

新亭风景无须泣,泗上蜂屯子弟兵。

北渡三年多战迹,南征残腊有冤魂。

徐扬淮海无余子,青史难湮新四军。


1939年3月,在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前左起)李一氓与粟裕、王集成、邓子恢、(后左起)袁国平、陈毅、周恩来、项英合影

1942年后,李一氓转至淮海区、苏北区,相继担任淮海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苏北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等职务,领导和发动当地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淮海区是连接华中与山东的通道,又扼制运河交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李一氓到淮海不久,日寇就对淮海区进行了一次空前大“扫荡”,当时淮海区地方银行有一屋子没有发行的淮海币带不走,李一氓果断地指示行署财经处处长陈易和民政处处长刘宠光监督全部烧掉,然后连夜从敌人的缝隙中撤出,让敌人扑了空。

在日寇严密的封锁线下,李一氓精简行署,坚持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就地打游击,在敌人中间迂回穿插。为躲过日寇“扫荡”,李一氓一行常常昼伏夜出,怕惊动老百姓,便在村边、麦场睡觉。有一次,因为太疲劳,见到一个黑棚子便倒地入睡,醒来才发现睡在牛棚里。李一氓笑称:“没想到昨日同牛大哥睡在一起。”抗战虽然艰苦、残酷,但是李一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却感染着所有人。

抗战胜利后,李一氓被选为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把全部精力致力于苏皖解放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把党中央的指示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和边区政府其他领导人一起,开拓创新,励精图治,以务实的作风,健全各级民主政权,修复公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繁荣工商、救灾扶贫,积极创办文教卫生组织,开办了10余所大中专学校,创办了1000多所小学和5000个左右大小不同、各式各样的群众学习组织,包括成人班、妇女班、冬学夏学,还有难以计数的读报组、识字组、黑板报组、农村剧团、农民戏班、秧歌舞队、俱乐部等。由于多方面的扎实工作,苏皖边区政府成为继陕甘宁边区政府之后的第二大模范边区,为以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抗战胜利背后凝结的是无数抗日英雄的赤诚与鲜血。因为自己在一场又一场大风暴中死里逃生,李一氓常自谦自己的革命历程“是平庸的”,而不吝啬笔墨热情讴歌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烈士。1944年冬,李一氓为泗阳县建立的抗日战争牺牲烈士纪念堂题名“昭忠祠”,为烈士墓地题名“爱园”,并用骈文写了一篇碑记《泗沭抗日烈士公墓碑志》,还题写了七言古诗《爱园》。诗曰:

柳围浓绿一春过,爱字题名意若何?

漫草壮词留石壁,还从淮水逐胡戈。

万花种就江山阔,烈士生成肝胆多。

风雨六塘堤上下,八年长与国销磨。

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刘老庄兴建了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烈士墓。李一氓又为这个烈士墓写了一篇《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记述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第四连82名烈士在淮阴城北的刘老庄与日寇战斗浴血奋战的历史功绩,希望抗战烈士们的功绩能够铸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后人的心中,抗战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抗战时期的“巾帼双娇”

——记毛温如、李启华在彭州的抗战故事

毛温如(1902—1966),湖北襄阳人,后改名毛一民,1926年与彭州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一氓结婚,长驻上海,为党作掩护工作。1934年,毛温如带着两个儿子回到李一氓的老家彭县(今彭州市),组织成立彭县妇女会,带领彭县妇女做革命工作。1938年底,毛温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毛温如离开彭县前往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温如历任黑龙江省妇联主任、辽宁省委干休所主任等职务。1966年2月,毛温如在天津病逝,享年64岁。



李启华(1906-1943),四川邻水县人,原名曾淡如,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从事学运、工运工作,后调往中共四川省委秘书处工作。1938年,李启华以国民党抗日将领李宗昉家庭老师身份来到彭县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中共彭县特支建立,李启华担任特支书记,成为彭县第一位女书记。

