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司法实践中
金钱给付类案件的执行常有明确标准
而赔礼道歉这类行为执行案件
因涉及当事人情感与面子问题
被执行人会持有“钱可以赔,道歉不行”的心理
往往成为执行工作的“软骨头”
近日,平江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
涉及赔礼道歉的行为执行案件
![]()
0 1
案情回顾
2024年9月,李某与郑某、王某两人在平江县某麻将馆因琐事发生口角,争执逐渐升级,郑某、王某情绪激动下将李某打伤。受伤后,李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经法院审理,郑某、王某的侵权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法判决两人向李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万余元,同时需向李某以书面形式赔礼道歉,承认自身错误。
0 2
案件执行
判决生效后,郑某、王某却迟迟未履行义务,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件情况,对郑某、王某的财产线索展开调查,依法冻结了两人的银行账户。账户被冻结后,郑某、王某很快主动联系法院,表示愿意筹钱支付1万余元赔偿款,但对于“赔礼道歉”这一义务,却始终态度强硬:“赔钱可以,道歉是不可能的,拉不下面子!”而李某同样态度坚决:“法官,我咽不下这口气,他们打了我还不认错,必须道歉!”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
执行干警深知,单纯强制执行赔偿款易,但要化解双方心结、真正案结事了,必须解决“赔礼道歉”这一核心矛盾。为此,干警多次做郑某、王某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两人筹钱支付赔偿款,另一方面积极释法明理,详细释明“赔礼道歉是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若拒不履行,法院将依法采取登报道歉、公告道歉等强制执行措施,相关费用由两人承担,且其拒不履行行为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经过多轮沟通与释法,郑某、王某终于认识到自身错误,主动手写道歉信,向李某表达歉意;李某看到道歉信中真诚的措辞后,也对两人的道歉和赔偿表示接受。至此,该案的矛盾得到顺利化解,实现“案结事了”。
![]()
0 3
法官说法
赔礼道歉作为一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有着重要意义。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载明,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若侵权者拒不履行赔礼道歉义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可以对拒不赔礼道歉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对于情节严重、藐视司法权威的,法院还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让被执行人赔礼道歉,法院可以采取替代履行的方式,根据法律规定,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产生的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所以,被执行人应积极履行法院判决的赔礼道歉义务,否则将面临一系列不利后果。
供稿:刘凌峰 彭晶晶
编辑:办公室
初审:方坚强
复审:林雄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