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古代历史记载改编,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化处理,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老东西,这果园现在是我的!你算个什么太医,还不是灰溜溜地从宫里滚回来!"
王二挥舞着锄头,恶狠狠地瞪着眼前这个瘦削的老人。
"王二,你..."李明德刚要开口,就被粗暴地打断。
"别废话!想要回去?做梦!"王二啐了一口,转身继续砍伐果树。
围观的村民们窃窃私语,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冷眼旁观。
李明德只是淡淡一笑,轻声说了一句让在场村民都摸不着头脑的话:"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起的。"
围观的村民们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半个月后会发生那样震撼人心的一幕。
01
李明德回到故乡青山村的那个午后,阳光正好。
六十三岁的他在太医院服务了整整四十年,从一个乡野郎中成长为宫廷太医,医治过皇子公主,也救过达官贵人。年老体衰,他主动请辞,只想回到这个生他养他的小村落,安享晚年。
村口的老槐树还在,房屋却有些陌生。李明德拖着行李,一步步走向记忆中的家。
那里有他祖父留下的三亩果园,种着李子、桃子、梨子,还有几棵珍贵的石榴树。四十年前他离开时,这些果树正值壮年,结果累累。
走近果园,李明德愣住了。
原本整齐的果树林变得面目全非。一半的果树被砍倒,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剩下的果树也被修剪得乱七八糟,有些甚至被连根拔起。
果园的一角建起了猪圈,另一角搭起了鸡舍。粪便的恶臭扑面而来,混合着腐烂果子的酸腐味。
一个壮实的中年男人正在给猪喂食。听到脚步声,他回过头来。
"你是谁?来这里干什么?"男人警惕地问道。
李明德认出了他,是村里的王二,比自己小十几岁。四十年前,王二还是个顽劣的少年,经常偷摘果园里的果子。
"王二,我是李明德,李家的明德。"李明德平静地说,"这是我家的果园。"
王二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李明德?就是那个跑到京城去当太医的李明德?"
"正是。"
"哼!"王二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你走了四十年,这果园早就没人管了。我辛辛苦苦打理了十几年,凭什么还给你?"
李明德皱起眉头:"王二,这果园是我祖父传下来的,地契都在。你..."
"地契?"王二不屑地冷笑,"你拿出来看看!四十年了,鬼知道你的地契还在不在。再说了,就算在又怎么样?这年头,拳头大就是理!"
说着,王二亮出了胳膊上的腱子肉。
李明德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王二,我们都是同村人,有话好说。这果园对我很重要,是祖辈留下的..."
"少跟我提什么祖辈!"王二打断他,"我告诉你,你走的这四十年里,这里就是我在管。我砍树我种菜我养猪,什么都是我的血汗。你现在回来就想白拿?门都没有!"
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李明德环顾四周,发现许多熟悉的面孔都已经苍老,也有一些年轻的脸庞是他不认识的。
"这不是李家的老三吗?"一个老婆婆认出了他。
"就是那个当太医的李明德!"
"听说在宫里很有地位呢!"
"现在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嘛。"
窃窃私语中,李明德听出了复杂的情绪。有人惊讶,有人好奇,也有人冷漠。
王二越发得意起来:"大家都看见了,这位太医老爷想要回果园。可是他凭什么呢?四十年不闻不问,现在回来就想坐享其成?"
"王二说得对,这些年都是他在打理。"有村民附和道。
"李明德虽然是太医,但这果园的事确实..."另一个村民摇头。
李明德心中一沉。他没想到村民们会是这种态度。
"你们说得对。"出人意料的是,李明德竟然点了点头,"王二,这些年确实辛苦你了。"
王二一愣,随即更加嚣张:"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
"不过,"李明德的声音很轻,"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起的。"
这句话让现场安静了几秒钟。王二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村民们也面面相觑。
"装神弄鬼!"王二恶狠狠地说,"我告诉你,从今天开始,这果园就是我王家的了。你要是不服,随时可以来找我!"
说完,王二抄起锄头,当着众人的面又砍倒了一棵梨树。
李明德看着那棵梨树缓缓倒下,眼中闪过一丝痛惜。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身离开了。
村民们看着他的背影,议论纷纷。
"这李明德怎么这么窝囊?"