毛温如、李启华是抗日战争时期带领彭县人民积极参与抗战的“巾帼双骄”。她们密切配合,团结爱国同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竭尽全力响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温如是先来到彭县的。1934年,毛温如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丈夫李一氓的家乡彭县,后到私立福彭女中附小教书。1937年暑假前,毛温如受邀开始参与筹备彭县妇女会,经过两个多月的奔走、组织,彭县妇女会于当年8月1日正式成立,毛温如被推选为理事长。

彭县妇女会成立于卢沟桥事变之后,正是全国全民族群情激愤、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之时,毛温如第一时间把募捐和慰问抗日将士作为妇女会的中心工作,动员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捐献寒衣。

在她和所有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彭县妇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募得寒衣一百件、毛巾一百条、线袜一百双、现款三百元,全数交给“成都战地服务团”,由其转交给前线的抗日官兵。此后数年,寒冬来临之前,彭县妇女会都会号召一次募捐。

同时,毛温如还十分强调对妇女的宣传教育,以彭县妇女会的名义,组织在县城东街九皇宫开办妇女训练班、妇女夜校。毛温如亲自编写教材,亲自上课,让广大彭县妇女学习文化知识和为什么要抗战的道理,号召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毛温如(前排右一)在彭县从事抗战活动时的留影

1938年,李启华也因缘际会来到彭县。当时,国民党将领李宗昉的家眷为避日机轰炸,将家从成都迁到彭县,李启华便以其家庭教师身份为掩护来到了彭县。李启华抵达彭县后,主动加强与彭县妇女会的联系,结识会长毛温如。在双方接触中,她热情指导毛温如进一步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知识,并通过抗日救亡工作的考验,于年底介绍毛温如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巾帼双骄”同进同退,一起为抗战工作积极奔走。

1939年2月,经川康特委批准,中共彭县特支建立,李启华被推选为特支书记,成为彭县第一位女书记。特支成立后,李启华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发展党的组织两个方面。同年7月,李启华、毛温如在申请川康特委同意后,以彭县妇女会的名义,组织成立彭县妇女产销合作社,李启华亲自草拟合作社章程,与毛温如一起四处奔走,动员比较开明的妇女入股,购置缝纫机,招收家庭妇女和失学女青年到合作社学习缝纫技术。川康特委也派地下党员、缝纫技师邱华灿和会计李亚玲(原名官亚玲)来彭县协助工作,一面传授缝纫技术,一面与李启华、毛温如一起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道理,为抗日宣传培养了一批骨干。

为了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李启华、毛温如还指导延秀小学教员党支部,以教书为掩护,教唱抗日歌曲、编印抗日宣传小报、销售党报和进步刊物。当时省女中和华英女中为避日机轰炸,相继迁来彭县,李启华、毛温如旋即指导省女中的党员学生分散到各种小型的合法的群众组织(如读书会、学生自治会)中去,团结群众争取群众,一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华英女中的学生党员带领学生当小老师,到群众中一边教认字,一边作抗日宣传。

在她们的带领下,省女中、华英女中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组成了抗日救亡宣传队,以组织妇女分会为名,到丽春场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她们给农民演唱《流亡三部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歌曲和街头剧,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领土、烧杀抢掠的罪行,大力宣扬团结抗日、中国必胜的道理!


彭县妇女产销合作社旧址

1940年2月,成都抢米事件突发,国民党当局借机诬陷中国共产党,在全川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川康特委转发南方局的指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启华、毛温如随即先后被转移至延安。

尽管李启华、毛温如已经离开彭县,但曾经在妇女夜校、妇女产销合作社学习过的部分学员,仍然坚持参加一些合法的抗日宣传。她们深入到海窝子、白水河、通济、楠木等乡场进行宣传,还在县城出墙报、演话剧,组织儿童唱歌队,给儿童讲抗战故事。这些学员组织参与的各种进步活动,不仅延续了李启华、毛温如在彭县的抗日救亡宣传,还不断扩大了彭县抗日救亡宣传的范围和影响。

在彭州

还有许多值得铭记的革命人物

和英雄事迹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文图:史志彭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彭州信息网 incentive-icons
彭州信息网
彭州人的信息资讯平台
2958文章数 34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