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陈总,您确定要这样做吗?"
人事总监王丽娟颤抖着声音问道。
"确定。"
陈志华面无表情地把离职信放在桌上,"既然公司觉得我不值这个价钱,那我走就是了。"
王丽娟急得满头大汗:"可是您一走,整个研发部..."
话音未落,办公室门被推开,技术经理李明华冲了进来:"陈总,大事不好了!研发部35个人全部递交了离职申请!"
陈志华愣住了,这绝对不是他预料到的结果...
深圳的三月,春意盎然,但智联科技大厦27层的研发部却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陈志华像往常一样,早上7点30分就到了公司。作为技术总监,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打开电脑,熟练地查看昨夜的系统监控报告,一切运行正常。但今天的办公室,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平时热闹的研发部今天格外安静。往日里程序员们讨论技术问题的声音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声的窃窃私语。陈志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异常。
"早上好,陈总。"前端团队负责人张晓雯走过来,神情有些局促,"您...听到什么风声了吗?"
陈志华抬起头看着这个32岁的单亲妈妈。张晓雯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技术能力强,性格坚韧,为了女儿经常加班到深夜。她的眼中透着一丝担忧。
"什么风声?"陈志华放下手中的报告。
张晓雯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财务部的Lisa昨天说,公司现金流很紧张,已经拖欠供应商货款两个月了。还有,销售总监刘建平昨天被HR约谈后,今天就没来上班。"
陈志华心里一沉。刘建平是公司的老员工,业务能力强,如果连他都...
就在这时,人事总监王丽娟出现在研发部门口,目光直接锁定了陈志华:"陈总,您有时间吗?我们聊聊。"
人事办公室里,王丽娟面色凝重地递过来一份文件。陈志华接过一看,整个人愣住了。
薪资调整通知书:陈志华,技术总监,年薪由45万元调整为28万元,降幅37.8%。
"这...这是什么意思?"陈志华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丽娟叹了一口气:"陈总,公司现在真的很困难。订单减少了40%,成本压力巨大。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37.8%的降幅?"陈志华拿着文件的手在微微发抖,"王总监,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6年,从一个小小的技术经理做到现在的技术总监,为公司开发了3个核心产品,申请了18项专利,现在你告诉我,我只值28万?"
王丽娟看着陈志华激动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陈总,这不是针对您个人。市场总监老李已经主动辞职了,财务总监降薪50%,连CEO都把自己的薪水砍了一半。"
"那为什么不直接裁掉我?"陈志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
"因为公司需要您。"王丽娟诚恳地说,"您是我们技术的灵魂,没有您,整个研发部就散了。"
陈志华苦笑一声:"灵魂?值28万的灵魂?"
王丽娟急忙解释:"这只是暂时的,等公司度过这个难关,一定会恢复您的薪资,甚至还会给您股权激励。"
陈志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给我24小时考虑时间。"
走出人事办公室,陈志华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6年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37.8%的薪资下调。他想起刚加入公司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为了项目通宵达旦的夜晚,想起每一行代码背后的心血...
"陈总,您没事吧?"技术经理李明华关切地问道。
陈志华看着这个跟随自己3年的得力助手,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事,继续工作吧。"
但李明华敏锐地察觉到了陈志华的异常。这个在华为工作过5年的技术经理,对职场的敏感度很高。
地铁上,陈志华恍恍惚惚。平时15分钟的车程,今天却感觉格外漫长。路过小区门口的中介门店,看到各种招聘广告,他第一次开始关注48岁技术人员的就业现状。
回到家,妻子李清正在厨房准备晚饭。
"老公,你回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晚?"李清探出头来,看到陈志华的脸色不对,"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陈志华坐在沙发上,把薪资调整通知递给妻子。李清看完,整个人都炸了:
"什么?降薪37%?他们疯了吗?你为这家公司付出了那么多,现在他们就是这么对待你的?"