"就是,堂堂太医,被王二欺负成这样也不反抗。"
"可能在宫里待久了,脾气磨没了。"
"也有可能是真的理亏,毕竟四十年都没回来过。"
王二听着这些议论,心情大好。他挥舞着锄头,对着围观的村民大声说道:"大家都看见了,这位太医老爷就是个软柿子!以后谁敢说我王二不讲理,这就是证据!"
夕阳西下,李明德走进了村东头一间破旧的土房。这是他当年的老家,四十年来一直空着,屋顶都漏了几个洞。
他放下行李,默默地收拾房间。月光透过破洞洒进来,照在他苍老的脸上。
这个夜晚,青山村的村民们都在谈论同一件事:那个当了四十年太医的李明德回来了,却被王二抢了果园,连个屁都不敢放。
王二在自家院子里喝酒庆祝,醉醺醺地对妻子说:"看见没?什么太医,还不是个废物!这果园以后就是咱们的了,谁也别想抢走!"
他的妻子刘氏有些担心:"王二,你这样做真的好吗?人家毕竟是太医,在宫里见过大世面..."
"见个屁的世面!"王二醉眼朦胧,"你没看见他今天有多窝囊?连句硬话都不敢说!就这样的人,还想跟我斗?"
刘氏还想说什么,却被王二的鼾声打断了。
而在村东头的破房子里,李明德正在整理他从京城带回来的医书和药材。微弱的烛光下,他的表情平静如水,仿佛白天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第二天一早,李明德就出现在了村口。
他在老槐树下摆了一张简陋的桌子,放上几个药盒,挂起一块布,上面写着"义诊"两个字。
"太医回村了,要给大家免费看病!"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
最先来的是李大娘,她患有老寒腿,每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李明德仔细给她诊脉,开了一副药方。
"李大娘,这个方子回去按时服用,半个月后就会有明显好转。"李明德的声音温和。
李大娘拿着药方,有些不好意思:"明德啊,昨天的事..."
"没关系的,李大娘。"李明德笑了笑,"都是乡里乡亲,哪有什么过不去的。"
随后又来了几个村民,有的是胃病,有的是咳嗽,还有的是皮肤病。李明德都认真诊治,分文不取。
他的医术确实精湛,望闻问切样样精通,开出的药方也很有针对性。村民们渐渐对他刮目相看。
"没想到这太医的本事还真不假。"
"就是,我这咳嗽看了半年都不好,他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毛病。"
"人家毕竟在宫里当了四十年太医,医术肯定不一般。"
正当村民们围着李明德看病时,王二出现了。
他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看到这一幕,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哎呀,这不是太医老爷吗?"王二阴阳怪气地说,"怎么?在宫里当太医当惯了,现在要在村口摆摊当赤脚医生了?"
村民们的交谈声戛然而止。
李明德抬起头,平静地看着王二:"王二,我只是想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力所能及?"王二冷笑,"你连自己的果园都保不住,还能为别人做什么?"
他转向围观的村民:"大家都听好了,这个李明德就是个落魄的老头子。在宫里混不下去了,才灰溜溜地跑回来。你们信他的医术?小心被他给治死了!"
一些村民开始动摇,窃窃私语起来。
"王二说得也有道理,万一出了什么事..."
"是啊,还是去镇上找大夫比较放心。"
李明德看着犹豫的村民们,心中有些失落,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平静的笑容。
"大家不用担心,"他轻声说道,"医者仁心,我不会拿乡亲们的生命开玩笑。不过如果大家信不过我,去别处看病也是应该的。"
王二得意地哼了一声,转身就要离开。
就在这时,村头传来了急促的喊声:"不好了!村长家的小孙子发高烧,快不行了!"
02
村长张老汉的小孙子张小宝今年才五岁,平时活泼可爱,是全村人的开心果。但从昨天晚上开始,孩子就开始发高烧,一直烧到现在,小脸通红,人都快烧糊涂了。
张老汉急得团团转,他儿子张大山也六神无主。
"快去镇上请大夫!"有人建议。
"来不及了,镇上太远,这孩子烧成这样,路上恐怕就..."有人摇头。
正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李明德站了起来。
"让我看看孩子。"他说道。
张老汉犹豫了一下,看看周围的村民,又看看王二。
王二立刻说道:"张老叔,你可想清楚了。这李明德连自己的果园都保不住,你敢让他给小宝看病?"
