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7年,傅崇碧被查出将30多位老干部藏在卫戍区,毛主席:我让的

0
分享至

1967年,一通电话拯救了一位将军,也拯救了30多名老干部的命运。



当江青带人气势汹汹冲到卫戍区营房外时,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正面临着人生最大的危机。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毛主席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切:"你们不要为难傅崇碧了,是我让他这样干的。"



临危受命——从铁原英雄到首都守护者

铁原战场上的钢铁意志

1951年春天,朝鲜战场硝烟弥漫。

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站在铁原阵地上,眼前是密集的炮火。敌军5万多人,1300多门火炮,还有不定时的空中支援,彭德怀下了死命令坚守铁原15天。



傅崇碧二话不说接下了任务。

13天的血战过后,"联合国军"选择了撤退,傅崇碧在医院抢救了四天才苏醒过来,他瘦了整整25斤。

这位四川通江县的农家子弟,1916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时才16岁。从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到万里长征,再到抗日烽火,他一路走来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

战争年代的九死一生练就了他的果敢。

有一次,傅崇碧带着十几个干部下乡考察,遭遇地主武装围攻,被逼到悬崖边,他带着大家一起跳下悬崖。

运气好,被一棵树挂住才保住命,敌人还往下扔手榴弹,手榴弹也卡在树枝上没爆炸。



这样的经历让他明白,关键时刻要敢于承担。

受命守卫红色心脏

1955年授衔,傅崇碧获得少将军衔,他手下的两个师长也是少将,外人看来军衔偏低。傅崇碧毫无怨言,他说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1966年5月,一纸调令改变了傅崇碧的命运。

毛主席批准,傅崇碧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卫戍区司令员,从此,他开始频繁出入中南海。

为什么选中他?因为铁原战场证明了他的忠诚和能力。



周恩来亲自部署,短时间内将北京卫戍部队扩编到4个师又1个独立团,共10万余人。这些都是训练有素、具有光荣传统的"拳头"部队。

特殊时期,周恩来决定由他直接指挥傅崇碧,没有他的命令,部队不能随意调动。

责任重大,北京作为祖国的心脏,安定繁荣是必要条件,傅崇碧深知这一点。



保护使命——危险中的生死托付

周总理的秘密嘱托

1966年底,形势急转直下。

周恩来找到傅崇碧,话说得很直接:"现在很多老同志面临危险,需要你们保护。"



傅崇碧点头答应,他对那些老前辈的遭遇很同情,有了周总理的话,他后来便想尽办法保护这些干部同志。

第一次考验很快来临。

1965年,罗瑞卿受到冲击,跳楼后腿部落下残疾,一些人还是不愿放过他,甚至直接找傅崇碧要人。

傅崇碧接到周总理指示,当即赶往现场,面对对方层层逼问,他面不改色,牢牢护住重病的罗瑞卿。

京西宾馆的紧急营救

1967年夏天,更大的危机来了。



陈再道



钟汉华

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钟汉华被叫到北京,安排住在京西宾馆。消息不知怎么泄露了,数百人聚集在京西宾馆门前,冲破了警戒线。

情况紧急,傅崇碧迅速带人赶到。

他先将陈再道和钟汉华安排在电梯间等待,然后与冲击的人群进行交涉,全力避免事态进一步失控。

关键时刻,他带来几百位解放军,将陈再道、钟汉华等30多人安全转移。

转移到哪里?卫戍区的营房。

30多位老干部的秘密转移

周总理及时将谭启龙、江华、杨尚奎、宋任穷等老干部接到北京,最初安排在中直招待所、京西宾馆。



消息走漏,北京的一些人也开始冲击这些地方。

周总理找到傅崇碧:"卫戍区能不能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

傅崇碧立即行动。

1967年的一天,与周总理密谈后,傅崇碧悄悄将30多位老干部转移到警卫一师东高地营房。

这个决定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贺老总生病需要住院,有人刁难说他没资格住解放军301医院,傅崇碧找到周总理:"卫戍区的师医院安全,没人造反。"



周总理很高兴,立即让他去安排,贺老总住进了大病房,卫戍区还专门派了大厨给他做饭。

有些人对此不满,傅崇碧都以沉默应对。



风暴来临——生死攸关的对峙

江青的突然袭击

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得到消息的江青迅速带人赶到营房外,她面色阴沉,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



"傅崇碧,把人交出来!"

