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归顺曹操,能达到什么高度?诸葛亮早给出答案,很出意外

分享至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在土山被围,无奈之下投靠曹操。

曹操见了关羽大喜,此前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就让曹操大开眼界,见识过关羽的实力,肯定想将其收入麾下。

曹操待关羽极好,三日小宴五日大宴,还送了赤兔马,赐了“汉寿亭侯”的爵位,这是任何一位武将都没享受过的待遇。

可关羽呢?为了表示他的忠义,小说中写道他与曹操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但知刘皇叔去向,必随之”。

要知道,当时曹操与刘备的实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很多人认为要是关羽归顺了曹操,一定会大有前途,比跟着刘备好。

那么,到底是这么回事吗?



一、得不到重用

其实不然。

首先,以曹操的性格,只有宗亲将领才会有绝对的统治权。

在曹操阵营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族将领,才是其核心武力的支柱。

另外荀彧、郭嘉等颍川士族把控着决策中枢。
且这种“家族企业”模式的管理体系,早在官渡之战前就已高度固化,即便优秀如张辽,在赤壁之战前,也不过担任的是偏统帅。

真正让其名震天下的合肥之战,还是因为当时曹操主力西征关中、东线空虚才给了张辽机会。

由此,关羽跟随曹操后,最多也只能做个“外姓第一将”,充其量不过是个高级的外来打工仔,连家族内部都几乎无法渗透。

这还是曹操在世时的待遇,要是曹操归天,其子继位,加之关羽年长,他的地位还有待商榷呢。

这一点从曹丕对待于禁和张郃的态度中可见一斑。



于禁,字文则,兖州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要外姓大将,“五子良将”之一。

他以“治军严整”“奉法不回”闻名,是曹操早期最信任的统帅之一。

其代表事迹有,随曹操征张绣、吕布,官渡之战力守延津,迁偏将军。平定河北后,与张辽、乐进等并号“五子良将”,迁左将军,封益寿亭侯。

209年,讨平梅成、陈兰等江淮叛乱,拜虎威将军;214年,以左将军身份督七军屯樊北,与张辽等同守合肥,威震江东。

219年,在与蜀汉征战中,被关羽水淹七军,后来投降关羽,第二年孙权夺回荆州后,于禁又回到曹魏阵营。

但曹丕是怎么对待于禁的呢?

曹丕虽拜于禁为安远将军,却在陵墓的壁画中描绘了于禁投降关羽的图像,最后于禁被羞辱致死。



而张郃呢?

他先附韩馥、袁绍,官渡之战后归曹操,历仕魏武、魏文、魏明三朝,以“善营阵、知兵势”著称,是曹魏阵营西线最高统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