"可是..."张老汉急得直流汗,"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
"我看还是算了,"王二继续煽风点火,"万一出了什么事,你们家可就绝后了。小宝可是你们张家的独苗啊!"
这话让张老汉更加犹豫了。张大山也紧张地说:"爹,要不还是去镇上吧。"
李明德看着发烧的孩子,心中焦急,但他没有强求:"张老哥,孩子的病不能耽误。如果你们信不过我,现在就往镇上赶,还来得及。"
"可是..."张老汉左右为难。
就在这时,小宝突然抽搐起来,白眼一翻,差点咽过气去。
"小宝!"张大山吓得脸色惨白。
"不能再等了!"张老汉一咬牙,"李明德,拜托你救救我孙子!"
李明德立刻蹲下身子,仔细给孩子诊脉。他的手指在孩子的手腕上轻按,眉头越皱越紧。
"这是急性风热,已经有些严重了。"李明德一边说着,一边从药箱里取出银针,"我要先给孩子退烧,然后再开药。"
说着,他开始在孩子的穴位上扎针。动作轻柔而精准,每一针都恰到好处。
围观的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王二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
大约一刻钟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小宝的体温开始下降,脸色也逐渐正常起来。
"体温降下来了!"张大山摸着儿子的额头,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李明德收起银针,又开了一副药方:"按这个方子抓药,连服三天,孩子就会完全好起来。记住,这三天内要让孩子多喝水,清淡饮食。"
张老汉接过药方,双手颤抖:"明德啊,这份恩情我老张家记一辈子!"
"都是应该的。"李明德淡然一笑。
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看李明德的眼神也变了。
"这医术真是绝了,几针下去就退烧了。"
"不愧是宫里的太医,确实有两把刷子。"
"刚才我们还怀疑人家,真是太不应该了。"
王二的脸色很难看。他没想到李明德的医术竟然这么高明,这让他感到了威胁。
"哼,就治好一个小孩的发烧,有什么了不起的。"王二酸溜溜地说,"说不定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呢。"
但他的话明显没有说服力。村民们都看见了李明德的医术,对他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村民来找李明德看病。他来者不拒,认真诊治每一个病人,而且分文不取。
村里的李婶子患有严重的失眠,李明德给她开了安神的药方,很快就有了好转。
赵大叔的腰痛了半年,李明德用针灸治疗,几次下来就明显缓解了。
还有王家媳妇的产后风,刘老汉的胃病,都在李明德的治疗下有了起色。
李明德的名声渐渐在村里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重这位太医。
但王二却越来越不安。
他发现村民们对李明德的态度在转变,有些人甚至开始为李明德抱不平,说他霸占果园的事做得不对。
"王二啊,人家李明德这么好的医术,你怎么能抢人家的果园呢?"李大娘忍不住说道。
"就是,人家免费给咱们看病,你这样做确实不厚道。"赵大叔也摇头。
王二恼羞成怒:"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他给你们看病就了不起了?我告诉你们,果园的事没得商量!"
为了挽回面子,王二决定给李明德一个下马威。
这天傍晚,他纠集了几个平时跟他关系好的村民,在果园里摆起了酒席。
"今天我王二高兴,请大家喝酒!"王二大声宣布,"这果园现在是我的了,以后大家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他特意让人去请李明德:"告诉那个太医,就说我王二在他的'旧果园'请客,邀请他过来喝一杯!"
消息传到李明德耳中时,他正在给一个村民针灸。听到这话,他的手微微一颤,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替我谢谢王二的好意,"李明德平静地说,"我还有病人要治疗,就不过去了。"
但村民们都知道这是王二在羞辱李明德。有人气愤,有人同情,也有人觉得热闹好看。
酒席摆在果园的中央,就是李明德祖父种下的那棵最大的石榴树下。这棵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果园里最珍贵的一棵。
王二端着酒杯,指着这棵石榴树对众人说:"这棵老树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了,结的石榴又酸又小,占地方还碍事。改天我把它砍了,在这里盖间房子。"
这话传到李明德耳中,他的脸色终于变了。
那棵石榴树是他祖父亲手种下的,寄托着李家三代人的情感。他无法想象这棵承载着家族记忆的老树被砍倒的场景。
但他依然没有去果园闹事。
酒过三巡,王二越喝越兴奋,开始说一些过分的话。
"那个李明德啊,别看他当了四十年太医,其实就是个没用的老头子。在宫里混不下去了,才回来想占便宜。可惜啊,遇到了我王二!"
