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多先进武器,祖国真是强大了啊!”9月3日上午,104岁的抗战老兵黄圭彬看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忍不住激动得红了眼眶。
今年 8月20日 ,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专程看望抗战老兵黄圭彬 , 郑重地为她送上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周年 ” 纪念章 , 并与她亲切交谈 , 详细询问其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
从青葱年少投身浩浩荡荡的抗日救国运动,到而立之年深耕教育领域培育英才,再到桑榆之年仍坚持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黄圭彬用八十余载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一个中国人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聆听
黄圭彬老人的峥嵘经历
战火硝烟中的巾帼斗士
走进黄圭彬的卧室,柜子上摆放的一张老照片格外醒目。那是1942年“民社十姊妹”的合影。照片里的她刚好21岁,模样青涩、眼神明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彼时的她已经是一名开展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
1942年,“民社十姊妹”合影,后排右二为黄圭彬。
1921年,黄圭彬出生在上海浦东。“九一八”事件爆发时,她才10岁。但山河破碎的痛楚,仍旧在她年幼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高中阶段,黄圭彬参加了“学生界抗日救亡协会”,并于1940年9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2年,党组织派她与另一名党员从上海光华大学转学到南京中央大学。遵照党组织的要求,黄圭彬和战友们组建起了“民社十姊妹”组织,在三年时间里,不仅将党员人数从3名发展到了7名,还积极参加和组织了各种爱国运动,其中就包括打倒南京中央大学汉奸校长樊仲云的斗争。
当时,樊仲云与私商勾结,克扣学生伙食费中饱私囊,导致学生们顿顿吃掺沙的糙米。不久后,黄圭彬和战友们参与驱赶反动校长樊仲云的斗争。这场被称为“倒樊运动”的学生运动,在初期只有2000名学生参与,但很快扩展至数万名学生加入抗议队伍。迫于压力,汪精卫政权不得不让樊仲云逃往香港,运动也以学生们的胜利告终。
然而学校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此后接任的军人校长,依旧延续贪污腐败的作风,还变本加厉地压迫学生。与此同时,汪伪政府内部派系矛盾尖锐,财政部长周佛海一派获批准开设鸦片烟馆,导致鸦片在南京城肆意泛滥,严重消磨民众的抗日斗志;另一派系代表宣传部长林柏生则与之存在利益冲突。黄圭彬与同学们敏锐抓住这一矛盾,发起了“清毒运动”。他们在运动中大力揭露周佛海、林柏生等汉奸派系的罪行,经过三年的持续斗争,最终成功打倒了这两派汉奸势力,扩大了抗日的影响力。“通过这场运动,我们不仅打倒了反派,还让日本进口到南京的鸦片减少了60%,并阻止了日军北上计划。”黄圭彬说。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黄圭彬又辗转南京、安徽等地从事地下党工作,并于1947年秋天撤回上海,负责传送情报和资料,为迎接上海解放做准备。那时候是白色恐怖最严酷的时候,特务疯狂搜捕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甚至把平民当作共产党嫌疑人逮捕。“我经常装扮成乡下进城的大嫂,将16开大小、二三寸厚的铅印资料隐藏在装有芝麻或绿豆等农副产品的拎包里,分送到两处秘密联络点。”黄圭彬说。
躬耕三尺讲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黄圭彬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她继而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市教育局、复兴中学、粤东中学、江湾中学等地工作,一干就是30年。
在粤东中学任教时,黄圭彬除了教授政治课,每个月还坚持给学生上一次党课,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在担任培青、粤东、新力三所学校的联合党支部书记期间,黄圭彬还肩负着发展党员的重要任务。她先后培养了5名学生党员和5名教师党员,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力量:有人走进国务院,在国家治理岗位上履职尽责;有人扎根高校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人投身科研事业,攻坚技术难题。“他们中,不少人如今也拿到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黄圭彬笑着说,“有个叫项达成的学生表现突出,后来被保送到国防部工作。2015年,他还专门在上海天鹅宾馆书写了一幅‘饮水思源’的字赠予我。”
这幅字至今挂在黄圭彬的卧室一角。
见证虹口变迁
1986年6月,65岁的黄圭彬离休,但她并没有停止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她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还参与了挽救失足青年的工作。她曾用十多天的时间,成功帮助一名失足青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得以提前八个月释放,重新回归社会。
1992年,黄圭彬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还四次获得虹口区“优秀园丁奖”。每次拿到奖金,她都会捐给学校,用于帮助困难学生。
黄圭彬从1953年起就住在虹口区,她见证了虹口的巨大变化,以前生煤球炉做饭,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生活设施越来越方便。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买菜、理发、修脚等都非常便捷。
老人说,组织上对她非常关怀。街道社区也会在逢年过年上门看望她,送上慰问品,尽力为她提供生活便利,平时每天也会为她提供一瓶牛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也会定期打电话询问她的健康状况。
如今,黄圭彬虽然年事已高,但她的精神依然矍铄。她每天坚持看书读报四五个小时,既关心教育方面的事情,也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光伏产品等新兴领域,并且做了大量笔记,自制的《读报纪要》已有53册 。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我的座右铭,要活到老、学到老,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生活。”黄圭彬说道。
记者:张城凯
图片:张城凯
头图制作:崔莹
编辑:张城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