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我才知道:中国人人在用的手机支付,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无人问津

分享至

“你是第一次出国吗?记得多带点现金,别太依赖你的手机。”

送机时,父亲递给李辰一个鼓鼓的信封,里面是整齐叠好的欧元。

李辰笑着推开,掏出手机晃了晃:“这年头谁还带现金啊,我这里装着的可是'宇宙银行'。”

父亲摇摇头,执意将信封塞进李辰的背包侧袋:“带着吧,国外没你想的那么方便。”

李辰没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毕竟在他的认知里,德国作为发达国家,支付系统必定比中国更加先进。

他满怀期待地踏上了飞往柏林的航班,梦想即将在这个发达国家展开一段精彩的培训之旅。



01

李辰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这次被公司派往德国柏林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业务培训。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从小到大,他一直相信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切都应该比中国更加便利、更加现代化。

坐在飞往柏林的飞机上,李辰透过舷窗望着云层,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

飞机上的小屏幕显示还有不到两小时就要抵达目的地,李辰开始在手机上检查自己的支付软件是否已经切换到国际版。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满意地关闭了手机,开始想象着接下来一个月里,他将如何在这个“更加发达”的国家体验生活。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让李辰有些疲惫,但抵达柏林机场的那一刻,他依然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自己的德国之旅。

办理完入境手续,拿好行李,李辰走出机场大厅,准备打车前往预订好的酒店。

他站在出租车站台前,掏出手机准备扫码支付,这是他在中国的习惯动作——无论去哪里,只需一部手机走遍天下。

“二十五欧元。”留着浓密胡须的德国出租车司机用生硬的英语说道,同时伸出手掌。

李辰条件反射般地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支付软件:“我可以用手机支付吗?”

司机先是一愣,随后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的手掌:“现金,只收现金。”

李辰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这才想起父亲硬塞给他的欧元,从背包侧袋里取出信封,庆幸自己最终还是带了些现金。

他从信封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三张十欧元纸币,递给司机,心想这大概是某个特例,毕竟是机场,可能规定特殊。

车子驶入柏林市区,李辰望着窗外陌生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心中的兴奋逐渐压过了刚才的小小不适。

柏林的建筑风格与中国城市截然不同,低矮的欧式建筑、宽阔的街道、有序的交通,每一处都透露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酒店位于柏林市中心附近,是公司为培训人员统一安排的住宿。

李辰拖着行李箱走进酒店大堂,现代化的装修风格让他感到一丝亲切,这里看起来与国内的高级酒店并无太大差别。

前台的工作人员微笑着接待了他,在确认预订信息后,递给李辰一张表格:“请您填写一下个人信息,我们需要您的信用卡做押金担保。”

李辰一边填写表格,一边问道:“可以用手机支付吗?我有国际版的支付软件。”

工作人员面带歉意地摇摇头:“抱歉,我们只接受现金或信用卡。”

李辰叹了口气,从钱包中取出很少使用的信用卡,交给前台工作人员。

房间很舒适,但李辰的心情却有些复杂,他坐在床边,回想刚才的两次支付受阻,这与他想象中的发达国家形象有些不符。

他打开手机,给自己的同事王勋发了条消息,王勋是公司驻德国办事处的员工,明天将负责接待他参加培训。

“我刚到柏林,发现这里好像不太接受手机支付?”李辰在消息中写道。

很快,王勋回复了:“哈哈,欢迎来到现金王国!德国人超爱用现金,你最好随身带够欧元,很多地方连信用卡都不一定接受。”

李辰惊讶地看着这条消息,一时间难以理解: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德国,人们依然偏爱这种看似落后的支付方式?

他在床上躺下,望着陌生的天花板,内心深处对这个国家的好奇更加强烈了。

第二天清晨,柏林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李辰早早地起床准备迎接他在德国的第一个完整日子。

酒店提供的早餐丰盛精致,李辰一边享用着德式面包和香肠,一边观察四周的人们。

不知是否是错觉,他发现这里的人们似乎都不像中国人那样频繁地使用手机,餐厅里的气氛更加安静,人们专注于面前的食物和交谈。



吃完早餐,李辰在酒店大堂见到了前来接他的王勋。

王勋是一位在德国生活了五年的华人,比李辰大几岁,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昨晚休息得怎么样?准备好开始你的德国生活了吗?”

