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1社论丨企业重视研发投入,长期主义必会带来更多增量

0
分享至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简称“中上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全市场的研发投入为7456.87亿元,同比增长2.68%。

而再从具体公司的中报数据来看,尽管部分行业面临需求波动与成本上涨的挑战,但相当数量的头部企业,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公司,其研发费用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甚至更高比例的增长。

从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到高端装备制造,一条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投资主线清晰可见。这种大量的投入,超越了简单的财务考量,它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企业家已经达成共识,单纯依赖规模扩张与成本优势的增长模式已触及天花板,唯有通过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构筑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切换。过去数十年,人口红利、城镇化浪潮与全球化分工是中国企业高速成长的三大基石。当这些传统动能面临一定挑战,外部环境又充满不确定性时,“向何处寻求增长”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今天来看,答案或许就隐藏在那些不断攀升的研发投入数据背后。面对部分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无论是国家战略的引导,还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内生需求,都驱动着资本与人才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流向研发一线。

这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里子建设”。因此,我们看到,即使在利润承压的季度,那些着眼长远的公司依然会坚定地将大量资金用于构建实验室、招募顶尖科学家,以及推动基础科学的前沿探索。

而我们把视角切换到市场上来看,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反应最为敏锐。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投资者的估值模型也正在悄然迭代。传统的市盈率(PE)估值体系在评估许多高研发投入的科技型企业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投资者们正逐渐学会“看懂”研发投入的长期价值,愿意为那些暂时牺牲短期利润以换取未来技术领先地位和广阔市场空间的企业,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这其实也是一种价值发现的进化。投资者不再仅仅关注企业“现在能赚多少钱”,而是更加关心“未来能创造多大价值”。研发强度、专利数量、技术路线的先进性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卡位,正成为比短期盈利波动更为重要的价值标尺。

这种从“看现在”到“看未来”的视角转变,为那些坚持长期主义、深耕技术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本支持,形成了一个鼓励创新的正向循环。

当然,要想实现从研发投入到商业成功,中间依然隔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既是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也是其风险所在。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并不必然带来预期的市场回报,它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管理效率以及对技术趋势的精准判断力。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放弃研发投入的风险,远比投入失败的风险更大。在一个技术加速迭代的时代,固步自封就意味着被淘汰。许多中国企业已经走过了模仿和追赶的阶段,正站在迈向创新引领的门槛上。这一步的跨越,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与甘坐冷板凳的耐心。

A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其在研发上的集体加码,不仅是在为自身的未来投资,更是在为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积蓄能量。它们正在努力将“中国制造”的标签,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勋章,在全球价值链上争取更有利的位置和更多的话语权。

也正因此,A股中报所揭示的研发投入增长趋势,绝非简单的数字变化,它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微观主体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并拥抱这一新叙事,意味着需要用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多元的维度去审视企业的价值。那些敢于在研发上“下重注”,并能有效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是未来穿越经济周期、实现持续增长的核心力量,也无疑是A股市场上最值得期待的价值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世纪经济报道 incentive-icons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212761文章数 7430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