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已圆满收官,印度总理莫迪也结束了这次对中国的访问行程。
结束行程后,莫迪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动态,表示对中国之行非常满意,看得出来,这次莫迪来中国那是相当开心。
【莫迪的“点赞”】
【莫迪的“点赞”】
莫迪喜欢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更新动态,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次在天津期间,他在个人社交账号还发布了大概二十多条涉及上合峰会的帖文,包括和普京在一次的情况,看得出来,莫迪非常激动。
此次天津之行,他的账号先后更新了二十余条与上合峰会相关的内容:有与普京并肩微笑的合影,有在圆桌会议上发言的侧影,还有漫步会场时拍下的景致。
他对此次中国之行给出“富有成效”的4字评价。这四个字,首先是对多边外交成果的肯定。上合组织框架下,印度与中国及其他成员国在能源互联互通、区域贸易便利化等议题上达成了多项共识。这些具体成果,让“富有成效”有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同时,这四个字也是说给印度国内的“定心丸”。当下印度经济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美国的施压,一方面是制造业增长放缓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迪政府需要向民众证明,外交领域的突破能为经济注入动力。
【莫迪的“满意”从何而来】
从德里出发前,印度国内对此次访华的预期并不算高,甚至有媒体猜测,美国近期的施压可能会让莫迪在天津“放不开手脚”。但峰会结束后的一系列细节表明,这次中国之行让他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成果,这种满意至少来自三个层面。
其一:在大国博弈中找到平衡的释然
今年2月,为拉近与美国的关系,莫迪政府做出了一系列让步:降低美国大豆、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承诺未来五年从美国采购价值100亿美元的能源,甚至在半导体产业链合作中向美方让渡部分市场份额。但事与愿违。8月1日,美国突然宣布对印度钢铁、铝制品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未遵守全球钢铝产能管控协议”。8月27日,又以“印度持续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追加25%关税,两轮叠加后,部分商品税率飙升至50%。这种“一边索取、一边打压”的双标行为,让印度外交部门深感被动。
而在天津峰会上,印度的处境截然不同。作为上合组织重要成员,它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互动是平等的:这与美国的单边制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莫迪在大国博弈中找到了久违的平衡感。
其二:在多边舞台上的话语权提升
印度始终渴望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这种诉求在多边机制中尤为迫切。此次上合峰会,给了莫迪充分表达立场的机会。
对莫迪而言,这不仅是外交成果,更是对其国内安全政策的肯定,有助于巩固他在选民中的形象,所以这次莫迪在个人社交媒体多次更新动态,也是情理之中。
其三:与关键伙伴的互动取得实质进展
峰会期间,莫迪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被外界称为“重头戏”。两人单独交谈时长超过40分钟,远超预定时间。
对印度而言,和普京面对面对话,这不仅是军事实力和能源安全的双重保障,更意味着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俄印传统伙伴关系的稳固。要知道,美国此前多次威胁对印度采购俄制武器实施制裁,而此次普京的明确承诺,等于给印度吃了一颗“定心丸”。
莫迪和普京会面
这些具体的合作进展,让莫迪的“满意”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一次访问,或许能改变的“印象分”】
若说莫迪此次访华仅收获了外交成果,或许不够全面,印度长期认为,大国外交必然伴随“霸权逻辑”,但此次上合峰会的氛围可能改变了这一认知。在双边会谈中,中方既坚持了在边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又展现出灵活性。更重要的是,民间交流的温度可能触动了他。莫迪抵达天津时,机场通道两侧的欢迎人群中,有不少学生举着两国国旗欢呼。当莫迪在飞机上回看此次访问的照片时,或许会意识到:与中国的务实合作,不仅能为印度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更能让印度在多极化的世界中找到更从容的位置。
早在印度访华前,印度国内还有印度有专家公开表示,莫迪做得对,要和中国处好关系。这位教授认为,中国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经济上,中国 GDP 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常年保持 30% 左右,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备的产业链让印度企业高度依赖。军事上,中国国防预算和现代化装备水平仅次于美国,航母、隐形战机等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莫迪这次来华,对印度来说,确实是一次和中国合作的好机会。
“富有成效”对莫迪来说,应该是内心真实的表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