"公司也有难处..."陈志华有气无力地说。
"什么难处?"李清愤怒地说,"老陈,你清醒一点!你48岁了,不是28岁!现在跳槽有多难你知道吗?房贷每月1.8万,还要还15年;儿子大三,明年考研,一年费用至少8万;你爸的糖尿病,你妈的高血压,每月药费就要几千。降薪后我们根本入不敷出!"
陈志华沉默了。妻子说的都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要不...忍一忍?"李清看到丈夫的痛苦,语气软了下来,"等过了这个难关..."
"忍到什么时候?"陈志华突然爆发了,"我48岁了,还能忍几年?等到50岁被彻底淘汰?"
夫妻俩沉默地吃完晚饭。陈志华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打开电脑搜索招聘网站。
48岁技术管理岗位,寥寥无几。大部分岗位要求35岁以下,或者40岁以下。即使有几个合适的岗位,薪资也普遍在25-35万之间。
他拨通了老同学张华的电话。张华在一家知名猎头公司做总监。
"老陈,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张华的声音很轻松。
"老张,我想咨询一下,像我这样的情况,跳槽机会大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老陈,实话实说,48岁跳槽确实困难。技术更新太快,很多公司担心年纪大的技术人员跟不上。而且,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在控制成本。"
陈志华心里凉了半截:"那我该怎么办?"
"如果可能的话,先忍一忍。至少有份工作,比失业强。"
挂了电话,陈志华在书房里坐到了深夜。看着墙上6年来的工作照片和荣誉证书,他想起了刚毕业时的青春岁月,想起了创业时的激情燃烧,想起了每一个深夜里与bug斗争的时光...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儿子陈浩打来的。
"爸,我想报个考研班,需要2万块钱。"
陈志华看着薪资调整通知,心如刀绞:"浩浩,爸最近工作有点变动,钱的事情过几天再说。"
"爸,您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儿子的声音很担心,"要不我先不考研了,找工作赚钱..."
"不行!"陈志华坚决地说,"你一定要考研,爸爸的事你不用管。"
挂了电话,陈志华在心里下了决定。
第二天上午,陈志华来到公司,脸色依然凝重。研发部35人团队,每个人都是他亲自招聘或者培养的。
"老大,早上好!"后端架构师王大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杯咖啡递给陈志华,"您昨天是不是没休息好?脸色不太好。"
王大伟27岁,技术能力出众,刚结婚半年,贷款买了房,正准备要孩子。他是陈志华最得意的徒弟之一。
"没事,工作上的事。"陈志华勉强笑了笑。
这时,张晓雯匆匆走过来:"陈总,客户那边催得很急,说我们的项目进度有点慢。"
"我去跟他们沟通。"陈志华立刻站起来。
"不用了,我已经跟他们解释了技术难点,争取了一周的延期。"张晓雯说,"陈总,您别太累了。我们这些做下属的,看着都心疼。"
陈志华心里一暖。这就是他的团队,不仅技术过硬,还懂得互相关心。
上午10点,李明华敲响了陈志华办公室的门。
"陈总,我观察您好几天了,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李明华直接问道,"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您尽管说。"
陈志华看着这个忠诚的下属,心里五味杂陈。李明华从华为跳槽到智联科技,完全是因为信任他的技术能力和人格魅力。
"明华,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个公司了,你会怎么办?"陈志华突然问道。
李明华愣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陈总,您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没有您,我在华为还不如一个普通工程师。是您给了我技术管理的机会,是您教会了我如何带团队。"
陈志华深深地看了李明华一眼:"如果真有那一天,你不要冲动。"
下午,陈志华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除了李明华和张晓雯,还有王大伟和测试团队负责人赵小军。
"最近公司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一些,"陈志华开门见山,"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无论发生什么,大家都要保持冷静,以大局为重。"
"陈总,您是不是知道什么内部消息?"王大伟敏感地问道。
"没什么特别的消息,只是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陈志华含糊地说。
会后,四个人私下里聚在一起讨论。
"我觉得陈总肯定知道什么,"张晓雯担心地说,"这几天他的状态明显不对。"
"会不会是要裁员?"赵小军问道。
"如果真的裁员,首先被裁的应该是我们这些管理层。"李明华分析道,"但陈总是公司的技术核心,应该不会动他。"
"但愿如此。"王大伟叹了口气。
第二天上午,王丽娟再次找到陈志华。这次,她带来了CEO的亲自挽留意思。
"陈总,CEO说了,公司现在确实困难,但对技术骨干的重视是毫不动摇的。只要熬过这个难关,不仅恢复您的薪资,还会给您股权激励。"
陈志华静静地听着,然后说:"王总监,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在您心里,我值多少钱?"