李辰笑着点点头,但还是忍不住提起昨天的疑惑:“德国真的很少用手机支付吗?作为发达国家,这不是很奇怪吗?”

王勋拍了拍李辰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你会发现,在很多方面,德国并不符合中国人对'发达国家'的想象。”

他们搭乘地铁前往培训地点,李辰注意到车站的售票机只接受现金或银行卡,同样没有移动支付的选项。

地铁车厢内,李辰小声问道:“你们在德国怎么适应没有手机支付的生活?”

王勋笑了笑:“习惯就好,其实一开始我也很不适应,毕竟在中国已经几乎不用现金了,但慢慢地就会发现这种生活也有它的好处。”

李辰疑惑地看着王勋,不明白没有手机支付能有什么好处。

培训中心位于柏林市中心的一栋现代化办公楼内,装修精致,设备先进,这让李辰稍微找回了一些对“发达国家”的预期印象。

第一天的培训主要是相互认识和了解课程安排,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员们轮流做自我介绍。

午餐时间,李辰和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一起前往附近的餐厅。

餐厅环境优雅,服务周到,但当他们准备结账时,李辰再次遭遇了“支付危机”。

他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却被服务员礼貌地告知:“对不起,我们只接受现金或信用卡。”

李辰有些尴尬地看向其他学员,发现大家都很自然地掏出钱包,取出现金或信用卡。

回到培训中心的路上,李辰忍不住向同行的美国学员杰克询问:“在美国,手机支付普及吗?”

杰克摇摇头:“不太普及,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使用信用卡,只有少数年轻人会使用一些手机支付应用,但远没有像你描述的中国那样普遍。”

这个回答让李辰更加困惑,他一直以为像美国这样的科技强国,移动支付应该非常发达才对。

培训结束后,王勋带李辰去附近的银行兑换了一些现金,并建议他办一张当地的借记卡,以便在德国期间更方便地支付。

李辰站在银行门口,手里拿着刚兑换的欧元和新办的银行卡,内心有种莫名的挫败感。

他不禁想起自己出国前对父亲说的话:“这年头谁还带现金啊,我这里装着的可是'宇宙银行'。”

现在看来,他的“宇宙银行”在这个实际的发达国家竟然毫无用武之地。

晚上回到酒店,李辰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里的支付软件,这个在中国几乎可以解决一切支付需求的应用,在德国却像一个精美但无用的摆设。

他给父亲发了条消息:“爸,你说得对,我应该多带些现金的。”

父亲很快回复:“适应环境是出国最重要的课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

李辰躺在床上,思考着父亲的话,渐渐进入梦乡,梦里他回到了中国,走进一家便利店,熟练地掏出手机扫码支付,那种熟悉的便捷感让他在梦中露出微笑。

02

第二天是周末,没有培训课程,李辰决定自己去超市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和零食。

王勋给他推荐了酒店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并再三叮嘱他带够现金。

初夏的柏林阳光明媚,李辰沿着王勋给的地图指引,很快找到了那家超市。

推开玻璃门,眼前的景象与中国的大型超市没有太大区别,整齐的货架、丰富的商品、来往的顾客。

李辰拿了一个购物篮,开始在货架间穿梭,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

他注意到价格标签上没有任何二维码,这在中国已经是标配,方便顾客通过手机直接下单。

购物完毕,李辰排队等待结账,他好奇地观察前面顾客的支付方式。

令他惊讶的是,几乎所有人都是用现金支付,只有极少数人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

轮到李辰结账时,收银员熟练地扫描商品,报出总金额:“二十三欧四十。”

李辰从钱包中取出三张十欧元纸币递给收银员,内心感叹这种久违的现金交易体验。



拎着购物袋走出超市,李辰的手机响了,是王勋的电话:“李辰,晚上有几个朋友聚餐,你要不要一起来?正好认识一下在柏林的华人圈子。”

李辰欣然接受了邀请,约定晚上七点在一家中餐馆见面。

回酒店的路上,李辰路过一家咖啡店,决定进去休息一下,顺便体验一下德国的咖啡文化。

咖啡店装修风格简约优雅,顾客不多,大多是独自阅读或者两三人小声交谈。

李辰点了一杯拿铁和一块黑森林蛋糕,服务员微笑着记下他的点单。

当咖啡和蛋糕送上来时,李辰问道:“请问可以用这个支付吗?”他掏出手机,打开了支付软件的国际版。

服务员友好但坚定地摇头:“抱歉,我们只接受现金或卡支付。”

李辰有些失落地付了现金,内心不禁感叹:为什么在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移动支付反而不如中国普及?

