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烽火映初心——共产党员王承昭的抗战故事

0
分享至



初秋的晨曦,照在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随着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临近,越来越多的金山群众来到这里,缅怀先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偷袭登陆金山卫沿海,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十月初三”惨案。面对暴行,金山儿女奋起反抗,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王承昭,便是其中之一。


据记载,王承昭(1904—2002)系亭林镇金门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亭林区委委员、金奉县委委员、金奉县委临时负责人、松江中心县委委员,活动于浦南地区。近日,记者走访其亲属后代、查阅史料,追寻王承昭的抗战足迹。而他的故事,也是众多金山英雄儿女的缩影。

弃医从戎,投身革命

侵华日军登陆向金山县纵深推进过程中,金山县保安队、义勇壮丁队、警察队及松江保安队400余人,在张堰、亭林、朱泾等地奋力抵抗。自1937年底到1938年间,境域范围内出现了几支明确打出抗日旗帜的地方武装。

当时,由林钧领导的抗日义勇军总部移驻浙江平湖一带,兵员三千余人。王承昭在林部政治部任职,组织义勇军在钱圩、新庙等一带打击日军,一时名声大振。


抗战时期的王承昭

“当时,他从不与我们透露工作上的事。”王承昭的大女儿王梅君今年90岁,精神矍铄。回忆起父亲的往事,虽时年尚幼,但她懵懵懂懂的知道,父亲是在干很重要的事。

地下革命工作充满危险与挑战。王承昭的妻子家中世代行医,在浦南地区名声远扬。于是他们在亭林开设了一家诊所,表面上行医,实则是王承昭和其他同志的秘密联络点。在那暗流涌动的岁月里,这里成为了传递情报、策划行动的重要枢纽,源源不断地为革命事业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动荡的年代,妻子和丈母娘都希望他学一点医术,以此谋生。但王承昭没有这个心思,一心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为了全村百姓,他选择站出来

1942年,日军进行第二期“清乡”,亭林镇林家桥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为了抓捕王承昭,日军在村头布满机关枪实行戒严,并在王承昭的家中翻箱倒柜,肆意破坏,一片狼藉。

事发当天,王梅君在学校读书,事后母亲向她讲述了当时的情形。“我爸妈藏在一楼厢房里,随时观察日本人的动静。”回忆起这段往事,王梅君依然记忆犹新,情绪激动,“心里很矛盾,假如我爸被日本人抓走,家里就失去了顶梁柱。但如果不出来,日本人就烧房子、杀人,实行三光政策。”

为了全村百姓的性命,王承昭选择站了出来。被日军抓到后,王承昭面临的是残酷的刑罚。水刑、老虎凳,这些惨无人道的折磨,他都一一承受过。后来,他被押解到安徽、江苏等地,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三年。

监狱门口,挂着一块写有“共匪王承昭”的牌子。即便当时身处困境,王承昭的革命意志也从未动摇。期间,有人试图拉拢他做汉奸,他拒绝了;有人想让他继续参与地下工作,传纸条给他,看后他就立即将纸条吞下,不泄露任何信息。抗战胜利后,王承昭才被释放回乡。

“我爸挺不容易的,相信共产党,一直坚持革命,从来没有出卖过组织和一个同志。”王梅君感慨地说。

听革命故事,外孙成“粉丝”

20世纪80年代经典的反特影片《特殊身份的警官》,是很多人的红色记忆,影片改编自当时的同名畅销小说。小说以共产党员毛福轩(毛泽东族人)为原型,讲述了其20世纪30年代潜伏在国民党金山县公安局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而这期间,王承昭和毛福轩有过工作上的交集。


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

1979年,小说作者毛一昌和姚自豪因写作需要,采访过王承昭,其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金山地下党的情况以及他与毛福轩的故事。“他做的都是掉脑袋的事情,但他性格刚硬,不怕死。”采访交流中,王承昭富有魄力的处事方式,给毛一昌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记载,1930年秋,中共金山县委派王承昭到公安局与毛福轩取得联系,随后,金山县委以朱泾镇一家木匠铺为掩护,相关人员利用木工身份与其联系,并成立了由5个党员组成的木工警察支部,合力开展搜集情报、设法营救同志等革命工作。

和敌人斗智斗勇的经历,让外孙孙强对外公很是崇拜。“我是他的粉丝,小时候总是盼望着他来。”


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

原来,在孙强十多岁时,每当王承昭来他们家,就会缠着让他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当时年纪小,又害怕又羡慕。外公说,一次为了躲避日军,他们逃到海里。船上人多,风浪又大,他想了个办法,让大家下水,一半人抓住船的一边,另一半人抓住另一边,这样船在风浪里有了平衡,也就渡过了难关。”回忆起那段听故事的时光,孙强眼中闪烁着光芒。

岁月峥嵘,壮志豪情。抗战期间,金山经历了日军的血腥屠杀与经济压迫,但金山军民以枫泾阻击战,敢死队夜袭,新四军先遣支队伏击战,突破封锁运输物资等方式顽强抵抗,涌现出了李新民、方学苏、王子隆、黄八妹、马玉衢、张金根、朱锡熊等一批英雄儿女。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镌刻下的抗战精神,是金山大地上永不磨灭的印记,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砥砺前行!

记者:洪艳青、周伟、朱奕

编辑:俞岚婷、张诗沂(实习)

责编:俞岚婷

审核:陈建军、林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i金山 incentive-icons
i金山
i金山真诚为你服务!
33368文章数 78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