"王二哥威武!"有人起哄。
"就是,什么太医不太医的,还不是灰溜溜地被赶出来了。"
"要我说,他就是个骗子,那些医术说不定都是骗人的。"
这些话越传越离谱,最后传到李明德耳中时,已经变成了他在宫中犯了错误被贬谪回乡的版本。
村民们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有些正在找他看病的人也开始犹豫了。
"太医,村里人都说你在宫里..."一个村民欲言又止。
李明德苦笑一声:"流言止于智者。我是主动请辞回乡的,身上没有任何污点。"
但解释显得苍白无力。人们更愿意相信传言,因为传言更有趣,更符合他们看热闹的心理。
王二看到这个效果,更加得意了。他开始变本加厉地散布关于李明德的谣言,说他在宫中贪污腐败,说他医术不精害死了人,说他人品有问题才被赶回来。
渐渐地,来找李明德看病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些原本同情他的村民也开始保持距离。
李明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想起四十年前离开村子时的情景。那时村民们依依不舍,说他是村里的骄傲,是青山村出去的第一个太医。
如今回来,却是这样的境遇。
但让李明德更难过的是村民们的势利和冷漠。他们可以因为他的医术而尊敬他,也可以因为谣言而疏远他。在利害面前,人情显得如此脆弱。
这天夜里,李明德独自一人坐在破屋里,借着微弱的烛光整理医书。窗外传来阵阵嬉笑声,是王二又在果园里聚众喝酒。
他们的笑声刺痛着李明德的心。不是因为果园被占,而是因为那份故土的温情已经不复存在。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
李明德打开门,看到是村长张老汉。老人脸色凝重,手里拿着一个包袱。
"明德啊,我来是想..."张老汉欲言又止。
"张老哥,有话直说。"李明德让他进屋坐下。
"我听说了王二散布的那些谣言,"张老汉愤愤不平,"这都是胡说八道!你的人品我清楚,你的医术我也见识过。小宝的命是你救的,我张家欠你一份大恩。"
李明德心中一暖:"张老哥,你有这份心就够了。"
"不,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被人欺负。"张老汉把包袱放在桌上,"这里是一些银子,你拿着。如果在村里待不下去了,就去别的地方,以你的医术,到哪里都能生活得很好。"
李明德看着这个包袱,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在这个冷漠的村庄里,终究还是有真情存在的。
"张老哥的心意我领了,但银子我不能要。"李明德推回包袱,"我不会走的。这里是我的家,我的根在这里。"
张老汉叹了口气:"可是..."
"张老哥,你相信我,这件事还有转机。"李明德的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再等等看,也许不用太久,事情就会有变化。"
张老汉不明白他的意思,但看到李明德坚定的眼神,也不好再劝。
送走张老汉后,李明德重新坐下来整理医书。在一本古旧的医书夹页中,他取出了一张发黄的纸条。
纸条上记录着关于这片土地的一个秘密,一个只有李家人才知道的秘密。
李明德看着这张纸条,嘴角露出了一丝莫测的笑容。
03
第二天清晨,村里发生了一件怪事。
王二家的井水突然变得浑浊不堪,还散发着奇怪的臭味。王二的妻子刘氏最先发现这个问题。
"王二!快来看看,咱家的井水怎么变成这样了?"刘氏惊慌地喊道。
王二跑过去一看,只见井水混浊如泥浆,根本无法饮用。
"怎么会这样?"王二皱着眉头,"昨天还好好的。"
他让儿子王小虎下到井里查看,发现井底淤积了大量的泥沙,就像是地下的泥土突然松动了一样。
"爹,这井水不能用了,得重新挖。"王小虎爬上来,满身泥污。
王二心疼得直咧嘴。重新挖井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短期内没有水用,生活都成问题。
但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
中午时分,王二邻居家的老母鸡突然开始不下蛋了。这些鸡平时都很正常,一天能下十几个蛋,但从今天开始,一个蛋都不下。
"这是怎么回事?"邻居王大嫂百思不得其解,"鸡也没病,食欲也正常,就是不下蛋了。"
下午,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村里几户人家的牲畜都出现了异常。
李大爷家的老黄牛突然变得焦躁不安,在牛棚里不停地哞叫,怎么安抚都不行。
赵叔家的羊群也开始异常,它们聚集在一起,惊恐地望着某个方向,那个方向正是果园所在的位置。
最严重的是刘老汉家,他家的三只猪突然拒绝进食,蜷缩在猪圈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这是中邪了吗?"村民们议论纷纷。
有老人说这是不吉利的征兆,有人说可能是天气要变,也有人怀疑是瘟疫的前兆。
但最奇怪的是,这些异常现象都集中在果园周围的几户人家,离果园越近的,异常越严重。
