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把电动车推上电梯回家充电,保安劝阻无效,隔天大妈报应来了

分享至

“我就把车停这儿,碍着谁了?有本事你报警啊!”

王桂芬的声音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刺啦一声划破了清晨“幸福里”小区的宁静。

她叉着腰,站在楼道口,身后那辆崭新的红色电动车,车头像一头固执的公牛。

对面站着的是邻居李娟,一个刚毕业没两年的女孩,手里还拎着一袋没来及丢掉的垃圾。

李娟的脸涨得通红,看着自己家门口被堵住一半,气得说不出话。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王桂芬,幸福里小区3号楼701的住户,是这里“神”一般的人物。



01.

王桂芬的“神”,在于她总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楼的秩序。

一个月前,物业刚在楼道里贴出通知,为了消防安全,严禁在公共走廊堆放杂物。

通知的墨迹还没干透,王桂芬家门口就多了一个三层的铁鞋架,上面摆满了她和老伴的各式鞋子,一股陈年的皮革和汗味弥漫开来。

李娟住在她对门702,最先找她沟通。

“王阿姨,这个鞋架放在楼道里,不仅有味儿,万一有火灾,会影响逃生的。”

李娟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

王桂芬正嗑着瓜子,眼皮都没抬一下:“我家门口的地,我放个鞋架怎么了?你个小姑娘家家,管得倒宽。”

“这不是我管,是物业的规定,为了大家安全。”

“安全安全,我活了六十年了,比你懂安全!你家门口不也放着垃圾袋吗?怎么不说?”

王桂芬吐掉瓜子皮,声音陡然拔高。

“我这是马上要扔下楼的……”

“马上是多久?放一分钟也是放!”

李娟彻底没了办法。

她向物业反映,物业经理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带着保安老张一起来调解。

王桂芬一见穿制服的来了,立刻换了一副面孔,拉着物业经理的手,开始诉苦:“经理啊,你可要为我做主啊!我们老年人,身体不好,鞋子在屋里弯腰换多费劲。现在的小年轻,一点都不懂得体谅老人,非要跟我这个老婆子过不去。”

她指着李娟,眼眶说红就红。

保安老张,一个五十多岁的退伍军人,在这个小区干了快十年,见多了这种场面。

他只是沉默地站在一边,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眉头却微微皱着。

他知道,跟王桂芬这样的人讲道理,比把一堵墙推倒还难。

最后,这件事在王桂芬的“一哭二闹”和物业的息事宁人中不了了之。

鞋架,依然稳稳地立在701的门口,像一座宣示主权的堡垒。

从那天起,李娟每次出门,都要屏住呼吸,快速绕过那座“堡垒”。

而保安老张每次巡逻到7楼,都会在那鞋架前多停留几秒,然后无奈地摇摇头。

这栋楼里的住户,渐渐都学会了对王桂芬的“绕行”。

大家心照不宣地形成一个共识:别去招惹701。

02.

平静是短暂的,王桂芬总有办法制造新的波澜。

小区的绿化带里,物业为了方便大家浇花,装了几个公用的水龙头。

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3号楼下的那个水龙头,每天早上和傍晚,都会被王桂芬霸占。

她不是浇花,而是洗她家那块油腻得能打滑的厨房地垫。

她把地垫在水龙头下反复冲刷,棕黑色的油污顺着清水流进草坪,很快,那一片的草都开始发黄、枯萎。

更糟糕的是,油污混着泥沙,把下水口堵得严严实实。

住在二楼的刘大爷第一个发现了问题。

他是个退休教师,爱花如命,每天都要提着小水壶去浇自己认养的那几盆月季。

“王大姐,”

刘大爷扶了扶老花镜,好声好气地劝说,“您这地垫太油了,不能在这儿洗,下水道都堵死了,草也活不成了。”

王桂芬把地垫“啪”地一声摔在地上,水花溅了刘大爷一裤腿。

“我用点公家的水怎么了?你们家没用地垫?就你那几盆破花金贵!”

她嗓门洪亮,确保半个小区都能听见,“再说了,这水龙头安在这儿不就是让人用的吗?我用了,就是给国家节约资源!”

这套歪理邪说,让文化人刘大爷都愣住了,半天没想出该如何反驳。

很快,居民们开始向保安老张投诉。

老张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小区居民公约》,找到了正在“奋战”的王桂芬。

“芬姐,您看,公约上写了,公共设施要爱护,不能用来清洗私人油污物品,会造成堵塞和环境污染。”

老张指着上面的条款,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

王桂芬瞥了一眼,冷笑一声:“这破纸能管谁?我儿子是律师,他说了,这东西没有法律效力!你一个保安,少拿鸡毛当令箭!”

她一把推开老张,拧开水龙头,水流更大了。

老张站在原地,看着她蛮横的背影,紧紧攥了攥拳头,又缓缓松开。

他知道,硬碰硬只会让事情更糟。

他默默拿出手机,对着现场拍了张照片,发给了物业经理,附言:3号楼下水龙头,建议加锁,钥匙由楼长保管。

这是他多年工作总结出的经验:改变不了人,就只能改变规则。



03.

矛盾的顶峰,随着一辆崭新的红色电动车的到来,被推向了极致。

王桂芬的儿子给她买了辆电动车,说是方便她去更远的菜市场买便宜菜。

这辆车一进小区,就成了她的新“武器”。

小区为了安全,在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场都安装了智能充电桩,扫码付费,一元钱能充四个小时。

但王桂芬一听要花钱,头摇得像拨浪鼓。

“我自己的车,回自己家充电,凭什么还要给外面交钱?”

她在家庭微信群里这样向儿子抱怨。

儿子劝她:“妈,充电桩安全,现在都不让电动车上楼充电,万一着火了不得了。”

“胡说八道!我小心点不就行了?新闻上说的都是别人,我还能把我自己的家点了?”

