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国和越南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由于气候和地形原因,我国军队在越南战场上并没有太多优势。
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一路打穿了越南北部地区的防线,并直逼越南的首都河内。
然而,我国在取得一系列战略胜利后,却一反常态选择了迅速撤离。
与此同时,越南军队迅速动员了主力部队、准备了大量的武器和设备,准备乘胜追击。
“不准追击!”然后就在越南军队把一切准备就绪后,越南共产党的领袖黎笋却下了这样的命令。
“不是我们没有追击,是当时黎笋下命令不准!”根据越南少将阮德辉的回忆。
这场战役让越南人很不理解,为什么在形势大好时,领导人为什么选择了“放虎归山”?黎笋为什么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中越战争的爆发和结局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为了对抗蓬勃发展的中国,我们北边的邻国苏联和南边邻国越南结成了军事同盟,准备打击我国。
借着苏联的帮助,越南侵略他国的欲望高涨,不仅对邻国柬埔寨发动了侵略战争,还反复挑衅我国边境,不断挑起二国之间的战争。
就这样,在一点点摩擦中,中国和越南的关系紧张,而苏联和越南却正式形成了针对中国的联盟。他们分工明确:越南负责攻打前线,苏联则负责给越南提供武器设备,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越南就对中国发起了进攻,1979年正式爆发了中越战争。
面对越南的一再挑衅,我们自然不能任人宰割,于是迅速组成了军队,奔赴边境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往前线的战士们这次不仅仅要给越南一个教训,也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不是好欺负的!
这场战役并不好打,由于气候原因,当地气候炎热、地形复杂,为了保障我们的优势,必须要赶在雨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否则就有可能失去优势。
当时的国家领导邓公采取了“快打快走”的战略,他们希望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里结束战争,避免战线太长,把自己的势力削弱。
中国和越南相比,二者的实力悬殊太大。
参加战争时,中国累计参加了20万士兵,投入了重型坦克和装甲车数百辆,还带去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反观越南,当时口口声声说要帮助自己的苏联却退缩了,导致了越南军队在战场上十分被动。
这场战役中,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矿业和军事设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社会经济陷入了困境,政府的公信力也极度下降,此战之后的越南就再也无法恢复过去的辉煌了。
战争结束后,中国和越南走向了两个方向,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道路,开始走上了腾飞的道路,国际地位也不断攀升;越南则因为战争损坏一蹶不振,彻底沦落为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一。
中越战争背后的国家—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