王丽娟一时语塞。
"45万是我6年努力的结果,不是施舍。28万的薪资,是对我价值的否定。"陈志华的语气很平静,但字字珠玑,"一个人的尊严,比金钱更重要。"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手写的辞职信:"这是我的决定。"
王丽娟看着辞职信,脸色煞白:"陈总,您再考虑考虑..."
"我会做好一个月的工作交接,保证项目不受影响。"陈志华打断了她的话。
消息传出后,整个研发部都炸了锅。
下午4点,陈志华召集全体35名研发人员开会。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震撼。
"各位同事,"陈志华站在台前,声音有些沉重,"我要宣布一个决定。由于个人原因,我决定离开智联科技。"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爆发了。
"什么?陈总您要走?"
"为什么?发生什么事了?"
"不可能!您怎么能走?"
李明华第一个站起来,激动地拍着桌子:"陈总,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公司对您不公平?"
张晓雯眼泪瞬间涌了出来:"陈总,没有您我们怎么办?"
王大伟愤怒地说:"公司疯了吗?您是我们技术的灵魂,您走了整个研发部就完了!"
年轻的程序员们更是一脸茫然:"陈总,您不能走,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向您学习!"
陈志华看着这些跟随自己的兄弟姐妹,心如刀绞:"这是我个人的决定,与公司无关。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在这里好好工作。"
"我不同意!"李明华站起来,"陈总,我跟着您3年了,您教会了我所有关于技术管理的知识。您走了,我也没必要留在这里。"
"对,我也要走!"张晓雯擦着眼泪说,"没有您,我一个人带团队根本撑不住。"
"还有我!"王大伟也站了起来。
很快,整个会议室的人都站起来了。35个人,没有一个例外。
陈志华看着眼前的场面,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离职会引起这样的连锁反应。
"大家冷静一下,"陈志华努力控制着情绪,"你们都还年轻,不要因为我的决定影响自己的前途。"
"陈总,您说什么呢?"测试团队的小刘说,"您不仅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老师。跟着您,我们学到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做人的道理。"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激动。每个人都在表达对陈志华的不舍和对公司决策的不满。
陈志华离职的消息像病毒一样在公司内部传播。不到一小时,整个公司都知道了这个震撼性的消息。
"什么?陈总要离职?"销售部经理刘芳芳惊讶地问,"他可是我们技术的定海神针啊!"
"完了完了,"客户服务部主管王小明急得团团转,"好几个大客户的技术支持都是陈总亲自负责的,他一走,我们怎么交代?"
财务部的分析师小李紧急计算着技术团队可能流失的成本:"如果研发部出现大规模离职,我们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重新招聘和培训,这期间的项目损失..."
行政部的同事们开始担心公司的稳定性:"连陈总这样的核心人员都要走,是不是公司真的撑不下去了?"
更让管理层担心的是,其他部门的员工也开始蠢蠢欲动。
"既然技术总监都要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后路?"市场部的小张偷偷问同事。
"我昨晚就更新简历了,"财务部的会计小王说,"陈总这样的人都留不住,说明公司真的有问题。"
与此同时,公司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也开始关注这件事。
重要客户张总打来电话询问:"听说你们技术总监要离职?我们的项目不会受影响吧?"