王桂芬对儿子的警告嗤之以鼻。

于是,她做出了一个让整栋楼都为之侧目的决定——把电动车推进电梯,带回家充电。

第一次,她选择在深夜。

但电梯轿厢的监控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下了一切。

第二天,物业的警告通知就贴在了3号楼的单元门上,红色的标题异常醒目:《关于严禁电动车及电池入梯上楼的紧急通知》。

通知里详细列举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因电动车室内充电引发的火灾案例,一幅幅焦黑的图片触目惊心。

可王桂芬视若无睹。

她反而觉得,这是物业在故意针对她。

“肯定是702那个小丫头片子告的状!”

她对着老伴骂骂咧咧,“她就是嫉妒我儿子给我买了新车!”

04.

第二次,王桂芬选择了傍晚。

晚饭时间,人来人往,她觉得“法不责众”,没人会多管闲事。

她推着那辆扎眼的红色电动车,大摇大摆地走向电梯厅。

然而,她算错了一件事。

保安老张,刚刚换班。

老张正在监控室里盯着屏幕,当3号楼电梯厅的画面里出现王桂芬和她的电动车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抓起对讲机,一边往外冲,一边呼叫支援:“各单位注意,3号楼有业主推电动车进电梯,我先过去,小王你马上过来!”

他冲出保安室,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3号楼。

就在王桂芬把车头推进电梯,自己半个身子也已经进去的时候,老张赶到了。

他一把按住电梯的开门键,气喘吁吁地挡在门口。

“芬姐!不能上去!你这是要害死一栋楼的人!”

老张的声音因为急促而有些沙哑,但异常坚定。

王桂芬被吓了一跳,随即怒火中烧:“张建国!你干什么!想死啊!”

“我不能让你把车推上去!”

老张寸步不让,一只手死死按着开门键,另一只手挡在车把前,“规定你看不到吗?你想过别人没有?”

“我过我的日子,关别人什么事!这是我的车,我的房,我愿意在哪儿充电就在哪儿充!你一个看大门的,给我滚开!”

王桂芬开始撒泼,伸手去推老张。

老张像一棵扎根在地上的老松树,纹丝不动。

“今天你要是想把车推进去,就从我身上轧过去!”

他双眼圆瞪,那是军人特有的,不容侵犯的眼神。

电梯厅里,几个等电梯的邻居都看呆了。

有人小声议论,有人拿出手机拍摄。

王桂芬见硬的不行,立刻又变了招数。

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拍着大腿嚎啕大哭:“哎哟,没天理了啊!保安打人了啊!欺负我一个老婆子啊!我不活了啊……”

周围的人面面相觑。

年轻的保安小王也赶到了,一时间手足无措。

就在这混乱的时刻,王桂芬趁着老张被小王拉着劝说的间隙,猛地从地上一跃而起,以与年龄不符的敏捷,闪电般地钻进电梯,同时疯狂地按下了关门键和7楼的按钮。

电梯门缓缓合上,隔绝了老张愤怒而又绝望的吼声。

老张一拳砸在电梯旁边的墙上,发出一声闷响。

他看着监控里那个不断上升的数字,嘴里反复念叨着:“要出事……要出事的……”

他立刻将情况上报,并详细记录在了工作日志里:7月13日,18:35,3号楼701业主王桂芬,不听劝阻,强行将电动车推入电梯回家,已拍照留证并上报。



05.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但7楼的空气里,多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最先闻到的是对门的李娟。

她早上出门上班,就闻到一股像是塑料烧焦的刺鼻气味。

她以为是谁家做饭糊了锅,没太在意。

可到了中午,她因为忘了带文件回家取,刚出电梯,那股味道就浓得让她几乎窒息。

味道的源头,直指701的房门。

李娟心里咯噔一下,昨天傍晚保安和王桂芬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瞬间浮现在眼前。

她走上前,用力敲了敲701的门。

无人应答。

她又试着按门铃,耳朵贴在冰冷的防盗门上,里面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门铃在空洞地回响。

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她。

她拿出手机,手有些颤抖地拨通了物业的电话,电话又转到了老张那里。

老张听完李娟的描述,声音立刻变得凝重:“你别动,站远点,我马上带人上来!”

几分钟后,老张带着两个物业人员和一把消防斧赶到。

他们先是敲门、呼喊,没有任何回应。

那股焦糊味混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腥甜气味,从门缝里丝丝缕缕地渗出来,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阵反胃。

老张当机立断:“报警!”

警察很快赶到。

在多次尝试开锁无效后,带队的陈警官下达了破门的指令。

随着“哐当”一声巨响,701的门被强行破开。

一股浓烈的热浪和更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熏得站在门口的李娟和几个邻居连连后退。

客厅里一片狼藉,浓烟尚未完全散去。

邻居们扒着门框往里看,只看了一眼,所有人都呆住了。

李娟“啊”地一声短促尖叫,立刻用手死死捂住自己的嘴,眼中满是惊恐。

刘大爷脸色煞白,扶着墙才没倒下去。

屋内的景象,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一名年轻的警员正拿着执法记录仪小心翼翼地勘察现场,他走到那辆烧得只剩下黑色骨架的电动车旁,用手电筒仔细照射着地面。

突然,他的动作停住了。

手电筒的光圈,定格在烧焦的电池残骸旁的一个小点上。

年轻警员的呼吸猛地一滞,他缓缓蹲下身,脸上的专业与冷静在看清那件东西的瞬间,被一种巨大的震惊和骇然所取代。

他抬起头,声音因为难以置信而变得有些扭曲和尖锐,朝着门口的队长喊道:“陈队……你快来看这个!”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