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智慧:掌握橡皮擦思维,擦掉 95% 的噪音,让人生少走弯路

分享至

芒格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被问及 “投资成功的秘诀” 时,掏出一块皱巴巴的橡皮擦,在黑板上画了个圈:“我每天都在用它擦掉 95% 的信息,只留下这 5% 有用的。你们整天研究 K 线图、听专家预测,就像抱着一堆垃圾找金子,先把垃圾扔了,金子自然就看见了。”

台下的投资者面面相觑,手里的笔记本突然不香了。

这个 90多岁还在给世界上课的老头,一辈子活得像个 “极简主义者”。

书房里没有电脑,只有一墙的书和一抽屉的橡皮擦;投资组合里常年只放几只股票,别人追热点时他在擦报表;连说话都惜字如金,采访中最多的词是 “我不知道”“这没必要”。

他说:“人生的麻烦,一半是因为知道太多没用的事,另一半是因为把有用的事忘得太慢。”

为什么你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一事无成?为什么你学了一堆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不懂芒格的橡皮擦思维,把大脑当成了垃圾桶,什么垃圾信息都往里装。

会用橡皮擦的人,才能在信息垃圾场里找到人生的藏宝图,那些抱怨 “选择太多” 的人,往往不是机会太少,而是不会擦掉干扰项,结果在岔路口活活累死。



第一、噪音是思维的赘肉,橡皮擦是最好的减脂刀

芒格年轻时做律师,发现同事们总爱收集各种冷门法条,哪怕十年用不上一次也津津乐道。

他却只把常用的 200 个法条做成卡片,其余的全扔进垃圾桶。有人嘲笑他 “不专业”,他却说:“我要的是打赢官司,不是背诵法典”

这就是 “橡皮擦思维” 的第一层智慧:有用的信息永远是少数,多数信息都是用来干扰你的赘肉。

你打开手机,推送的 80% 是明星八卦、心灵鸡汤、标题党新闻;你参加培训,听到的 90% 是正确的废话、过时的理论、讲师的自吹自擂;你刷圈,看到的 70% 是炫耀、抱怨、与你无关的生活碎片。

这些东西就像厨房的油污,看着不显眼,积累多了就会堵住你的思维管道。

芒格给年轻人的第一个建议是 “每周做信息断舍离”:把手机里没用的 APP 删掉,把关注列表里只会吵架的博主取关,把电脑里一年没打开过的文件清空。

他说:“大脑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装了垃圾就装不下精华,就像衣柜里塞满旧衣服,永远找不到想穿的那件。”

有次他发现自己忍不住看新闻,干脆把电视遥控器的财经频道按钮扣掉了:“那些专家要是真能预测市场,早就自己赚钱去了,哪有空给你讲课?”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是把 “知道得多” 当成 “很厉害”。

其实恰恰相反,知道太多噪音的人,就像背着石头跑步的人,看起来很努力,却跑不了太远。



你能说出所有星座的性格,却搞不懂身边同事的脾气;你能背诵各种成功学公式,却解决不了眼前的一个小问题;你能分析各种商业模式,却连自己的副业都做不起来。

芒格说:“这就像收藏了一堆菜谱,自己却不会做饭,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块橡皮擦。”

而且啊,噪音会让你产生 “虚假的掌控感”。

股市下跌时,你不停刷财经新闻,以为这样就能 “掌控局势”,其实只是在给焦虑找借口;创业不顺时,你参加各种峰会论坛,以为这样就能 “找到方向”,其实只是在逃避真正该做的事。

芒格投资比亚迪,十年没去考察过一次工厂,只看过三次财报,却比那些天天去调研的基金经理赚得多,因为他知道,“偶尔的噪音会掩盖长期的趋势,就像海浪会掩盖海底的洋流”。

第二、会忘的人走得远,记仇的人困在原地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写过一个 “报复成本公式”:“你花在报复上的时间 × 你的时薪 = 你损失的财富。”

他年轻时被对手恶意中伤,差点丢了律师执照,朋友都劝他 “讨个说法”,他却算了笔账:“跟他纠缠至少要半年,这半年我能接三个大案子,赚的钱比打赢官司多十倍,这笔买卖不划算。”

后来那个对手因为树敌太多身败名裂,芒格却因为专注业务成了顶级律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