供应商李老板也变得小心翼翼:"既然你们技术骨干都要走,我们的货款是不是应该提前结清?"
竞争对手更是闻风而动,开始主动接触智联科技的客户:"听说智联科技内部出现了问题,要不您考虑一下我们的方案?"
下班后,李明华自发组织了全团队聚餐。楼下的湘菜馆里,35个技术人员坐满了两个大包间。
平时这样的聚餐总是很热闹,但今天大家都心事重重。
"陈总,您真的决定了吗?"张晓雯红着眼睛问道。
陈志华点点头:"决定了。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的离开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什么叫冲动?"王大伟放下筷子,"陈总,您知道我们为什么愿意跟着您吗?不仅仅是因为您的技术能力,更是因为您的人格魅力。一个连您这样的人都留不住的公司,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大伟说得对,"李明华接着说,"我在华为的时候,也见过很多技术牛人,但像您这样既有技术实力,又真心为下属着想的领导,真的不多。"
测试团队的赵小军也开口了:"陈总,说句心里话,我们这些人能有今天的技术水平,都是您一手培养起来的。您走了,我们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年轻的程序员小李更是直接:"陈总,您教过我们,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跟对人。现在您要走了,我们也要跟着您走!"
陈志华看着这些真心跟随自己的兄弟姐妹,心里既感动又担心:"大家的心意我理解,但是你们都还年轻,都有自己的家庭和责任。不要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大家的前途。"
"陈总,您这话说得太外道了,"张晓雯擦着眼泪说,"我一个单亲妈妈,能够在技术行业立足,完全是因为您的培养和保护。现在您遇到困难了,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
"就是,"王大伟激动地说,"我们是一个团队,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包间里的气氛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在表达对陈志华的忠诚和对公司决策的不满。
"要不我们投票表决?"李明华突然提议。
"好!"大家齐声同意。
"同意跟陈总一起离职的举手!"
令陈志华震惊的是,35只手几乎同时举了起来。只有一个刚入职3个月的实习生小陈没有举手,但他也在犹豫。
"小陈,你有什么顾虑尽管说。"张晓雯关心地问道。
小陈不好意思地说:"我...我刚毕业,家里条件不好,还要还助学贷款。如果贸然离职..."
"理解,完全理解。"陈志华马上说,"小陈,你不用有心理负担。你的情况特殊,应该以稳定为重。"
李明华也说:"对,小陈你留下来,帮我们看着这个地方。"
最终的投票结果是:34票赞成,1票弃权。
"那我们什么时候行动?"王大伟问道。
"明天上午,"李明华说,"趁着陈总还没有正式离职,我们集体提交离职申请。"
"好!"大家齐声同意。
聚餐结束后,每个人都连夜准备离职申请。大家约定使用统一的格式,理由是"寻求更好的技术发展平台"。
回到家后,每个人都在和家人商量这个重大决定。
李明华的妻子刘娟一开始很担心:"明华,你这样做会不会太冲动了?"
"不冲动,"李明华坚定地说,"陈总是我见过最好的技术领导。跟着他,肯定没错。"
张晓雯也在和7岁的女儿解释:"妈妈可能要换工作了,你害怕吗?"
女儿天真地说:"妈妈,只要您开心就好。"
王大伟和新婚的妻子商量了很久,最终妻子也支持他的决定:"你跟陈总这么久了,他的人品我们都看在眼里。跟着这样的人,不会有错。"
第二天一早,所有人都比平时来得早。研发部的氛围异常紧张,每个人都在悄悄整理自己的工作资料。
"大家记住,"李明华小声叮嘱,"一定要把工作交接做好,不能给公司留下任何把柄。"
"对,我们要走得光明正大,"张晓雯说,"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有职业操守的技术人员。"
上午9点整,35份离职申请同时出现在HR王丽娟的办公桌上。
王丽娟看着这些离职申请,整个人都傻眼了:"这...这是怎么回事?"