王二开始感到不安了。他家就在果园旁边,除了井水变浑浊,他们家的鸡鸭也开始表现异常。
"会不会是果园那里有什么问题?"刘氏担忧地问道。
"胡说!"王二虽然嘴硬,但心里也开始打鼓,"果园能有什么问题?我在那里待了十几年了,从来没出过事。"
但他的话缺乏说服力,连他自己都有些不相信。
这时,有人想起了李明德。
"要不去问问太医?"李大娘提议,"他见多识广,也许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啊,太医在宫里待了四十年,什么奇事没见过?"
但也有人反对:"不是说他在宫里犯了错误才回来的吗?还能信他?"
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王二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更加不安。他最担心的就是村民们因为这件事重新信任李明德,那样对他很不利。
为了转移注意力,王二决定采取行动。他找来几个平时跟他关系好的人,商量对策。
"我看这些都是巧合,"王二硬着头皮说,"说不定过几天就好了。大家不要胡思乱想,更不要听信谣言。"
"可是这些现象确实很奇怪啊。"有人担忧。
"奇怪什么?"王二不耐烦地说,"天气变化,牲畜有点反应很正常。你们没见过世面,才会大惊小怪。"
但王二的解释显然说服不了大家。异常现象还在继续,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第三天,王二家的情况更糟了。不仅井水无法使用,连他养的猪都开始生病了。
"王二,你快来看!"刘氏慌张地跑进屋,"猪圈里死了两头猪!"
王二冲到猪圈一看,果然有两头猪直挺挺地躺在地上,没有任何外伤,就像是突然暴毙的。
"这...这怎么可能?"王二脸色惨白,"昨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死了?"
他仔细检查了死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猪的饲料也没问题,其他猪虽然看起来虚弱,但还活着。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村民们更加恐慌了。
"这肯定不是巧合!"
"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在作怪!"
"会不会传染给人?"
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一些迷信的村民开始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
就在这时,有人提到了一个关键的细节。
"你们发现没有,出事的都是果园周围的人家,离果园越近,出事越严重。"村里的老秀才张先生分析道。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果园。
"难道真的是果园有问题?"
"可果园能有什么问题呢?"
"会不会是...会不会是因为..."有人欲言又止。
大家心里都在想同一件事:会不会是因为王二霸占了李明德的果园,所以遭到了报应?
王二看到村民们的眼神,心中升起一阵寒意。他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但他绝对不能承认。
"你们别瞎想了!"王二大声说道,"果园就是普通的果园,能有什么问题?"
但他的声音明显有些颤抖。
这时,一个村民壮着胆子问道:"王二,要不你去问问李明德?他是太医,也许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问他?"王二冷笑,但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我为什么要问他?他算什么东西?"
"可是..."
"没有可是!"王二咬牙道,"我告诉你们,这些都是巧合!过几天就会好的!"
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番话。
当天晚上,王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屋外的风声显得格外怪异,仿佛有什么不祥的东西在游荡。
他想起了李明德说过的那句话:"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起的。"
当时他觉得这话莫名其妙,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充满了不祥的预兆。
"不可能的,"王二在心里对自己说,"这都是巧合,绝对是巧合。"
但恐惧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
第四天,情况进一步恶化。
王二邻居家的老母鸡不仅不下蛋,还开始大批死亡。短短一天时间,十几只鸡就死了大半。
更可怕的是,这种异常现象开始向外扩散。原本只有果园周围的几户人家受影响,现在连稍远一些的人家也开始出现问题。
村民们彻底恐慌了。
"这是瘟疫!一定是瘟疫!"
