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大家早上好,我是迈克尔·柯鲁克,我的父亲大卫·柯鲁克是一名英国人,母亲伊莎白·柯鲁克是一名加拿大人,我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接下来的发言我会用中文。”
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见面会,当一位白皮肤的外国友人用一口流利的“京腔”向媒体打招呼时,在场的不少记者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视频。
柯马凯回答记者提问。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74岁的迈克尔·柯鲁克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中文名字——柯马凯。他的父亲大卫·柯鲁克,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36年到西班牙加入反法西斯国际纵队,1938年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华。他的母亲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出生于成都,1943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47年到晋冀鲁豫解放区考察土改,后终身在中国工作。
柯马凯的父母还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拓荒者。2019年,时年104岁的伊莎白·柯鲁克接受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的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柯马凯生于北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里长大,在中国读小学、初中,在工厂当过工人。创办北京京西学校,任学校中国文化部主任多年。曾获2003年北京市“长城友谊奖”、200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今天的记者见面会上,柯马凯回忆了父母与中国的情感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我父亲1936年到西班牙加入了国际纵队,1938年来到中国,1942年回到英国参加了英国皇家空军,战后又回到中国。我的母亲生在中国,去加拿大学习以后,1938年回到中国,在后方参加了乡村建设和工合运动。1942年他们在中国相遇,后来相爱,我就出生在北京。”柯马凯说。
工合国际是1939年在香港成立的一个组织,宋庆龄是名誉主席。工合在抗战期间为后方做了很多事情,组建生产合作社,办医院、学校等。柯马凯现在担任着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他表示,现在工合国际的主要工作是乡村帮扶和国际民间友好交流。
柯马凯表示,自己在北京长大,从小接触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故事。他的母亲那时候在贫困山村和劳动人民一起生活,父亲在美国当过工人,他自己也曾在中国和英国当过工人,这种人生经历让他贴近劳动群众。这也让他认识到,战争中最受苦的就是老百姓,和平尤为珍贵,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才能争取和平,避免百姓受罪。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