李明华作为代表说:"王总监,这是我们深思熟虑的决定。没有陈总的技术指导,我们觉得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你们疯了吗?"王丽娟几乎是吼出来的,"35个人集体辞职?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张晓雯平静地说:"我们知道。但这是我们的权利。"
王丽娟急忙拨通了CEO的电话:"老板,出大事了!研发部35个人全部提交了离职申请!"
电话那头传来CEO震惊的声音:"什么?35个人?"
消息传开后,整个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其他部门的员工纷纷围观,议论纷纷:
"天哪,35个人一起辞职,这是要闹革命吗?"
"肯定是公司对陈总不公平,人家团队不干了。"
"这下好了,公司的几个核心项目都要停摆了。"
客户服务部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客户询问项目进度的。
"对不起,我们技术部门暂时有些调整..."客服小姐姐们只能这样敷衍。
竞争对手更是趁火打劫,纷纷联系智联科技的客户:
"听说他们技术团队出了问题,要不考虑换个合作伙伴?"
供应商也开始担心,纷纷要求提前结清货款:
"既然你们内部不稳定,我们的合作条件需要调整一下。"
公司的股价(虽然还没上市,但内部股权)也开始波动,投资人纷纷打电话询问情况。
最让管理层头疼的是,其他部门也开始有员工蠢蠢欲动:
"既然研发部都能集体辞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
"陈总那样的核心人员都留不住,这公司还有什么前途?"
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每个人都在关注这件事的后续发展。
中午时分,有媒体记者开始在公司楼下出现。显然,这个行业性的新闻已经开始受到外界关注。
"智联科技怎么了?"有记者在采访路人。
"听说技术团队集体离职,肯定是公司内部出了大问题。"
下午,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电话接连不断。公司的公关部门忙得焦头烂额。
"我们只能说是正常的人事调整,"公关总监对媒体说,"公司运营一切正常。"
但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平息外界的质疑。
陈志华看着这一切,心情复杂。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会引起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
"陈总,您后悔吗?"李明华问道。
陈志华看着这些忠诚的下属,摇摇头:"不后悔。但我担心大家的前途。"
"陈总,您就别担心我们了,"张晓雯说,"我们都是成年人,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高层开始频繁开会商讨对策。但无论怎么讨论,都无法找到立即解决问题的办法。
35个技术人员的集体离职,对于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傍晚时分,公司内部的紧张氛围达到了顶点。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高层的最终决策,等待这场风暴的最终结果。
而此时,真正的掌权者——公司的大老板,还在外地出差,完全不知道公司内部正在发生的这场前所未有的人事地震...
就在公司高层紧急商讨对策时,总裁秘书小刘慌张地推开会议室门:"各位领导,出大事了!网上已经有媒体开始报道我们公司的事情,微博热搜第三名!"
人事总监王丽娟脸色煞白:"完了,这下真的完了..."
"老板呢?老板知道这件事吗?"
技术副总急切地问道。
小刘咽了口唾沫:"这个...老板正在赶回来的路上,说是要亲自处理这件事。"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当老板知道35个人集体离职的消息后,他的反应将决定这家公司的生死存亡...
晚上8点,一辆黑色奔驰S600急速驶入智联科技大厦的地下车库。
车门打开,走出一个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正是智联科技的董事长兼CEO——林志强。
林志强脸色铁青,大步走向电梯。
陪同他的秘书小刘小心翼翼地汇报着情况:"林总,现在网上的讨论很激烈,公司股价也受到了影响。几个大客户都在询问情况,有两个项目已经表示要暂停合作。"
"混蛋!"
林志强狠狠地拍了一下电梯壁,"35个人集体辞职?陈志华到底想干什么?"
电梯直达27楼,会议室里的高层管理人员早已等候多时。
看到林志强进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