"我们要死了!"
"快逃吧!离开这个村子!"
但也有理智一些的人指出,如果是瘟疫,为什么只有牲畜有问题,人却没事?而且为什么都集中在果园附近?
这种种疑问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件事的根源。
就在村民们惶恐不安的时候,李明德出现了。
他依然是那副平静的样子,在村口摆起了义诊台。但这一次,却没有人敢来看病了。
"太医,"李大娘战战兢兢地走过来,"村里出了这么多怪事,你...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李明德抬起头,看了看焦虑的村民们,淡淡地说:"我早就说过,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起的。"
这话让在场的村民们倒抽一口凉气。
"太医,你的意思是..."张老汉颤声问道。
李明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望向果园的方向:"那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的东西。强行占取,必有后果。"
他的话虽然说得很隐晦,但在场的每个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二此时也听到了这些话。他脸色惨白,浑身颤抖,但还是硬撑着说:"胡...胡说八道!这都是巧合!"
但他的声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底气。
李明德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王二,有些事情,不是嘴硬就能解决的。"
说完,他收起药箱,转身离开了。
留下的村民们面面相觑,都在王二身上看到了恐惧。
这一夜,王二彻底失眠了。他躺在床上,听着屋外的风声,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悔恨。
他开始回想李明德回村后的种种表现:那种超然的平静,那种成竹在胸的自信,还有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难道...难道他真的早就知道会发生这些事?"王二心中升起一个可怕的想法。
04
第五天一早,王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王二!王二!不好了!"是邻居王大嫂的声音,充满了恐慌。
王二匆忙起床开门,只见王大嫂脸色惨白,浑身颤抖。
"怎么了?"王二问道。
"我...我家的井也废了!和你家一样,水都变浑了!"王大嫂哭丧着脸,"还有我家的鸡,昨天晚上又死了好几只!"
王二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正在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不仅是王大嫂家,很快又有几户人家传来坏消息。李大爷家的老黄牛倒下了,赵叔家的羊群也开始大批死亡。
整个村子陷入了恐慌之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的牲畜都在死?"
"这样下去,我们也会死的!"
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议论纷纷。有人提议逃离村子,有人建议请道士来驱邪,还有人想要报官。
但所有的建议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些异常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就在这时,有人大胆地说出了大家心中的疑虑:"会不会是因为王二占了太医的果园,所以..."
"不要乱说!"王二立刻打断,但他的声音明显发颤。
"可是这些事情都太巧了,"张先生推了推眼镜,"你想想,太医回来后,王二占了果园,然后就开始出现这些怪事。而且越是靠近果园的人家,出事越严重。"
这番分析让村民们频频点头。确实,时间、地点、受影响的程度,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
王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看到村民们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从原来的羡慕和敬畏变成了怀疑和恐惧。
"我...我没有做错什么!"王二强撑着说,"果园本来就是没人要的,我只是..."
"王二,"村长张老汉严肃地说,"现在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村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作为当事人,应该想想办法。"
"什么办法?我能有什么办法?"王二有些歇斯底里。
"去找太医谈谈。"张老汉建议道,"也许他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去找他?"王二梗着脖子,"我又没做错什么!"
但在场的村民们都用压迫性的眼神看着他。在巨大的压力下,王二只能勉强同意:"好...好吧,我去找他谈谈。但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只是...只是为了大家好。"
当天下午,王二硬着头皮来到了李明德的住处。
李明德正在院子里晒药材,看到王二来了,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李...李明德,"王二结结巴巴地说,"村里人让我来问问,这些怪事...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李明德放下手中的药材,平静地看着他:"王二,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我...我不知道。"王二避开他的眼神,"可能是巧合吧。"
"巧合?"李明德淡然一笑,"这世界上很少有这么多的巧合凑在一起。"
王二心中一颤:"那...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李明德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王二,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我祖父当年要选择那块地种果园吗?"
"我...我不知道。"王二老实回答。
"因为那块地下面有一处天然的地下水脉,"李明德缓缓说道,"这处水脉不仅滋养着果园,也影响着周围的水井和土地。"
王二听得云里雾里:"这...这跟现在的事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李明德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意,"那处水脉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平衡。如果有人破坏了这种平衡..."
