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又有2名间谍现身?93阅兵军机训练期间,我国军事机密险遭泄露

0
分享至

众所皆知,9月3日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日子之一,众人都盼着这天来临,想瞧瞧我国军事力量究竟发展到何种程度!

就在不久前,还有消息传出特朗普打算举行阅兵,这足以凸显今年阅兵的重要性。就在大家激动不已时,间谍已开始暗中伺机而动!



我们都清楚,这几年间谍们为了偷取我国的机密,几乎想尽了各种办法,什么手段都试过了。

最近,北京某军事基地上空突然出现了一架无人机,偷偷摸摸地在那拍照片,次数还不少,实在让人觉得这事挺蹊跷的。

他们为窃取我国国家机密不择手段,甚至放飞无人机到训练区域进行拍摄。原本以为这种情况只是危言耸听,不会真的发生,可8月28日,这事儿竟实实在在地出现了!



这两天,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不断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

在北京某个军用机场以及空军训练基地等涉军地点附近,多次有人反映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徘徊。这些无人机的动作挺怪的,好像是在偷偷录制参加阅兵的军机训练场面。



随后国安部门在第一时间,对赵某、杨某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后发现,赵某和杨某属于军事爱好者,并不是所谓的间谍,他们拍摄照片也是为了看看有那些新军机。说白了,赵某和杨某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他们的无心之举,引发不小的后果。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拍个飞机嘛,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在国家安全这个特殊领域,行为的客观后果,永远比你口中的主观动机重要得多。你以为的“无心之失”,在敌人眼里,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战略情报。



我们来看看赵某和杨某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拍点别人拍不到的东西。赵某作为“军事爱好者”,可能觉得这是离梦想最近的时刻。杨某作为职业飞手,或许想以此证明自己的技术高超。他们的镜头下,是战机呼啸而过的壮观场景,但这些画面,在专业情报人员眼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些视频可不是简单的“飞机起飞降落”而已,它们是活生生的“活情报”。通过这些影像,可以轻易分析出我军战机的具体型号、性能参数,甚至能推算出军队的训练强度和战术编队模式。你觉得背景只是些模糊的地面?



错了,利用专业技术,哪怕是模糊的地形背景,也能被用来计算出机场跑道的精确长度、防空设施的大致位置。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碎片,一旦被敌对势力收集、拼接,就能汇聚成一张用于精确打击的军事地图。

这听起来像不像电影情节?但现实远比电影残酷。就在2023年,某军工企业的员工卫某,也是出于炫耀心理,在网络论坛上分享了一张自己单位涉密设备的照片。他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就是一张图而已。



结果,这张图被境外间谍盯上,顺藤摸瓜,导致了严重的泄密事件。卫某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无期徒刑,“牢底坐穿”。这个血淋淋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在国家机密面前,“我不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从来都不是免责的挡箭牌。

事实上,我们的法律法规并非一片空白。规则的“硬边界”早已划定,只是太多人视而不见,或者说,选择性失明。



从2024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施行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里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超过250克的无人机,必须在民航局实名注册。超过7公斤的无人机,飞手必须持证上岗。这些规定,就是为了给天上的“眼睛”们套上缰绳。

具体到事发地北京,相关的管制措施更是早就到位。为了保障重大活动,北京市早已发布了“净空限制令”。从7月16日起,东城、西城、朝阳等九个核心城区就被列为禁飞区。而从8月29日起,大兴、顺义等另外七个区也被纳入禁飞范围。这些信息,通过路边的警示牌和网络新闻,进行了广泛宣传。可以说,只要你稍微留点心,就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规定。



然而,当赵某和杨某被当场抓获时,他们给出的辩解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不知道这里禁止拍摄”。这真的是“不知道”吗?恐怕更多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对规则的极度漠视。这种意识上的“缺席”,比技术上的漏洞更可怕。

有人会说,可以上反无人机系统啊。没错,技术防御确实在进步,但反制系统并非万能。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总会存在信号盲区和探测漏洞,这恰恰给了那些心存侥幸的飞手可乘之机。技术永远只能是辅助,真正坚不可摧的防线,必须建立在每个人的心里。



更有意思的是网络上一些“喊冤”的评论,其中一种论调特别有迷惑性:“阅兵不就是给人看的吗?提前拍点怎么了?”这种逻辑看似有理,实则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阅兵,是国家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合,进行的一次主动展示,它展现的是自信和力量。

而偷拍军事训练,性质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你家办喜事,张灯结彩欢迎宾客,但这不代表客人可以随意溜进你的卧室,去翻箱倒柜,窥探你的隐私。公开展示和保密筹备,是两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面对这种低空安全威胁,单靠国家机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由全民监督和社群自律共同构成的社会化防御网络。

这次事件能够被迅速处置,起关键作用的,恰恰是“人防”。一位警惕的北京群众,发现了异常的无人机活动后,立刻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的12339举报热线。国家安全机关迅速响应,通过轨迹追踪和视频比对技术,很快就锁定了目标,将赵某和杨某人赃并获。



事后,这位首位举报人获得了5000元的现金奖励。这笔奖金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国家正在积极鼓励和依靠人民的力量,让每一个公民都成为国家安全的哨兵。

这件事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军事爱好者”这个群体。真正的“军迷”,是对国防充满热爱、敬畏和责任感的人。他们懂得什么该看,什么不该问,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去守护自己所热爱的对象。



而那些为了博取眼球、满足虚荣心,不惜以泄露军事秘密为代价的人,根本不配被称为“军迷”。他们只是打着爱好者旗号的“蠢货”,极易被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盯上,沦为一颗可悲的“棋子”。

因此,我们亟需在相关的爱好者社群中,建立起一种健康的文化和行业自律。无论是军事圈、摄影圈还是无人机圈,都应该将“遵守保密规定、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圈内最基本的共识和行为准则。这不应该仅仅是法律的要求,更应该成为一种内化于心的自觉。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比事后处罚一百次都更有意义。



赵某和杨某最终受到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设备暂扣。这个结果,对于他们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来说,已经算是相当宽容了。但这起事件,必须给我们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技术平民化时代,国家安全的边界,早已从遥远的国境线,延伸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保守国家秘密,不再仅仅是军人、警察和保密单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它已经成为宪法赋予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



你的好奇心需要边界,你的爱好需要理性。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时,请务必时刻绷紧心中那根“保密弦”。用我们的理性和责任,为国家的安全,加上一把牢固的“心锁”。请永远记住:能看的,国家会大大方方地展示给我们看。不该看的,一丝一毫都不能去触碰。这,是底线,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清醒。

信息来源

大河网《2人多次在军事敏感区飞无人机,违规拍摄阅兵军机训练,被行政处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1770824628025394&wfr=spider&for=p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影史侃谈 incentive-icons
影史侃谈
展现优雅风尚,感受时尚魅力。
2457文章数 5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