晚上七点,李辰准时到达约定的中餐馆,王勋已经和几位朋友在那里等候。

“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李辰,公司新来的同事,第一次来德国。”王勋热情地为李辰引荐。

桌上的其他人纷纷与李辰打招呼,有在德国留学的学生,有在当地工作多年的华人,还有一对已经在柏林定居的中国夫妇。

点菜期间,李辰忍不住向大家询问了心中的疑惑:“为什么德国的移动支付这么不发达?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这不是很奇怪吗?”

一位名叫张晓的女士笑着解释道:“德国人特别注重隐私和安全,他们不信任电子支付系统会保护好他们的个人信息。”

坐在她旁边的丈夫林涛补充道:“而且德国的银行系统非常完善,人们习惯了使用现金和银行卡,没有太大动力去改变。”

另一位在德国生活了八年的留学生刘明则说:“德国人做事很严谨,他们认为现金交易最直观、最可靠,不会出现系统故障或者信息泄露的问题。”

“还有一点,”王勋接过话题,“德国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使用非常普遍,几乎所有人都有银行账户,所以在他们看来,移动支付并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这些解释让李辰若有所思,他第一次意识到,科技的发展路径并非单一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技术选择。

晚餐期间,话题从支付方式延伸到了中德文化差异的方方面面,李辰从这些在德国生活多年的华人身上,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回酒店的路上,李辰一直在思考晚餐时的讨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发达”的理解可能过于片面,简单地用某一技术的普及程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全面的。

躺在床上,李辰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今天拍摄的柏林街景,干净整洁的街道,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有序的交通,这些或许也是“发达”的另一种体现。

他决定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抱怨手机支付的不便,而是去真正体验和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方式。

第二周的培训开始了,课程内容更加深入,李辰也渐渐熟悉了柏林的生活节奏。

他学会了随身携带适量的现金,在需要时使用信用卡,慢慢适应了没有手机支付的日子。

某天中午休息时间,一位来自日本的学员木村主动和李辰搭话:“听说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发达,真的连小商贩都接受手机支付吗?”

李辰点点头,有些自豪地说:“是的,在中国,从高档商场到路边摊,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用手机支付,很多人甚至几个月不用现金。”

木村一脸惊讶:“在日本,虽然科技很发达,但移动支付的普及率也不高,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使用现金或信用卡。”

这个信息再次让李辰感到意外,他一直认为像日本这样的科技强国,移动支付应该很普及才对。

下午的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被安排参观柏林最先进的科技园区,这是一个汇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园区。

园区内的建筑设计前卫,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随处可见,自动化的门禁系统,智能环境控制,虚拟现实展示等等。

李辰跟随讲解员参观了几家知名科技公司,了解到德国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参观结束后,学员们在园区的咖啡厅休息,令李辰哭笑不得的是,即使是在这个代表德国最高科技水平的园区,咖啡厅依然只接受现金或卡支付。

他坐在咖啡厅的露台上,看着远处园区的现代化建筑,内心的困惑更加强烈: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国家,日常支付方式却如此“传统”?

回到酒店,李辰给国内的朋友发了条消息,分享自己在德国的见闻和感受。

朋友回复道:“或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指标来评判。”

李辰躺在床上,思考着朋友的话,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技术选择和生活方式。

03

随着培训的深入,李辰逐渐适应了德国的生活节奏和支付习惯。

他养成了随身携带足够现金的习惯,同时也学会了熟练使用信用卡,不再过分依赖手机支付。

这种适应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改变,更是心态上的调整,他开始尝试理解并欣赏德国文化中那些与中国不同的部分。

周末,李辰决定独自探索柏林,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他参观了柏林墙遗址、勃兰登堡门、德国国会大厦等著名景点,每一处都让他感受到这个国家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博物馆岛,李辰被那些保存完好的古代文物所震撼,不禁感叹德国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午后,他在一家街边咖啡馆休息,点了一杯咖啡和一块德式蛋糕。