他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王二脸色惨白:"你的意思是...是因为我在果园里..."
"我没有说是因为你,"李明德打断他,"我只是在解释一个现象。至于具体的原因,你自己心里应该清楚。"
王二浑身颤抖,他想起了自己在果园里建猪圈、挖粪坑、砍伐果树的种种行为。如果李明德说的是真的,那他的所作所为确实可能破坏了地下水脉的平衡。
"那...那有解决的办法吗?"王二声音颤抖地问。
李明德看了他一眼,语气变得更加神秘:"办法不是没有,但要看是否有人愿意承担后果。"
"什么后果?"王二急切地问。
李明德没有回答,而是转身回到屋里,留下王二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满心恐惧和困惑。
王二回到家后,坐立不安。李明德的话让他更加确信,这些异常现象确实与他霸占果园有关。
但他还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更不愿意归还果园。
然而,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
第六天,王二家发生了更严重的事情。
他的儿子王小虎突然发起了高烧,而且烧得非常严重,整个人都陷入了昏迷状态。
"小虎!小虎!"刘氏抱着儿子哭得撕心裂肺,"你醒醒啊!"
王二也慌了神。他抱着儿子就往镇上跑,想要找大夫救治。
但镇上的大夫看了半天,也诊断不出是什么病。孩子除了高烧,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像是被什么邪祟附体了一样。
"这...这我也没见过这种病,"镇上的老大夫摇头,"要不你们去城里的医馆看看?"
但等不到去城里,王小虎的病情就急转直下。他开始说胡话,嘴里念叨着一些奇怪的话。
"石榴...石榴不能砍...祖宗...祖宗不答应..."
这些胡话让王二听得毛骨悚然。因为王小虎说的正是他一直想要砍掉果园里那棵老石榴树的事。
"这孩子怎么会知道这些?"王二惊恐地想,"我从来没有跟他说过这件事啊。"
更可怕的是,王小虎的胡话越来越清楚,仿佛真的有什么东西在通过他的嘴说话。
"还...还果园...李家的果园..."
"罪孽...罪孽深重..."
"报应...报应来了..."
这些话让王二彻底崩溃了。他跪在儿子床前,双手合十祈祷:"求求你们,放过我儿子吧!他是无辜的!"
但王小虎的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绝望之下,王二想起了李明德。
虽然他一直不愿意承认,但李明德确实是村里唯一的太医,也是唯一可能救治儿子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的根源都与李明德有关。也许只有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咬了咬牙,王二决定去求李明德。
但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嚣张跋扈的王二,而是一个为了儿子可以放下一切的父亲。
夜已经很深了,王二抱着昏迷的儿子来到李明德的门前。
他跪在门外,大声喊道:"李明德!求求你救救我儿子!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屋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门缓缓打开。李明德站在门口,看着跪在地上的王二,眼中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太医!太医!"王二声音嘶哑,"求您救救小虎!他高烧不退,一直说胡话!"
李明德低头看了看王二怀中的孩子,王小虎面色潮红,嘴唇发紫,呼吸急促。
"他说什么胡话?"李明德平静地问。
"他...他说什么石榴不能砍,什么祖宗不答应..."王二颤抖着回答,"还说什么还果园,罪孽深重...太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到这些话,围观的村民们倒抽一口凉气。张老汉、李大娘、赵大叔...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他们围成一圈,惊恐地看着这一幕。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王二瞪大眼睛,脸色煞白如纸,浑身颤抖得像筛糠一样,"这...这怎么可能?小虎他...他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李明德缓缓开口,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字字如雷:"半月前我就说过,有些东西..."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
"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起的。"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村民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王二更是面如死灰,双腿发软,几乎跌坐在地。
"太医,求您救救我们吧!"村民们跪成一片,声音颤抖,"我们知道错了!"
"这...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啊?"王二抱着儿子,眼中满是恐惧和不敢置信,"太医,您到底知道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您早就知道会发生这些事?"
李明德的眼中闪过一丝深不可测的光芒,他看着王二,又看看围观的村民们,最后目光落在了果园的方向。
"王二,你真的想知道答案吗?"他的声音低沉而神秘。
"想!我想知道!"王二几乎是在咆哮,"求您告诉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