对峙开始了。

江青步步紧逼,一再质问,她要求傅崇碧立即交出那些老干部。

傅崇碧站在营房门口,寸步不让。

他冷冷地说:"我怎么知道他们的行踪?我的任务是维持北京的稳定,你们自己把人弄丢了,反过头来问我,似乎有些说不通。"

局面一时僵持不下,形势十分危急。

江青显然没想到这个卫戍区司令如此强硬,她带来的人越来越多,傅崇碧却牢牢把他们挡在营房外面。

这是一场意志的较量。



傅崇碧心里清楚,这些老同志如果落到对方手里,后果不堪设想,他必须顶住压力。

关键时刻的救命电话

就在对峙最激烈的时候,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跑来。

"报告司令员,毛主席打电话了!"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工作人员大声传达:"主席指示,你们不要为难傅崇碧了,是我让他这样干的!"

一句话,扭转了整个局面。



江青脸色变了,带来的人也面面相觑,毛主席的话,谁敢不听?

傅崇碧长出一口气,这通电话解了他的困境,也救了那30多位老干部的命。

他立即动身,前往毛主席住处。



主席表态——历史的重要时刻

游泳池边的重要谈话

到达时,毛主席正在游泳。

秘书进去通报,主席从游泳池上来,穿了件睡衣就出来了。



"还没吃饭吧,先吃包子,事情等会再说。"

毛主席的话很平和,傅崇碧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十几分钟后,正式谈话开始。

"北京现在的情况怎样?"主席直接问。

"很乱。"傅崇碧如实回答。

他们商谈了很多,主要谈的是北京的治安问题,毛主席听得很仔细,不时点头。

获得明确支持

傅崇碧鼓起勇气,把老干部的事情全盘托出。

他坦诚表示,在周总理的指示下,那些老同志都被卫戍区保护在东高地。

毛主席听完,眉头舒展开了"总理做得好,你也做得好!"

这句话让傅崇碧彻底放下了包袱。

临走时,毛主席拍板了:"不要紧,他们要是再追查你,你就说是我让你办的。"

有了这句话,傅崇碧再也不用担心了。



风云突变的1968年

好景不长。

1968年3月22日,一场更大的风暴袭来,"杨余傅事件"爆发。

傅崇碧被告知要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林彪沉着脸对他说:"军委决定,调你到沈阳军区任第一副司令。"

这个突然的调令隐藏着险恶用心。

傅崇碧到沈阳后被软禁在小楼里,大喇叭开始喊"打倒傅崇碧"的口号,他失去了辩解的自由。

毛主席的关切

1973年,转机出现。

毛主席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上说:"杨、余、傅都要翻案,这些人的问题是林彪搞的。我听了一面之词,所以犯了错误。"



1974年,四届人大召开前,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情况时,主席问道:"傅崇碧怎么还回不了北京?他到哪里去了?"

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当着众人的面发了火:

"都说我一句顶一万句,傅崇碧的问题我说过好几句了,怎么一句也不顶用?你们把他弄到哪里去了?我要见他!"

重新起用

1974年,傅崇碧终于被"解放"。

有人想把他安排到广州军区,周总理和邓小平坚持要把他留在北京。

1977年,傅崇碧恢复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身份,后来晋升为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回首往事,那个1967年的决定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2003年1月17日,傅崇碧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担当。

1967年那个紧张的下午,如果没有毛主席那通电话,历史可能完全不同。

有时候,一个人的勇敢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参考资料:
《傅崇碧》百度百科官方资料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967年周恩来费心保护"三老四帅"过关》
《纪念傅崇碧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山西省晋绥基金会官网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只番茄鱼
一只番茄鱼
铭记英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73文章数 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