当他习惯性地从钱包中取出现金支付时,李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对无法使用手机支付感到不便或困扰。

他开始思考:或许便捷的移动支付确实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让人们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失去了一些与现实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

第三周的培训内容更加专业化,李辰和其他学员的交流也更加深入。

一天的团队讨论结束后,几位学员决定一起去附近的餐厅吃晚餐,德国学员马克主动邀请李辰加入。

餐厅环境优雅,提供正宗的德国传统美食,李辰点了一份猪肘和当地啤酒,准备好好体验一次德国的饮食文化。

饭菜上桌后,大家边吃边聊,话题从工作逐渐转向了各国的文化差异。

马克突然对李辰说:“我很好奇,为什么中国人如此依赖手机支付?你们不担心个人信息安全吗?”

李辰放下手中的刀叉,思考了一下才回答:“我想这可能与中国的发展路径有关,我们从现金社会直接跨越到了移动支付时代,中间的信用卡阶段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普及。”

“但是安全问题呢?”马克追问道,“你们不担心数据泄露或者系统故障吗?”

李辰笑了笑:“说实话,之前没怎么考虑过这些问题,移动支付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太明显了,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背后的安全隐患。”

坐在旁边的美国学员杰克插话道:“在美国,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非常敏感,特别是在金融领域,这可能是移动支付在美国普及较慢的原因之一。”

日本学员木村点点头:“日本也是类似情况,虽然我们的科技很发达,但在涉及个人财产的事情上,大多数人还是更信任传统的支付方式。”

这个话题引发了一场关于技术、文化与个人隐私的热烈讨论,每个人都从自己国家的角度发表了看法。

李辰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思考移动支付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这让他对自己国家的技术发展路径有了新的认识。

晚餐结束后,大家各自散去,李辰独自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柏林的夜晚安静而美丽。



他掏出手机,看着那个在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软件图标,内心涌起一种复杂的感觉。

移动支付确实极大地便利了中国人的生活,但同时,它是否也让人们过度依赖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系统?

当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位置信息、社交关系都被数字化记录和分析时,个人隐私和自由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这些问题在李辰的脑海中盘旋,让他第一次对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反思。

回到酒店,李辰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周在德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今晚与各国同学的讨论。

他开始明白,不同国家的技术发展路径受到各自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之分。

中国的移动支付确实便捷高效,但德国人选择坚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也有其合理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种认识让李辰对“发达”这个概念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不再简单地用某一技术指标来评判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第二天的培训中,李辰明显感到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分享中国的经验,同时也虚心学习其他国家的做法。

培训导师注意到了李辰的变化,在课后特意和他交流:“我看到你最近的参与度提高了不少,看来你已经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李辰微笑着点点头:“是的,我开始明白,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更是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导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正是我们组织这种国际培训的目的之一,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更多收获。”

随着在德国生活时间的延长,李辰对这个国家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技术比较上,而是开始关注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更深层次的因素。

他发现德国人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严谨、理性的特质,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生活习惯,这种特质深深植根于德国的文化传统中。

这让李辰想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跨越,这种高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或许也牺牲了一些对传统和稳定的坚持。

每一种发展路径都有其优势和局限,关键在于如何取长补短,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带着这些思考,李辰继续着他在德国的培训和生活,心态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04

培训进入第三周,李辰已经基本适应了德国的生活节奏和支付习惯。

这天是周六,李辰决定去波茨坦广场附近的购物中心买些纪念品带回国。

波茨坦广场是柏林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高楼林立,商店密集,游客众多。

李辰在购物中心里逛了几个小时,挑选了一些德国特色的巧克力、啤酒杯和柏林熊小雕像作为礼物。

结账时,他熟练地掏出钱包,用现金支付,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在中国已经变得陌生的交易方式。

走出购物中心时已是傍晚,李辰决定去附近的餐厅吃晚餐后再回酒店。

他沿着街道漫步,欣赏着柏林的夜景,霓虹灯在暮色中逐渐亮起,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正当李辰准备走进一家看起来不错的餐厅时,突然感觉有人撞了他一下,他本能地转身看去,只见一个戴着帽子的男子快速离开。

李辰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顿时脸色大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